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类时代的教育
2019-08-11陈宇
陈宇
在未来时代,认识世界的能力、探索世界的方法,才是人和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孩子新的认知能力和新的思维方式。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已经历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商社会,两个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在现有文明的框架内,按照人类现在拥有的生产力和人类今天编写的故事,都已经解决不了我们面临的尖锐问题了。现在人和人的冲突、人和自然的冲突在全球范围已经达到相当剧烈甚至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历史正面临一个重大翻篇:后人类时代即将到来。
所谓的后人类时代,就是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已经成为过去,未来文明即将到来。人类将拥有对宇宙规则的全新认识,人类将拥有全新的生产力,现在看来,这很可能就是数码、网络、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创造的新生产力。与此相对应,人类也将为自己编写新的故事。传统的原始劳动、农耕劳动,以及工商时代的雇佣劳动形式,都将成为过去。在未来文明下,人类很可能建立起协同共享的自由劳动,这将成为后人类时代新故事的主旋律。
面对智能时代和未来文明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迷茫、困惑的想法。人类也确实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因素,不知道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又该如何选择呢?
认知能力和思维方法是未来人与人的最大差别
未来时代、智能时代,人类面临生产力史无前例的飞跃,人类开始征服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会面对什么问题?
以色列历史学家、《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21世纪的21个重大议题,第一个就是就业。赫拉利说:未来人类的大多数工作将会被机器取代,我们每个人都会和机器争夺就业岗位,大多数人会沦为无用的人。对此我并不赞同。
过去,我们把劳动岗位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现在看来不确切了。劳动应被分为两个类型、四种类别。除了被分为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外,劳动还需要分为:规则性劳动和非规则性劳动。机器能够取代的只是人类的规则性劳动,即可编程的劳动,但是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机器取代不了。机器可能会取代绝大多数人从事的规则性体力劳动和规则性智力劳动,但是人类会创造出更多的非规则性体力劳动和非规则性智力劳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思考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中国现在掀起了一股教育热,每到年底,我就会被邀请参加很多教育类论坛,但是我认为,它们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论坛关心的只是教育的表面:教育的技术、教育的形式、教育的方法,而没有抓住教育的实质。在这样的论坛中,我很少能够听到谈论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议讨论的东西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没有任何意义。我希望以后的教育论坛,一定要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上,就是未来的孩子到底要学习什么东西,我们应该教给他们什么技能、什么知识,未来的孩子怎么成长、怎么发展,他们的学习过程应该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学习结果该如何评价。
前几年,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出了个题目:2030年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要想回答2030年的教育,就要回答2030年的经济。要想回答2030年的经济,就要回答2030年的科学和技术。
2030年的科技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生产,都将要构建在数字移动互联平台上,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都要建在上面。但是,仅仅在10年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今天的主流技术平台是数字移动互联网。因为,10年前它还没有出现。所以,现在培养的是要在2030年就业的孩子,我们知道要教他什么吗?他将从事今天根本没有出现的工作,他要掌握今天根本不知道的技术,他还要解决今天不可能遇到的问题。那么,学校应该教给他什么知识和技能?除了人类积累的基础知识和人类必备的核心技能之外,我们现在教给孩子的那些知识大多是毫无用处的。所以,我们要集中精力帮助孩子们提高认知能力,掌握适应未来的思维方法。在未来时代,认识世界的能力、探索世界的方法,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教给孩子新的认知能力和新的思维方式。
未来数码思维才是最高价值
农耕社会农业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文论思维,就是读经、史、子、集,作八股文章;工业时代的思维是产业思维,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在未来时代,机器会把人类的规则性劳动都“抢”走。实际上,所有的规则性劳动,不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从属性的、操作性的、执行性的劳动,是人被机器、被职场、被异己力量控制的劳动。马克思把它称为异化劳动。这种劳动被机器抢走了,我们有什么可不高兴的呢?职场早就应该改变。我们要拥抱新的生产力,拥抱这种历史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变化为人类摆脱奴隶般的职场和奴隶般的劳动提供了条件。在未来的世界,从机器承担了我们全部“奴隶性”的工作起,人就该成为真正的人了,人就可以从事人真正应该从事的劳动了。
未来时代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我曾与很多企业家和科技专家讨论,大家得出结论:最重要的是形成“数码思维方式”,也有人认为可以叫作“算法思维方式”。在未来时代,信息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数码才是世界的最高价值,算法才是最锋利的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坚船利炮”。
在未来社会,人们应该以数码和算法为中心,培育自己的思维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用数码描述自己的生活,寻找自己的方向,表达自己的诉求,组织自己的活动,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我看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数码和算法思维能力。当然,绝对不是通过枯燥的老师上课教学,而是要通过游戏,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在探索世界、解决问题中让孩子形成编程和数码的意识。
数码思维的核心内容
数码思维或者叫算法思维有三个核心内容:
第一,充分的、无拘无束、无边无界的好奇心、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实,这也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
第二,质疑、批判、审视、挑战和怀疑一切的理性思辨能力。人类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有理性思辨能力,能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但是人类认识的这些规律是不是真的就是自然和宇宙的本来面目?人类只能通过逻辑推理,以及通过理论和实踐的对照逐步认识世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我们的认识不断被证伪。真理只能证伪,不能证实。为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质疑、批判、审视和挑战的精神,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三,用数据0和1,并且用从0到1的创新创造方法来构建新事物、创造新规则、拓展新形式。人和计算机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人有可能无中生有,从0创造出1,这就是人最强大的地方。
许多家长跟我说,他们五岁、四岁,甚至三岁、两岁的小宝宝,会无师自通地打开手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家一定要相信,未来的孩子比我们强。现在10后的小朋友,他们就是数码时代的原住民,我们一定要相信他们天生就会融入到数码和算法世界中去。我们现在正面对一个迷茫困惑、不确定、不安全的世界,但是未来社会、智能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我们现在可能会遭遇各种社会阵痛,但是我们的选择只有一条,那就是:迎接变化,拥抱未来!除了未来,我们一无所有。而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未来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地方。
总之,在劳动领域,后人类时代将出现全新的人类劳动形态。它将给每一个人带来新的机会、新的发展,也就是新的活法。
人类到了那个时代,不是将被抛弃、被淘汰,而是才有可能开始过上人真正应该过的生活。那时人类劳动的旗帜上,不会再只写着劳动是人类谋生的需要和手段;那时人类劳动的旗帜上高高飘扬的是:劳动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手段,劳动是人类快乐生活的第一需要!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原副会长)
责任编辑:马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