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分析

2019-08-11苏海燕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茶文化

摘要: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其不仅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同时也深受华夏儿女的喜爱,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文化更是成为了现代人所关注的重要领域,而在这一趋势下,部分景区也开始以茶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将茶文化应用到了生态旅游项目之中,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为此,本文对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

引言:

茶文化旅游虽然在近几年来成为了国内最受欢迎的主题旅游形式之一,但对于很多景区来说,茶文化的旅游价值却并不能够在生态旅游项目中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想让茶文化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则还需要对茶文化的生态旅游价值以及其在生态旅游中的实际应用策略进行明确,而对于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的分析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价值分析

(一)丰富旅游内容

在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旅游需求的背景下,国内生态旅游产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很多旅游景区都呈现出了旅游项目严重趋同、旅游内容缺乏特色的问题,而通过对茶文化的应用,则能够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使景区的生态旅游项目变得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我国的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在数千年来的发展中,留下了丰富的茶史以及与茶相关的传说典故,而基于这些内容,景区自然也就能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全新旅游项目,并通过这些旅游活动来进行茶文化展示,使景区的生态旅游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另一方面,茶文化本身与旅游、饮食、娱乐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茶艺表演还是茶园风光,都能够与生态旅游实现密切融合,这对于旅游项目的创新同样是很有帮助的。

(二)拓展游客群体

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瑰宝,其对于中华民族具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而在弘扬传统文化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茶文化更是受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喜爱,因此如果景区能够将茶文化融入到生态旅游之中,那么景区旅游项目就会更具传统文化气息,对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加,最终使景区游客群体进一步扩大。另外,茶树作为绿植,大规模种植能够形成林区独有的生态小气候,改变景区的生态环境,茶叶则具有着明目安神、止渴生津、解毒消食等多重功效,如果在生态旅游中为游客提供茶园观赏、茶水试饮等服务,那么游客的旅游体验就会大大提升,而在游客满意度得到提升的情况下,游客群体的不断扩展也会变得更加简单。

(三)增加旅游收入

在生态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收入同样成为了很多旅游景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目前来看,由于生态旅游产业尚不够完善,因此很多旅游景区的经营成本相对较高,为保证旅游收入,只能提高门票价格或是其他附加服务方面的收费,但在收费过高的情况下,游客的满意度却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对茶文化的应用,则能够在不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情况下,使生态旅游的收入大大增加。在茶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地区的人民都有着饮茶的习惯,如果能够在景区进行茶叶的售卖,或是开设茶馆,那么就能够吸引到大多数的游客,并激发起消费欲望,有些人甚至还会购买茶叶作为旅游纪念品带走,这为景区所带来的收入是十分客观的。前文中提到,茶文化与娱乐、饮食等领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对茶文化的应用,也同样能够带动景区餐饮、娱乐等各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景区收入的增加是非常有利的[1]。

(四)突出旅游特色

生态旅游虽然是以特色生态景观为核心,但单纯的景观却并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只有将住宿、餐饮、娱乐、旅游项目等方面进行完善,才能够使生态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国内旅游景区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很多旅游景区都无法突出自身的品牌特色。对于这一问题,茶文化的应用同样能够成为有效解决措施,一是,茶文化虽然对我国各地人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却都有着不同的茶文化传承,因此对茶文化的应用往往能够将当地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呈现给游客。二是,茶文化的相关领域非常之多,这就为景区生态旅游项目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景区只要能够准确把握自身优势,以某一方面为核心对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完善,就能够使景区旅游内容更具特色,例如在餐饮领域,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客家族的擂茶、蒙古族的奶茶、藏族的酥油茶等等,位于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的景区只需对少数民族饮茶文化进行开发,景区的茶文化特色就能够凸显出来,从而使景区更具知名度。

二、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景区茶文化宣传

茶文化并不等同于茶文化旅游,因此茶文化虽然在我国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承,但了解茶文化旅游优势、特色的人却并不多,有些游客在選择旅游方式时,甚至不会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到考虑范围内,这对于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一问题,各生态旅游景区在应用茶文化的同时,必须要加强对当地茶文化以及茶文化主题生态旅游的宣传,通过新媒体平台、电视等各个渠道展开景区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使人们能够对茶文化旅游产生更多的了解,并在感受茶文化魅力的同时,对茶文化旅游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一来,景区以及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会大大提高,自然也就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二)挖掘当地茶文化资源

茶文化作为新兴主题旅游方式,虽然在近几年来受到了很多游客的欢迎,但随着未来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拥有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景区必将会越来越多,而当前生态旅游景区存在的旅游内容同质化问题也将会在此重现。因此,要想让茶文化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保证景区茶文化旅游项目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对本地的茶文化相关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挖掘,从而景区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具有独特性与不可代替性[2]。例如湖北地区不仅自然环境利于茶树生长,同时还是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孕育地,因此可以从茶园风光以及茶圣(《茶经》作者陆羽)故迹为方向,展开茶文化资源的开发。而在江西地区,由于当地具有着独具特色的茶俗以及闻名全国的景德镇瓷器,因此完全可以将陶瓷茶具以及茶俗作为核心,发掘出更多的茶文化相关旅游资源。

(三)创新茶文化旅游项目

为吸引游客、提升游客旅游体验,生态旅游景区必须要具有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与旅游活动,而在对茶文化的应用中,也同样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及茶文化旅游市场现状,对茶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创新。首先,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大多以名山为主,如峨眉山、泰山、庐山、长白山等等,而山地又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因此很多生态旅游景区都盛产名茶,茶产业也比较发达,生态旅游景区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发制茶工艺参观体验、茶园风光观赏、采茶体验等多种旅游项目,从而为景区旅游项目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支持。其次,现代旅游景区通常会集文化、商业、展示、商贸、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因而景区同样可以从茶文化入手,提供茶叶或茶具销售、茶庄住宿、茶食特色餐饮等多中休闲旅游服务,这样一来,游客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其满意度也会大大提升[3]。

(四)积极组织茶文化活动

在信息时代下,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这使得单纯的景区、旅游项目宣传往往很难引起游客群体的关注,其宣传效果也比较有限。为此,各生态旅游景区完全可以转变宣传策略,由线下活动入手,以茶文化为主题组织旅游节、美食节、文艺汇演、茶文化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并邀请一些知名媒体或是知名度较高的演艺人员参加活动,这样既可以借助茶文化活动来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也能够以茶文化活动为窗口,将景区风光、茶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展示给更多的游客,使景区旅游特色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另外,通过茶文化活动,人们往往会对景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对于景区旅游品牌打造是非常有利的。

(五)重视市场调研工作

茶文化生态旅游虽然是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但对于具有不同茶文化旅游特色的各生态旅游景区来说,其面向的游客群体却并不相同,因此无论是景区以及茶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还是景区建设与旅游项目的创新,都必须要具有针对性,以满足目标游客群体需求为目的。基于这一点,未来各生态旅游景区在对茶文化进行应用的同时,也必须要明确景区目标游客群体,并据此展开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工作,将目标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明确下来,从而为景区经营发展的各项工作决策提供支持[4]。另外,对于部分以茶乡为特色的景区来说,由于其茶叶贸易十分频繁,因此还需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对茶叶质量、价格等进行严管,以保证游客在消費过程中的权益。

(六)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而对于茶文化的应用,更是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因此在对茶文化的应用中,景区还需从茶文化旅游项目入手,对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从而提高茶文化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例如在观赏茶园风光的旅游项目中,由于很多景区内的茶园都位于山区,道路比较崎岖,因此景区必须要做好公路、停车场、汽车维修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交通的便利;而在一些以茶庄、茶馆、茶食茶研究所为特色的景区中,则需要做好仿古建筑的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产业中具有着非常高的旅游价值,能够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发展带来巨大帮助,但要想将茶文化的旅游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各景区则还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创新等方面对茶文化采取有效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余前梅.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及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02):33.

[2]葛莉.生态视阈下茶文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 (12):123.

[3]薛陆.生态旅游理念下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福建茶叶,2018,40 (11):120+237.

[4]张恩广.茶文化生态旅游模式探讨——以三峡库区为例[J].山西农经,2018 (18):64.

作者简介:苏海燕(1985.10-)男,中共党员,福建泉州人,泉州师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茶叶工程师,国家评茶师,高级茶艺师,研究方向:茶叶方向。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茶文化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虚实融合的对外汉语传统茶文化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浅谈茶文化如何在高校宣传推广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