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活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9-08-11张淑倩
摘 要: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还能帮助学生检验新知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践经验的数学问题也是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和问题解决灵活性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数学;生活;构建;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并且无论是教材、教辅资料还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中,都设计不同的生活化问题,考查着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辅助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建立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丰富的生活情境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数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提升学生对新知的应用意识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更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建立生活化数学课堂的创设意识,通过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情境。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入小到细胞、电子等微观世界的数量、达到宇宙、星體的数量,帮助学生认识到乘方这一数学表现形式给实际生活带来的便捷性。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某种细胞每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三个小时,这种细胞能由一个分裂成多少个?通过以上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意识到:计算该细胞的计算方法共可以产生2×2×2×2×2×2=64个。教师继续设问:100分钟后的细胞分裂成多少个?显然,学生意识到:这种数量庞大的计算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其数值也很难记忆。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是否有更加便捷的方式表示该数值呢?随即引入乘方的概念。通过这种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让学生意识到:已有的知识经验已经无法完成对这一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新的知识对该问题进行化解。此时学生的好奇心好调动,问题解决的欲望被提升,兴趣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培养。
二、 运用生活案例,启迪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被学生熟知,运用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启迪学生思维往往由更加直观、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小张同学手中没有量角器,只有一把尺子。在为自己做一个三角形的木质书立时,他想检验自己的书立是否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他分别测量了书立的三个边长,分别为6cm、8cm和10cm。此时,他断定,自己所做的书立一定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你能解释他这样做的道理吗?通过这一教学情境,实际上是对勾股定理的逆运用,是通过边长的方式检验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比如,在《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如伸缩晾衣竿、伸缩门等,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至此,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概括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得以完成,新知生成的效果好、效率高,通过生活化案例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
三、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还能帮助学生检验新知的理解、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践经验的数学问题也是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和问题解决灵活性的重要载体。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展开对学生的训练。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入鸡兔同笼这一经典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案例,如:A、B两地相距36千米。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先走2小时后,乙才出发,又经过2.5小时后两人相遇。如果乙先出发2小时后,甲才出发,又经过3小时两人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通过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的设置,强化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选择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便捷的方式进行问题求解,强化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的理解。
四、 引入生活物品,提升探究能力
大量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更加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对生活问题的探索中感知新知、学习新知、理解新知。例如,在《轴对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蝴蝶、天安门、脸谱、飞机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图片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吗?学生经过思考和分析得知:以上图片中,无论是蝴蝶还是飞机的图片,在中间对折一道后,两边的图形能够重合。通过这种生活化物品的呈现,经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便能够自主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种方式的教学才能帮助学习循序渐进生成新知、理解新知的高效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需要善于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通过运用生活情境、运用生活案例、结合实际经验还是引入生活化的物品,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总结新知、理解新知和应用新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建立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阳东.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241.
[2]李应平.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5):67-68.
作者简介:
张淑倩,山东省滨州市,山东省无棣县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