APP下载

谈中国戏曲的诞生与发展

2019-08-12韩志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戏曲发展

韩志良

摘要: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长期混战,重建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工商业发展迅速,都市繁荣,于是各种文艺在都市内盛行。北宋的汴梁出现了游艺场——瓦子(也称瓦舍、瓦市、瓦肆)大小不等,其中表演杂剧、曲艺、杂技的场所,叫做“勾栏”,内设棚。瓦市勾栏大量的出现,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戏曲;诞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J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29-01

中国戏曲文化的源头不只一端,它有四条溪流:一是歌舞,一是优戏,一是说唱,一是百戲,各个源头汇集综合而成中国的戏曲文化。

一、戏曲音乐的产生

宋词调音乐的兴起,对后世板眼节拍形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自词体兴起以后,对我国后世戏曲音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其表现在一方面词体的长短句文体在我国戏曲声腔中,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的曲体之一,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另一方面词体中文学和音乐的特殊关系形成了一种按谱填词的创腔方法。依字行腔的基本原则以及在传统曲调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方式一直贯串延续至今。与唐大曲相比,宋大曲己开始转入咏叙故事和人物的阶段。为了便于叙述故事,大曲的曲式随歌词而任意增减,并和其它杂曲及民间音乐新材料相混杂,这为杂剧的音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宋杂剧的音乐分为三种:大曲、曲破、断送。大曲、曲破用于歌舞,尤其是曲破,因是集曲而被大量变化运用。当时杂剧是歌舞互相穿插,大致是“歌者不舞,舞者不歌”。同时,虽有表演情节,但无对白,类似于哑剧。在北宋消亡的金代时期,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被称为“院本”。其体裁与宋那时的杂剧相同,这是继承了唐宋滑稽戏的歌舞戏的传统,实质上成为北方宋杂剧向元杂剧过渡的一种形式。

二、说唱艺术的发展

南戏兴起于温州,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系从当地民间歌舞发展而来,以后,又受宋杂剧的影响,把宋杂剧中的杂技、滑稽表演等技艺吸收进来,逐渐形成有歌有舞,有念白与插科打诨等表演形式相结合的音乐戏剧。南戏所用的音乐,被称为南曲。南戏流传于宋元两代(12世纪——14世纪),代表剧目有《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等,并奠定了传奇剧本文学结构形式。促成宋代戏曲艺术独立的更重要基础,是说唱技艺的大发展,例如,“说话”、“诸宫调”、唱赚。

说唱音乐既具有戏剧性,也可以带叙或写景或抒情,变化丰富。而“歌”与“唱两字,宋之前多用“歌”,宋始多用“唱”或“歌唱”一词,亦说明声乐的独立性与地位的加强(歌常与舞相结合,唱不仅与歌且和说相结合)。这样,从声腔艺术的发展来看,说唱音乐比歌舞音乐更接近于戏曲音乐。因此,不仿说是从唐的歌舞音乐成熟至宋的说唱音乐的成熟而过渡和导致了宋后期戏曲音乐的形成。我国艺术形式综合艺术之多,以戏曲最为发达,是以宋金杂剧和院本为始的。

三、戏曲文化的源头

周朝的“雅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就是所谓六代之乐,第二类就是一些较小型的舞,是用来教习贵族子弟的,第三类散乐,包括民间的各种乐舞。第四类四夷之乐,第五类宗教性的乐舞。乐舞是我国周秦时期主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并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诗经》305篇,几乎都可以用于歌唱。照墨子所说:就是“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始终贯穿声乐和器乐,这种综合为中国戏曲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基础,不仅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歌舞一体的源头,而且透露了以歌、舞、弦、诵来表现戏剧的一线曙光。《诗经》分三个部分:风、雅、颂,《诗经》是当时北方(黄河流域)十五国民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当时南方民歌诗歌总集《楚辞》是由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远前340-278)根据民间祭歌和民歌改编创作的。诗歌到了《楚辞》是伟大的革命,白话诗可以说是诗体的解放。句法的延长与诗的篇章的放大,使音乐结构形式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周朝的祭祀中的“蜡”(求丰收)、“雩”(求雨)、“傩”(驱逐疫鬼)等仪式,不仅跳舞,而且要唱歌,巫歌和巫舞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还有音乐伴奏。巫还得化妆、执棒杖,或执戈扬盾,边唱边舞扮演角色。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在古代巫代中都可见苗头。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的宫廷里都有这样的优人为之取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就说明了俳优这种职业的特点。优的这种寓讽刺于滑稽调笑的传统,对后世戏曲的影响极为深远。春秋战国的“新乐时代”的一个突出现象是“郑卫之音”的大普及,另一突出的现象是“优”的大活跃。新乐是包括俳优的戏剧表演。先秦时代以娱神为职业的巫,与以娱人为职业的优,其才技与活动展现了中国戏曲文化所必具的多艺术要素。在秦汉时代的巫与优继续以其歌舞俳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孕育提供专业化营养。

秦汉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时代各种艺术都以不同程度地染上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秦汉时代百戏(当时又称为角抵戏。包括找鼎、寻撞、吞刀、吐火、跳丸、走索等。)角抵演出热潮中,构成戏曲文化中各种艺术因素得到了大碰撞的机会,从而结成戏曲艺术的胚胎。

猜你喜欢

戏曲发展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区域发展篇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