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促进策略研究

2019-08-11向羽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育人功能志愿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观”角度、素质提升角度以及奉献精神等角度,对高校志愿服务实践的育人功能进行探析,分别从志愿招募、志愿培训、志愿实践以及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对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实践;育人功能;实践育人

引言:

志愿服务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大学生对社会进行奉献的重要方式之一,开展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整个社会的公众都能起到一定的良好教育作用,因此,探究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志愿服务实践的育人功能

(一)引导人的正确“三观”

高校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正确认识国情、社会与党情等最新变化,志愿者们在参与志愿服务实践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从而逐渐树立起待人处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志愿者个体行为的正确价值导向。

(二)促进人的素质提升

大学生志愿者在参加高校开展的志愿实践服务实践活动时,可以提升其思想素质与政治觉悟,同时还可以提升其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促进其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志愿者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借助高校志愿服务平台,服务社会与人民,在服务奉献他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素质[1]。

(三)培养人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时,会进行不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他们需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并不求回报的进行奉献社会与关爱他人,这一过程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从而在服务他人时不断充实其精神世界,进一步培养其奉献精神。

二、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

(一)做好志愿招募工作

做好志愿招募工作是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之一。志愿工作若想顺利开展,应该先做好志愿招募工作,这也是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招募工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深化高校的志愿理念,传播高校的志愿精神。一般来说,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招募的方式来招募全国高校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线上招募工作可以利用高校官网、高校官方志愿服务公众号以及各种网络实践平台等方式来发布招募信息,线下招募工作可以利用广播站、宣传栏或者宣讲会等方式进行相关的传播与宣传活动,也可以通过高校各专业的辅导员向其专业的学生讲述往届志愿者代表们的先进事迹,来增强学生对高校志愿服务团的了解,从而吸引大学生根据相关志愿条件进行自主报名,当报名人数达到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所需人数时,再组织学校有关部门通过笔试及面试等环节来确定最终的志愿团成员,从而为志愿实践服务奠定人才基础,保证高校后续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志愿培训工作

完善志愿培训工作是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之一。学习和培训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保证,也是顺利开展志愿服务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通过志愿培训工作,可以促进志愿者们的全面发展,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全方位提升志愿者团队的整体素质。一般来说,志愿培训工作在理论培训方面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知识、志愿服务、礼仪文化、当地风俗习惯、公文写作、摄影基础知识以及新闻稿写作等方面,实践技能培训则包括模拟讲课、团队建设以及素质拓展等。志愿培训标准相对较高,覆盖内容较广,可以激发志愿者们努力学习的动机,从而提升其理论知识水平与志愿服务实践技能水平,增强整个志愿服务团队的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培养其健全的品格,促進志愿者全面发展。

(三)坚持志愿实践工作

坚持志愿实践工作是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之一。习近平主席在给青年志愿者回信时曾勉励青年志愿者们要弘扬其“奉献、友爱、互助与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勉励其以青春梦想和实际行动来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坚持志愿实践工作,可以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志愿者们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高校组织的志愿者支教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坚持教学、团学与公益三者的有机结合,坚持以被支教地区的教学工作为己任,服从其学校的安排,立足当地学生的需求,重视一线教学,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教学技能水平。此外,志愿者团还通过网络、校友基金会等平台号召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的援助,为其服务的学校捐赠图书以及学习文具等用品,为其服务的当地贫困民众捐赠取暖设备等生活设施,从而增强志愿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深化其公益理念与奉献精神[2]。

(四)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是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的促进策略之一。在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实践过程时,虽然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但是高校依旧需要对参加志愿服务实践的志愿者们予以一定的保障机制,例如,对于这些参加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高校大学生,还要给予一定的志愿者安全保险、支教补助等,以保证这些志愿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其更好地参与高校志愿实践服务活动。

此外,高校还要给予这些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以精神层面的激励和表彰,如学校领导的慰问与关心以及其他表彰与宣传活动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良好地志愿榜样示范作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志愿者们的服务积极性,同时还会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自愿地投入到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促进其在奉献社会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塑造更丰富地个人精神世界。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志愿实践活动对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可以引导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人的素质,培养人的奉献精神,通过做好志愿招募工作,完善志愿培训工作,坚持志愿实践工作,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实践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吕培,牛刚.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彩虹之家”市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7:148-149.

[2]伍廉松.论高校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促进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85-86.

基金项目:共青团湖南省委项目:“绿水守护者”志愿服务项目(湘团办发[2018]11号)

作者简介:向羽(1985-)女,籍贯:湖南吉首,土家族,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育人功能志愿服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