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艺术城市改变市场格局
2019-08-11COC0
COC0
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已然是拥有成熟体系的亚洲艺术品市场中心,继它们之后,成都、厦门、深圳也正如火如荼地成长为新一线艺术市场中心城市。与成熟的艺术市场相比,新崛起的艺术中心城市存在更多未知和可能性。
一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里,拍卖行、博览会、画廊与艺术金融市场一定是并蒂发展,进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近年,Art Chengdu吸引国内外画廊资源,进而撬动整个西南地区的艺术消费潜力;厦门陆续吸引内地大拍卖巨头进驻,民间收藏氛围浓厚;金融艺术机构纷纷瞄准深圳市场,大型博览会层出不穷……这几个新兴艺术市场究竟有何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掠食者”蜂拥而至?
成都
西南艺术消费不可小觑
作为西南中心城市与经济重镇,随着高端购物中心与国际一线品牌的相继入驻,成都以其强大的周边辐射能力,名列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都虽地处内陆且具有强大的本土化基因,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政策的支持加速激发了它与国际文化潮流接轨的巨大潜能。而连续举办两届的Art Chengdu成功塑造了“成都艺术周”,正逐步点燃这座城市对当代艺术的收藏热情,毅然要进阶成个真正国际化的新兴艺术市场。
“乖得很(hèng)”是许多画廊从成都本土观众口中听到最多的作品評价。一场新兴的博览会,大多前五年都需要做艺术普及与教育的工作。2019ArtChengdu官方数据显示,本届总参观人数为58万人次,相比首届32万人次,增长了45%;据不完全统计,2019Art Chengdu画廊成交率接近90%,基本每一家画廊都有进账。展出作品约1000件,销售作品总数量超过500件,作品均价在8万-10万元之间,足见目前博览会已经小有成绩。
艺术家何多苓在今届Art Chengdu展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成都没有所谓的艺术市场,更像个生产基地,所以画家的展览都在外地,本地的展览很少。但成都并不缺乏藏家,有实力的人还是很多的。只是对当代艺术不了解,所以我觉得艺博会就是个很好的宣传和引导,外地画廊过来培养起自己的藏家群体,形成良性的循环,艺术市场大概是可以形成起来的,就像上海那样。”
一座城市的艺术消费能力如何?还需要城市整体的经济实力作支撑。2018年四川省GDP总量首次突破4万亿元,而成都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在中国“新一线城市”排行榜中,成都已连续三年蝉联榜首,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这五大指标上,均稳居首位。而民营美术馆的相继落成以及原本强大的本土艺术基因与活跃的艺术氛围令其成为继北京与上海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第三城”。
在笔者看来,四川在很久之前就是大批艺术家的聚集地,四川美院的特殊性也对本地的艺术生态造成了重要影响。经过这么多年的日积月累,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成都的整个艺术生态总体来说在国内算是很好的城市之一,但是迄今为止这种生态似乎还远未形成完整生态链,机构的多样性和活跃度还有待提升;更大的差距是这个城市的艺术收藏尤其是现当代艺术的收藏,与它的城市现代化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等都远远不匹配;此外,还没有大型拍卖行进驻,二级市场还需要时间“养”。但换一个角度说也是艺术收藏的巨大空间。也许正如Art Chengdu两位创始人黄予及黄在所期望的:市场正在培养中,已经初见成效。未来,希望以成都作为中心,向外辐射,撬动整个西南地区的艺术消费潜力。
厦门
东南重镇改写市场版图
保利厦门2018秋拍,一件清乾隆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以1495亿元成交,瞬间吸引业内外目光。近些年,厦门艺术品市场持续走热,本土中小型画展等层出不穷,香港佳士得、北京匡时、北京保利等国内外知名拍卖行,相继将厦门锁定为“重点关注”城市,纷纷来厦举办预展。北京华辰、北京保利更是相继在厦门设计分支机构,足以看出对这块市场的看重。有人说,作为众多知名艺术品机构相中的“宝地”,厦门这座滨海小城如今有了更大的野心:改写全国艺术品市场版图。
作为东南沿海的门户城市,厦门港在艺术品运输、仓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厦门早已成为福建甚至全国的古玩集散地,也是海外古玩回流的聚集地,各路藏家都能在这里发现性价比较高的艺术品。也正因如此,多家国内外知名拍卖行相继来厦门举办预展。作为与台湾文化同源的厦门,多个两岸大型文创项目近年来也相继落户厦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厦门也已逐渐形成,聚集了包括谦记美术馆、心和美术园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艺术机构。此外,厦门当地政府非常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将厦门打造成中国艺术品展示中心、交流中心和交易中心。
厦门是继上海、北京后试水“文化保税区”的城市,这将打开与国际的交流通道,利用保税区开展艺术品交易还将带来更加国际化、多元化的艺术品交易模式。厦门要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版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保税区优势,吸引更多艺术品和资本“东南飞”。
除此之外,厦门的艺博会市场也颇为热闹。不得不提的是连续多年的“艺术厦门”,已成长为东南区域代表性艺术博览会。把收藏家、艺术家、资本等艺术产业中的各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在吸引“高大上”的实力藏家之外,展会也延伸到艺术讲堂、艺术学术研究与公共艺术普及等艺术教育领域,带动普通市民接近并了解艺术,培育更多的艺术收藏基础,从而调动整个城市的艺术氛围和品位。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艺术厦门,吸引5万余人次观展,首日现场成交额达2400余万元;2016年则以三天内达到87万人次观展,2.156亿元的成交金额;2017年、2018年艺术厦门观展人次和成交额也保持稳步增长。将于2019年6月登场的“艺术厦门”上呈现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近80家画廊上万件当代艺术作品,一改往届传统当代混合模式,形成“两展一中心、一藏家俱乐部、一艺术基金”的艺术生态链,全面专注于当代艺术。这为东南艺术市场积攒的藏家资源和当代艺术力量也是不可小觑的。
厦门这座城市,拥有规范的拍卖流程、浓厚的民间收藏氛围,画廊和艺博会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聚齐天时地利人和,下一步能否稳居艺术市场新版图隅,值得审视。
深圳
华南市场的下一个重镇
刚刚落幕的深圳文博会,已然成为艺术爱好者的狂欢节,每年的5月,大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爱好者、艺术品行业工作者都扎堆在这个美丽开放的城市,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在这里融汇交流。不难发现,这几年深圳的艺术品市场正在逐渐热闹起来。
十年前,在华南地区谈及“当代艺术”这个词,大家往往第一个想到的是广州。那里汇聚着广东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以及不少以当代艺术为经营目标的画廊,加上相关的艺术评论家与专业人士,颇有当代艺术“重镇”的姿态。但随着这十几年来,在何香凝美术馆、OCAT深圳馆以及其他艺术机构的持续推动下,当代艺术大展频频“落地”深圳,加上“艺术深圳”、深圳国际艺术博览会、城市双年展等主要大型艺术展览的助力,让深圳一跃而成为当代艺术的“后起之秀”。经过十年积累与沉淀,深圳这片艺术“热土”也吸引了不少当代艺术画廊南下进驻。
此外,广东崇正、中国嘉德、西泠拍卖这样的国内知名的拍卖公司也纷纷选择深圳巡展,深入观察接触深圳的收藏拍卖市场,深圳的艺术市场潜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从宏观上讲,深圳是中国一个经济重镇,金融机构众多,民间财力也雄厚;市民素质高、有品位、有更新的艺术视野,乐意接受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再者,深圳毗邻港澳地区,接轨国际市场,这里的经济繁荣刺激着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大众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因此成为很多国外艺术家进入中国的首站。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际化大城市的定位、厚积薄发的艺术生态、资深又有专业眼光的藏家不断增加、开放兼容创新的城市精神……这些都是不少画廊经营者对深圳的印象。业内人士认为,当深圳的画廊、艺术家、藏家等群体达到一定的量形成完善的艺术生态时,大家似乎慢慢形成一个共识:华南地区艺术中心正在转移。
的确,现在深圳艺术生态与北京、上海相比较,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距离不会拉近、缩短。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深圳艺术市场业态肯定还需要继续建设。再者,借粤港澳大湾区成立之春风的背景,深圳艺术市场迎来叠加利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