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产业发展大乐章
2019-08-12刘娅兰
刘娅兰
潜江小龙虾的走红,让很多人一到吃虾季就开始心心念念起来。每到龙虾节,水乡园林潜江早已满城虾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龙虾为何这么火?这背后始终涌动着一股“红色力量”。党的坚强领导,让潜江小龙虾产业蹄急步稳,面临新问题不退缩,迎接新挑战不回避,应对新形势不迷乱,凝聚合力,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小农经济向规模化经营转型
“万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在熊口镇赵脑村,记者一行登上“观虾台”,只见一望无际的虾稻共作基地,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勾画出一幅灵动的画卷。目之所及,足有2万亩,蔚为壮观。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在赵脑村绿途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门口,几个大字刻在农机仓库醒目的位置。
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说,如果当初没有破釜沉舟迁村腾地,全域发展小龙虾,就没有赵脑的今天。
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淡水小龙虾加工公司。据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时璇回忆,2012年之前他们收上来的小龙虾农药残留超标,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和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把小农户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建设一个标准化规模化基地成为迫切要求。
“当时考察了几十个村子,但在随后的合作商谈中,发现村干部都是畏手畏脚、没有担当,感觉很难合作成功。”刘时璇说,赵脑村“两委”班子“宁可在尝试中失败,也不在保守中成功”的决心给公司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6月,华山公司与赵脑村正式敲定“迁村腾地、整体流转、建设万亩小龙虾养殖基地”的蓝图。
迁村腾地,10个居民小组,2588人,34个自然塆全部搬迁,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为得到群众支持,村“两委”班子组建了3个工作专班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听取农户的声音,收集整理了村民反映的四大类22条意见和建议,又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对农户提出的问题征询意见,一起商定补偿标准,如土地流转年限、费用、鱼池开挖、虾苗鱼苗、青苗损失等相应补偿等。
最终,赵脑村616户农民中的585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经过规划整治,昔日散乱的旧村庄变身为万亩高标准虾稻共作基地。
打造互助合作的利益共同体
2018年,潜江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13个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星罗棋布。
伴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上涨,以及基地每年10万亩的增长速度,潜江农民群众“抱团发展”的合作意愿持续增强,各类农村合作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蓬勃发展。
作为新时期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和规模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不断涌现的农村合作组织使得农村传统的以家庭、家族、家乡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出现解构,迫切需要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自治组织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党对各类组织的全面领导。
毗邻龙湾遗址·古章华台的龙湾镇郑家湖村,去年新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郑青龙2000年退伍,2013年发起成立肩并肩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成立之初,我心里一直徘徊犹豫,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郑青龙说,“经过5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成为带领群众创富和产业脱贫的主要阵地”。
白鹭湖管理区党委副书记阳尚新说,自从推广虾稻共作发展以来,农户积极性高涨,种植户数从最初几十户发展到如今800多户,面积由过去的30亩发展到如今的4.1万亩,“其中虾稻共作合作社为虾稻產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抱团成群”的发展模式,由支部牵头,以种植大户和示范户为主体,全区组建虾稻合作社27个。
积玉口镇九牛观村推行“村党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共建模式,将村级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可用林地水面等资产,与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现代物流服务资源深度融合。
熊口镇24个村目前有近80%的土地用于“虾稻共作”,24个村全部实行“村社合一”,鼓励村干部担任合作社负责人。该镇党委书记关洪涛认为,仅仅依靠合作社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只有把各类组织凝聚到党的周围,才能在小龙虾产业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凝聚起强大合力。
将党组织建在全产业链上
对于小龙虾产业的未来,在潜江市委书记吴祖云心里有着深远的谋划——打造“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产业规模化、市场化、外向化发展,把规模做大、质量做优、链条做长、融合做实、品牌做响,加快推进潜江小龙虾产业向千亿迈进,是潜江市委剑指的下一个目标。
今年龙虾节期间,吴祖云带领团队走进北京、上海、香港,走进泰国、欧洲以及联合国总部,潜江龙虾成为各地民众舌尖上的美味。
“我们有8名小龙虾烹饪师参与了香港之行。”潜江小龙虾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马广军自豪地说,龙虾学院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5月,已有正式党员4名,积极分子10名,“香港之行,就有1名党员和4名积极分子参与。”
就像北京的长城故宫、武汉的热干面,一说小龙虾,世人脱口而出就知道是哪。据悉,潜江龙虾商标和地理产品标志,已经成为价值203亿元的区域公用品牌。
而培育“潜江龙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源地——积玉口镇,2008年,这里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小龙虾养殖协会党支部。“党的建设之于基层治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组织。小龙虾产业的升级离不开组织的创新。”积玉口镇党委书记刘平告诉记者,积玉口成立了全市最早的小龙虾养殖协会和合作社并建立党组织,吸纳了一大批党员养殖大户和技术能人,他们不断走出去,在全省、全国各地传授技术。
在潜江,小龙虾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催生了一批小龙虾养殖协会、水产品产销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潜江积极推动这些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党组织,组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企业和农户建立纽带,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卖虾难,就上虾谷360。”在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的生产车间,分拣、过秤、打包,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龙虾被送往全国375个网点,而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大数据均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潜网集团办公室主任刘群泽告诉记者,通过“虾谷360”网站交易的小龙虾,高峰时期达到每天15000吨。记者看到,前来“虾谷”观摩学习的团体络绎不绝。刘群泽说,他和同事“每年接待几百万人次,今年仅龙虾节期间就接待了10万余人次”。
今年5月17日,后湖管理区批复潜网集团成立党支部,6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刘群泽担任支部书记,他的工作变得更加忙碌。
潜江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将党组织建在小龙虾繁育、养殖、销售、餐饮、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上,是潜江党建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