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供给侧改革对中小型制造业管理会计的指导作用及应用

2019-08-09马慧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指导管理会计

马慧

摘 要: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是结合管理会计功能结构的改革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战略,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管理会计创新,管理会计的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践支撑。本文浅析了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指导作用,如更好的预测市场,管理存货,规避风险,科学规划,积极创新,并提出了加强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管理会计  中小型制造业  指导  应用

一、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指导作用

(一)去产能要预测合理需求

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预测。理论上讲,任何企业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中小型制造业,把可用于生产较高利润产品的产线用于生产较低利润的产品,就是一种产能的过剩。对于市场需求的充分预测,可以让我们知 “彼”,对于自身产能的充分掌握,可以让我们知“己”。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自己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去库存要引进模型分析

如企业能在生产时随时购入所需原材料,就不需要存货。但是出于保证产销的经营需要,平衡价格的经济动因,企业总有储备存货的需要。

管理会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引进不同的存货分析模型,以“经济订货量”为例,可以决定企业合理的进货批量和进货时间,使得存货的订货、储存、缺货成本三者之和最小,同时要根据不同产品的生產周期,充分考虑订货提前期、存货陆续供应及使用、保险储备等实际情况。

(三)去杠杆要控制财务风险

去杠杆的本质就是去负债,尤其是带来财务风险的负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运用了债务筹资,最终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即,固定性融资成本是引发财务杠杆的根源。而企业完全可以控制负债比率,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管理会计中,通过引入财务杠杆与去杠杆的概念,有助于管理层在控制财务风险时,不再简单考虑负债融资的绝对值,更要关注负债利息成本和盈利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

(四)降成本要讲究科学方法

中小型制造业由于自身规模的局限性,难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是,中小型企业可能背靠集团,或者通过加强兄弟公司之间的合作,达成集体大宗采购,就获得了议价的能力。另外,在生产中,要加强标准件的应用,批量化的生产及采购,也可以获得熟练度和集中采购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降成本必须要与新常态的经营环境相适应,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管理,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成本控制不能给企业带来持久的生命力。

(五)补短板要结合创新发展

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短板,但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优势如果脱离了创新发展,就只能是一时的优势,像科达的胶卷,诺基亚的手机一样,大浪淘沙后,只有把不断创新发展真正融入企业文化的,才能始见金。

对于中小型制造业而言,要紧紧抓住这次供给侧改革的机会,结合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

二、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对管理会计的应用

(一)企业要重视管理会计的建设

企业管理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实质作用,不能让其当作摆设。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对人才的根本培养,同时,企业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会计制度和体系,在供给侧改革指导作用下,将管理会计融入企业战略的各个环节,鼓励管理会计人员主动预测,参与决策。

(二)企业要重视信息支持系统的更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企业更应重视其信息化建设,满足企业活动的需要。要在传统ERP基础上,结合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信息支持系统,至少包括:实物流与资金流的融通及分离,各价值链信息的共享,将前馈机制与反馈机制相结合等。以便更高效准确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规划,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以快速反应,及时应对。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制造业在市场上有着“船小好调头”的经济优势,而供给侧改革给管理会计带来的前瞻性作用,更为具体精细的指导着企业的发展,带领企业更好的把握时代红利。

参考文献:

[1]冯巧根.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之友, 2016(7):128-133.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指导管理会计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