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型、自主型、研究型、合作型的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新探索
2019-08-11宗传鑫陈泽标方静赖延清
宗传鑫 陈泽标 方静 赖延清
[摘 要]在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为满足社会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当更加注重科学精神、创造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不失为一个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锻炼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好方法。对开放型、自主型、研究型、合作型的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进行多面探索、系统构建,必须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为学生创新实践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从配齐到配强;建立健全实验平台规章制度,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关键词]创新;实验室;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175-03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科技强国的建设;而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则在于建设知识水平高、创造思维强以及实践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队伍。高校正是培养这一创新人才主力军的基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中就包括“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知名的国家创新基地(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等内容。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高校理工类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言至关重要。但实际上,我国高校现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所欠缺的正是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兼具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的大学生实验平台(简称“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便应运而生。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既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也可以作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统一的关键纽带。本文中,笔者根据在高校的工作经验,探索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的大学生实验平台的建设与运行。
一、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创新驱动”已然成为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传统发展动力正不断减弱。加之不断增多的困难与挑战,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因而必须依靠创新驱动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求持续稳步地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发展新空间。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一文中明确提到,要引导大学加强基础研究和追求学术卓越,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建立创新能力评估基础上的绩效拨款制度,系统提升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创新水平[2]。高等学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力资源库和创新成果积聚地[3]。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放型、自主型、研究型、合作型有助于原始创新能力的增强,开放创新思维的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看来,建设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4]。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激发社会创造力,整体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 [5]。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求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自主权,进一步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要想真切地在大学生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必须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认认真真地学好自身专业、扎实打好基础、掌握广泛知识,也要求其要投身创新创业事业并在其中提高自我创新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因此,加强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与实践,并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乃至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竞争在创新,创新竞争在人才。高校作为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培育的大學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国家的建设。
高校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课堂为主、以课本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符合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旨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国家战略。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目标的必由之路。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真正培养出兼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保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创新能力,高校应该建设开放型、自主型、研究型、合作型的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
二、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方法措施
高校的教育不单单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应该将教育重点移向培养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实验教学不单单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实验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如何使学生在该平台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加大实验室开放程度,为学生创新实践创造条件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学生要想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亲自试验,这要求高校能够提供实验场所,为学生创新实践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均是只在学生上实验课时开放,上完实验课后便关闭,这造成了高校实验室资源的浪费。此外,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匆匆做完实验之后便撰写实验报告,对其自主性和积极性的提升效果不显著。根据西南交通大学冯涛的研究,开放性实验室的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室[7]。
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强调其“开放性”,其以学生创新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为落脚点。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在提交相关申请书并经批准后,即可随时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活动。开放的创新实验室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情况,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与平台,进而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在高校中还存在部分实验室功能单一、资源受限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还应整合原有的科技活动资源,提供更适用、更便利的硬件设施,确保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不断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从配齐到配强
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中心,因此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要时时事事考虑该如何充分地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如何充分地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立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初衷,即人得以尽其才,物得以尽其用。虽然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指导教师素质及其核心作用举足轻重[8],师资更可以说是实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利用专业优势设计实验课题、进行实验。指导教师在创新活动中担当着参与者、研究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要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
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要求加强实验平台师资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师资竞争激励机制,力求建设一支组构优化、数量合理、爱岗敬业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的指导教师队伍,并且能够不断优化指导教师队伍,从配齐到配强。
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人员管理机制应具备开放、流动、灵活的特点。根据稳定性来分,可将管理人员分为两类:一是固定人员,二是流动人员。固定人员主要由所设的教学实验中心或本实验室的主任、主管教师、实验教师等担任,流动人员则可聘请具有科研创新实践经验的研究生担任。固定人员主要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物品采购、实验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流动人员的主要任务则是协助固定人员的工作、负责实验实施的监督指导。通过师生搭配的方式,配齐管理人员,确保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放时间满足学生的要求。只有保障了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放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现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初衷和目的。
(三)建立健全实验平台规章制度,要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建立健全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规章制度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学校对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使用及相关科研实验要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具体做法可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组织与实施办法、经费申请与管理办法、优秀创新项目奖励办法等。
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创新实验评估体系的建立健全。在完善的各类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申报项目、专家评审项目的方式,学校可以对研究方向前沿、可操作性强、实验方法安全的学生自主实验项目予以立项,并给予一定的项目基金支持,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要建立健全立项课题中期检查的制度。中期检查主要针对学生对于实验平台规章制度的遵守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立项课题研究进度以及阶段性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要明确规范中期检查的书面材料,例如中期检查报告书、立项课题研究所公开发表的论文(专著)或者研究(调研)报告等。检查结果关系到该课题的后续资助和开展,例如对于检查结果良好的课题,可以考虑继续划拨经费支持;对于检查结果一般的课题,考虑经费暂缓3个月,待有进展之后再划拨经费;对于检查结果较差的课题考虑不予划拨经费,借此督促学生真正将创新实验落实到位。
除了中期检查之外,还要把好课题的结题关。立项课题在结题时,应要求学生上交创新实验项目任务书、中期检查报告书、结题报告与论文等书面材料。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结题评审组根据上交的材料对其项目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种等级或其他。考虑良好及以上等级的项目将给予团队成员适当的选修学分或荣誉证书、奖金等其他相应奖励。
三、结语
实验并非简单机械的重复验证的操作过程,而是手脑协调有机结合的活动,创新实验更是融入了实验者的创新思想、智慧灵感和辛勤劳动,也全面地展现了实验者的创新能力与科研素养。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研究性,是对应试教育选拔人才造成创造力不足的一种补充,也是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9],不可能一蹴而就。就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而言,仍需在实际实践中不断找寻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的利用率,使得大学生的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同实验平台有机结合,使得实验平台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举措,发挥其最大效能,使学生得到最大收获,这仍需要后续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任良玉,張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108-1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5-19].http://www.most.gov.cn/yw/201605/t20160520_125675.htm.
[3] 王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十要素”[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20-22.
[4] 人民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EB/OL].[2015-03-05].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
[5] 中国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OL].[2018-03-05].http://www.gov.cn/zhuanti/2018lh/2018zfgzbg/zfgzbg.htm.
[6] 赵立永,邓永红,张全柱.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2(91):153-154.
[7] 冯涛.开展实验室利用率调查,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3):182-184.
[8] 郑绍春.浅谈如何发挥指导老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中的作用[J].船海工程,2008(4):172-174.
[9] 臧春雨,贾志旭,刘振华,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需要开放的实验平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24-24.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