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模式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2019-08-10符清芳陈衡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模式

符清芳 陈衡

摘要:在现代化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学校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数字媒体技术培养人才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人才目标定位模糊、学生实践能力不够娴熟等,培养出的人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因此在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模式下,将“工作室”模式应用其中,不仅能培养人才彼此之间互相交流的积极性,也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因此,本文将以“工作室”模式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7-012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也随之愈加丰富多彩,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条件需求也愈加严格,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以未来就业趋势为重点,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1],其中通过实践教学和市场对接的技术相结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技术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我们对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入“工作室”制度,构建“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另一方面能够在充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的达到目前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条件,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就业率。

1 如何将“工作室”模式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

1.1 “工作室”制度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度时由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中“作坊式”模式衍变而来的,以技术和能力共同发展,理论与实践共同进步来作为企业中培养人才的理念,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中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工作室”制度的人才培养具体来说时将人为根本,以企业为主导,以工作室为依托,以企业的项目为引导,将行业中的实践和理论融为一体,将企业中的理论知识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出有专业能力的人才。

“工作室”模式下培养的人才,通过行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交流,能更快融入企业,为企业行业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工作室”模式培养人才具体内容

“工作室”模式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实施内容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是淡化学习中的课程概念,创新课程体系,传统教育中的课程大多以独立课程为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衔接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導致学到的内容零碎、技能运用不娴熟,而“工作室”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以企业的就业趋势为目的,利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和学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从社会就业能力的需求出发,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独立课程的限制,从学生各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综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兼顾了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二是淡化教育中的班级概念,创新教学模式,“工作室”模式是根据社会需要、行业岗位、工作内容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2],打破了班级制度,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组,成立职业小组,用“员工制”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将“教、学、做”统一结合,培养全面人才;三是淡化教育中的考核观念,创新考核体制,传统教育中的考核观念以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评为主,“工作室”模式下的考核体制则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由考核一个学生变成考核一个团队,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教师和学生利用企业真实项目为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是员工,作品就是产品,生产过程替代了传统教育中完全理论的教学方式,通过“工作室”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就业率。

2 “工作室”模式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优势

2.1 当今社会对数字媒体技术培养人才存在的弊端

课程设置与市场发展脱节,数字媒体需要较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要符合数字媒体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速度,当前社会互联网发展飞快,传统的电视媒体发展却受到了严峻的考研,有些学校出于成本考虑,安排的课程跟不上社会技术的发展的速度,设备更新很少,专业课程不新颖,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落后,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当今数字媒体教学模式倡导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相互融合,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中的练习和生产的练习,实验室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按照课程的流程在技术中进行学习,最终作品由老师指导评分,这种教学弊端有很多,实验室中环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很好地交流合作,这样就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生产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的学生实习基地,学生们在基地中进行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实践,然而这种校企合作的基地,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个体,有着不同的诉求[3],学校希望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学习专业课程,企业则是借助“实习生”的人力资源优势,让学生参与到企业中的生产过程,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和企业的不同目的,致使学生在“夹缝”中学习,找不到学习中的正确的定位。

学校教学着重技术,忽略艺术,缺乏导师的实践性引导,学校往往在引进人才方面做得积极到位,这样使得原本就重视技术科研,忽略艺术教学的学习缺乏实践性指导的老师,数字媒体专业更为突出,目前我国国内很过学校大多引进博士教学,然而博士们大多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毕业,学科内容的偏向于计算机编程和算法等方向,然而目前社会中,发展较为迅速的广告、影视等传媒人都拥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却因为学历原因无法引进学校进行教学,致使学生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直接影响到学习过程中的技能提高。

2.2 “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中的优势

“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有利,“工作室”制度打破了传统学校制定的班级限制,在工作室制度中学习的学生可以背景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这些学生大多是在经过学校一定的专业知识培养中,意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存在问题或是有更高学习欲望,从而自愿参加进工作室,因此“工作室”模式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动力更强,这种动机性强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和老师或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逐渐将工作室内的学生和老师打造成一个共同体[4],共同促进工作室內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在工作室中,教师作为工作室的管理者,可以说是工作室的灵魂人物,教师的人文意识、学习经验、职业精神、人格魅力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信赖教师的专业能力,让教师帮助自己制定职业规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大程度的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在“工作室”模式中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对学生的交流能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理论技术和实践学习中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让工作室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也提高了行业的适应性,学校的设备陈旧和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当前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技能和社会脱节,不能更好地适应目前市场中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条件需求,因此会导致就业能力较弱,而将“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中,工作室中的学习内容,完全由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目标,通过教师的专业技能来进行训练,工作室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手把手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有助于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导师通过真实项目的引导和执教,让学生在职业气氛浓厚的工作室中学习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让学生提前适应了当今市场的就业需求。

学生在毕业之前能够进入到学校和企业合作打造的实践基地中学习,虽然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但是由于企业和学校出发点不同[5],企业追求的廉价劳动力和学校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学生在“夹缝”中学习,很难学到专业知识中的技能,而“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中,则中和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的优点,让学生可以在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中,一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边感受企业的真实项目,同时有企业中专业的导师随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对学生综合能力有了真实有效地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企业项目也低于企业成本,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3 “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具体策略

人才培养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是一个烦琐的系统工程,“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的人才培养,应该把传统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去掉,把工作室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明确的建立培养的人才目标,为了解决数字媒体专业中模糊的学科定位、学生学习技术不精通等问题,要着重找到培养人才的方向,将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区分开,利用对人才目标的培养,为其精准定位,挖掘培养人才目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2)要不断更新教学课程的设置,在工作室内学习的学生,要以其参与“项目”后的知识为基础,数字媒体是根据社会市场需求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专业,学习培养的学生只有顺应市场不断地进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工作室的课程必须根据当前社会的市场需求,不断更新,顺势而上。

3)在工作室中组建导师团队,教师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中的位置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就业目标和职业生涯,因而“工作室”模式中的教师更要在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中都要出类拔萃,还要具备娴熟的管理能力,在此前提下,能够高效地让“工作室”模式发展运行[6],学校应该组建双师型导师团队,双师型导师由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中的导师进行合作,导师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学习,既可以发挥学校的高效率,也能为企业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新技术人才。

4)学生在“工作室”模式中的学习,以提升自身技能为前提,因此工作室在“项目”中的质量对学生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就有很高要求,学生参与的项目大多是企业和工作室合作项目或者教师自己制定的项目,而在学生参与的项目中,一定要以帮助学生发展为前提,可以从简单的项目开始,逐步加强难度,也要在项目的多样性中做选择,项目的多样性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专业技能的发展,另一当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侧重的进行训练。

“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来培养人才是我校多年来一直正在进行和不断探索的方式,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很多参与工作室的学生在各种竞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都一致好评,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工作室”模式应用到数字媒体技术的人才培养为传媒行业注入新鲜活力,全面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以就业趋势为核心贯穿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赵欣."中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3(11):19-20.

[2] 蔡锦锦.“校企一体”理念指导下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以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7):175-176.

[3] 詹琛.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7(4).

[4] 陈雷,曹伦.工作室与教学结合的模式[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295.

[5] 冯晶晶,黄白.室内工作室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8):51.

[6] 章洁.数字媒体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与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J].广西轻工业,2010(12):180-181.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模式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