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弯疲劳裂纹扩展研究
2019-08-12郝建云
郝建云
悬弯疲劳裂纹扩展研究
郝建云
(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2)
通过将某牌号钢加工成悬弯试样,对试样进行滴水悬弯疲劳试验,观察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利用3D超景深显微观察系统观察表面裂纹,对比循环次数和裂纹长度,研究该牌号钢在腐蚀环境下的裂纹扩展速度。
疲劳试验;滴水;裂纹扩展;腐蚀坑
零部件和设备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循环加载的作用力,或者在一定频率的振动工况中工作。这样零部件在受到循环应力的作用时,在零部件的表面或者表面浅层会出现微小裂纹,随着循环应力的继续作用,微小裂纹会发展成为宏观裂纹,在循环应力的继续作用下裂纹进一步扩展,最终直到完全断裂,使零部件失效而丧失了使用功能[1]。
1 实验
将某牌号钢制备成如图1所示的试样,试样表面分别采用600#、1000#和1800#砂纸对试样依次打磨,打磨呈光亮状态,消除试样表面机加工刀痕,打磨完成后的试样及表面状态如图2所示。疲劳试样钢的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采用悬弯疲劳试验机对试样加载对称循环应力,疲劳试验机如图3所示。悬弯疲劳试验机使用砝码进行加载,加载力矩为240 MPa,转速为3 000 r/min,应力循环如图4所示,在做疲劳试验的整个过程中,试样表面持续滴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为pH=6.7的中性水,滴水频率保持在15滴/分钟。
图1 疲劳试样加工图(单位:mm)
图2 疲劳试验前试样表面状态
表1 疲劳试样钢的力学性能
疲劳极限数值 F1≥200 N/mm2 F2≥80 N/mm2 RfL≥250 N/mm2 RfE≥170 N/mm2 q=RfL/RfE≤1,47
图3 疲劳试验设备
图4 循环应力示意图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疲劳试验试样表面裂纹扩展过程如图5所示,试验过程一直维持滴水状态。
图5(a)为经过30万次循环应力后表面状态,出现直径为Φ6~12 μm的圆形点蚀形貌,表面基本没有发现裂纹。图5(b)为经过170万次循环应力后的表面状态,点蚀坑直径增大到Φ19 μm,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纹形貌,裂纹长度为200 μm。图5(c)为经过270万次循环应力后表面状态,出现了大量的点蚀坑,表面出现的裂纹明显增多,所有的裂纹均从腐蚀坑或者点蚀坑沿着旋转方向扩展,裂纹长度分布在605~955 μm的范围内。
零部件的疲劳失效现象的发生可分为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微裂纹的产生阶段。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零部件的表面或者近表面的晶粒受到的内部约束较少,位错容易受到循环应力的作用而溢出或者引发晶粒滑移,金属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较弱,细微的微观裂纹很容易产生。此试验中,滴水使试样表面产生点蚀坑,同样为表面裂纹产生提供了条件。②第二阶段为宏观裂纹扩展阶段。由于点蚀坑或者腐蚀坑在金属表面产生,裂纹随着循环应力的不断进行,沿着与主应力垂直的方向(试样的圆周方向)扩展,如图5和表2所示,在试样横截面上产生了6~12 μm的裂纹。③第三阶段为疲劳断裂失效阶段。当裂纹逐步扩展直至零部件不足以抵抗循环载荷时,零部件就会突然断裂失效。
(a)30万次循环应力后表面状态
(b)170万次循环应力后表面状态
(c)270万次循环应力后表面状态
表2 疲劳试验试样表面裂纹长度
旋转次数/转点蚀坑直径/μm裂纹长度L/μm 306~12无 17019200 270—605~955
试样表面的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机理与其表面的微观状态、裂纹的力学状态、微观显微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当试样受到循环应力后,伴随着滴水的进行,试样表面从点蚀坑处开始出现裂纹,并且沿着切变方向(圆周方向)扩展。裂纹的产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可以理解为表面或者近表面首先产生滑移带开裂,滑移产生微小裂纹后随着循环载荷的继续进行,表面或近表面位错的数量不断增加,当位错的数量增大到一定值时,有些距离很近的位错会结合到一起形成较大的位错,距离较远的位错暂时没有结合到一起。这样,在材料内部近表面处形成了位错不均匀现象,有的区域位错数量少但是单个位错体积相对较大,有的区域位错数量多但是单个位错体积小,这些位错在循环应力的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循环应力持续的作用下,滑移带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发展成为微小裂纹,微小裂纹进一步发展成为相对的大裂纹,实现了裂纹的生长[2]。对于滑移带的生长,从微观上观察,随着循环应力的持续作用,微观形貌较小的滑移带一方面会产生位移,另一方面也会继续生长。当循环应力作用足够长时间后,滑移带生长成为滑移线。
表面的点蚀部位为应力集中区域,极易产生滑移带。在循环应力及滴水工况的持续作用下,金属表面的点蚀区域为位错的运动和滑移带的产生提供了有力条件,当滑移线产生后,循环应力继续作用,滑移线不断增多,逐渐形成滑移线与滑移线连接的现象。而未连接的滑移带或滑移线不断被循环应力拉伸或挤压。从微观上看,当滑移带或滑移线挤入或挤出晶界的界面时,这些剩下的滑移带逐渐转变成滑移线。微观裂纹就是由这些滑移带不断生长产生的,并在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形成微观裂纹,当这种微观裂纹足够深时,便形成了初始的宏观裂纹。
初始的宏观裂纹形成后,金属表面和近表面仍然存在未形成裂纹的位错、滑移带或滑移线,这些位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继续结合,滑移带继续生长成为滑移线,滑移线继续生长为微观裂纹,最终微观裂纹不断扩展生长成宏观裂纹,宏观裂纹不断扩展、连接,最终在循环交变载荷作用下形成主裂纹,主裂纹最大剪切应力面快速扩展。
随着裂纹的扩展,当主裂纹的长度大于临界裂纹极限时,裂纹扩展由生长阶段进入断裂阶段。在此阶段中,随着有效承载截面的减小,一旦截面有效承载力小于施加的载荷时,就会发生疲劳断裂现象。可以看出,疲劳裂纹寿命基本等于裂纹形成和扩展两个阶段时间总和。
3 结论
滴水悬弯疲劳试验表明,首先试样表面产生点腐蚀现象,点腐蚀发展成为微小的腐蚀坑,腐蚀坑加速了裂纹的产生,腐蚀坑成为裂纹源,随着循环的进行,裂纹沿着周向扩展成大裂纹。
[1]史密斯.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进一步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02,23(3):6-10.
[2]郭俊.轮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机理[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U213.4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4.041
2095-6835(2019)14-0094-02
郝建云(1982—),男,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轨道交通、动车高铁行走部件。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