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证融合的课程开发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2019-08-12陈瑶王远飞王永强赵思成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课证融通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陈瑶 王远飞 王永强 赵思成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以教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通过课证融合,实现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整体设计入手。课程标准对照职业资格鉴定要点和岗位要求,课程基础知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对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评价方法等。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学团队组织了241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中国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简称TEMI)的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和单晶片能力认证考试,证书获得率均为100%。

关键词: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能力;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6-013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了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全部实现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课程体系采用主体课程体系。二是教学内容和理论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三,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应用和“必要与足够”的理论原则简单、片面,不利于实践技能的培养。第四,教师对生产实际情况了解不多,缺乏技术实践背景和教学经验[1-4]。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以教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明显不符合适应工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5],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也不例外。因此,通过课证融合,实现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工程化、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课证融合改革的目标

课证融合是一项教学改革,以职业资格标准规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时,有必要明确相应的课程要求和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或技术等级[6]。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是指这两种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证书。职业证书为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简称TEMI)颁发的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证书和单晶片能力认证证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在满足毕业证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培训要求,制定的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满足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是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应设备维修(维护),产品质量检测(QC),电子产品原材料测试,开发等专业岗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岗位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能力认证标准的要求,引入了标准相应的技术内容,在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满足能力认证标准要求。

2 课证融合改革的教学设计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训室的实践经验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信号源、示波器、计数器、电信号、电子元器件等一系列基本和先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保持一致。实训室实践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以工程实践为主题,如电信号的相关参数的数值测量、图示的测量、电子元器件的测量以及测试结果的误差分析等。学生在分析有趣的电子工程实际应用的项目时,学习仪器和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掌握测试系统的原理,测量方法的选取原则。

在课证融合的教学设计中,在分析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从课程的整体设计入手。课程标准对照职业资格鉴定要点和岗位要求,课程基础知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对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评价方法等。

1)基础知识

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和单晶片能力认证标准对理论知识有明确要求。具体而言,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包括电子电路,电子元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技术,电子测量等的理论知识。单晶片能力认证包括电子电路,电子元件,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子技术,单片机、电子测量等的理论知识。这两个认证标准都包括对电信号的相关参数的数值测量、图示的测量、电子元器件的测量以及测试结果的误差分析等内容。

电子测量仪器课程的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在前导课程的基础上,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主要介绍信号源、示波器、计数器、电信号测量、电子元器件测试,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方法、测量误差的基本原理和处理方法。因此,结合前导课程的知识,《电子测量仪器》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论部分和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和单晶片能力认证标准可以完全对接。

2)教学内容的设计

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标准要求应试人员具有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图示符号的识别、基本电子元器件参数测试、基本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功能单元和整机的调试和测试的能力。单晶片能力认证标准要求应试人员具有单片机等基本集成电路器件的识别和图示符号的识别、基本集成电路器件参数测试、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集成电路组成的功能单元和整机的调试和测试的能力。电子测量仪器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选择电子测量仪器的代表仪器作为教学载体,设计了5个项目,如表1所示。

3)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标准对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要求应试人员具有贴片式电子元器件及插件式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电子元器件检测以及成品测试的能力。应试人员必须依照電路图、元件布置图及PCB布线图,将所有电子元器件逐一进行焊接作业,最后再针对成品进行功能测试的操作。单晶片能力认证标准对于实践操作技能鉴定要求应试人员具有对SMD的电路板焊接、主机电元件拆组、程序设计撰写、编译连接刻录、波形测量记录等能力。应试人员必须依照电路图、元件布置图及PCB布线图进行焊接工作,按照动作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机电元件的装配工作以及主控板功能测试的程序撰写工作。

因此,在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认证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和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完成元器件和成品的调试任务。要求学生从熟悉电路原理图入手,正确使用电子测量仪器,完成调试和测量内容,正确记录測试数据和完整的波形,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评估,设计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表2所示。

4)考核评价方法

客观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始,建立了电子测量仪器课程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为确保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有效衔接,应根据认证标准制定课程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估学生的个人能力,还要评估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教师应以分数、等级和评语的形式量化评估,并最终形成对每个学生课程的综合评价。

3 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效果

通过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教学改革和实施,教学团队组织了241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台湾嵌入式暨单晶片系统发展协会的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和单晶片能力认证考试。其中电子元件拆与焊能力认证参加241人,证书获得率100%,单晶片能力认证参加103人,证书获得率100%,如图1,2所示。

4 总结

电子测量技能是学习电子信息技术硬件的学生必备技能。电子测量仪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电子测量能力是电子信息类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证融通的教学实践表明,将课程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增强和规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实际项目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生良好工程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乔春英,高晶.中国职业教育转型的现状、问题及出路——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03):70-75.

[2] 刘红.2017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绩、问题与挑战——基于《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22-27.

[3] 郝天聪,石伟平.全面深化改革语境下的职业教育研究——近年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热点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8,39(04):80-89.

[4] 吴晓川.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解决的六个主要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5):5-13.

[5] 林星陵,陈建毅.基于“课证融合”的项目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3):85-87.

[6] 宋子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0):103-104.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课证融通创新型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基于课证融通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探讨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