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古人的抗拒与坚守

2019-08-11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全诗词人参考答案

【导语】

战争诗,即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最早的战争诗在《诗经》中出现,为官方视角下的战争诗,辞采华美,气势宏大。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1.细节描写。第三章写安家失马,似乎是题外插曲,其实文心最细。《庄子》说:“犹系马而驰也。”好马是不受拘束、爱驰骋的;征人是不肯久役、想归家的。这个细节,真写得映带人情。

2.在对比挣扎中升华感情。“怨”是《击鼓》一诗的总体风格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说,诗人怨战役的来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役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点滴美好,乃至生命的丢失。从反面说,诗作在个人心思、行为与集体要求不断背离的矛盾中,在个别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残酷战争的不断推翻中,流露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夺的是对个别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这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诗人通过袒露自身与主流意识的背离,宣泄自己对战争的抵触情绪。诗歌在对人类战争本质的透视中,呼唤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美好幸福的获得,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是对人之存在最具人文关怀的阐释,是先民们为后世的文学作品树立起的一座人性高标。

战城南

◎[唐]李 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1.事与情交织。这是一首叙事诗,却带有浓厚的抒情性,三段的末尾各以两句感叹语作结,每一段是叙事的一个自然段落,也是感情旋律的一个自然起伏。事和情配合得如此和谐,使全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有“一唱三叹”之妙。

2.夸张的色彩。“野战”二句着重勾画战场的悲凉气氛,“乌鸢”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二者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色彩强烈的画面。战马独存犹感不足,加以号鸣思主,更增强物在人亡的悲凄;乌鸢啄人肠犹嫌不足,又加以衔挂枯枝,更现出情景的残酷,这些都是带有夸张色彩的浓重笔墨。

战城南集中描写了什么场景?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旨在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一首古体诗。全诗分三段:开头八句为第一段,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中间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最后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最后两句点明主题,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全诗意旨豁然。此诗不拘泥于古辞,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表现出很大的创造性:内容上更丰富,使战争性质一目了然;艺术上则由质朴无华变为逸宕优美,更加凝练,更富有歌行奔放的气势,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宋]陆 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寫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参考答案:C

1.妙用联想。诗人把为国平胡尘的战斗场面和整个草书的过程(蓄势、疾书、书成)以及草书技巧自然而紧密地结合起来,展示了一幅醉中作草书的生动画面。

2.巧用比喻。“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两句写出了扫敌寇、平逆虏后的清平景象和诗人的得意神情。

3.首尾呼应。最后两句呼应开头,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参加战斗,收复国土的迫切心情,展示了一幅夜袭敌营的生动画面,而诗人纵马疾驰、英勇矫健的身影也跃然在目。

滴滴金·梅

◎[元]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

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宋代女词人。道绚乃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漂零遂与流入伍”,流徙江南,只身寄居一室,此词写羁迟南方的苦难生活。

“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好梦惊回,卒章显志,点明题旨所在,极力突出了离乱中词人的形象,表现了词人梦回夷门、又被惊醒、不能重续旧梦的悲哀,以及恋旧居、爱旧国的情感。

1.象征手法。上片诗人用纤细笔锋勾出所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由客观事物象征作者的心态。

2.细致的心理描写。风吹绿竹发出来的策策响声,对嫁给建安人的孙道绚来说,是熟悉的;而对刚从中原南来的词人来说,又是陌生的。竹声未已,继之以柝声,更使词人心生凄凉。

3.卒章显志。篇末二句采用了新乐府诗“卒章显志”的手法,点明题旨所在。词人梦中回到夷门,又被惊醒,欲重续旧梦但已不可能,于是她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词中恋旧居、爱旧国的主题,终于揭露出来。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抗倭英雄戚继光表达情感的诗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试加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表达情感的诗句是“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尽管抗倭斗争任重道远,我方势单力薄,但诗人常常登上望阙台,远望皇宫,表达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祖国大地红叶千山,都用爱国志士的鲜血染红,都是爱国志士报效祖国的丹心,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1.善用拟物法。诗人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托物言志。最后两句,虽然朝廷对自己海上抗战的支持很少甚至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即使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诗人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所以,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全诗词人参考答案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劝学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林逋梅妻鹤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