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钢琴热”看钢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019-08-09

新闻爱好者 2019年7期
关键词:钢琴师德曼丹尼

钢琴为西洋乐器,100多年前传入中国。同其他艺术一样,钢琴在我国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波折。经过多位教育家和钢琴演奏家的不断努力,最终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钢琴文化。受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作品《海上钢琴师》的影响,中国涌现了一大批钢琴爱好者,钢琴成为中国当时时尚和高贵的代名词。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对于崇尚西方文化且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来说,学习弹钢琴已成为新的文化风气和时尚。这些知识分子家庭的子女成为引领时尚之风的主流,并形成了钢琴热。

《海上钢琴师》曾获意大利坎皮耶罗奖、法国美第奇外国作品奖、维多雷久文学奖和博斯克城堡文学奖。看过亚历山德罗·巴里科《海上钢琴师》这部作品的大部分人,无不为这部小说优雅跳转的篇章深深感动。《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一个被遗弃在“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头等舱的孤儿,在进入1900年的第一天,被遗弃在一架钢琴边,弃婴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被船上好心的黑人铲煤工捡到并抚养了他,取名字一九〇〇。弃婴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偶然接触到钢琴,虽未曾有人教过他曲子,但他无师自通。并能通过自己超凡的领悟和记忆把曲子弹奏得赋予灵魂。这是他与生俱来的钢琴天赋,仅凭听到的钢琴演奏音乐,他无师自通就能够把钢琴弹好,并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从“弗吉尼亚人号”船上下来的人们,无不传颂着一个仿佛有四只手的钢琴师,一个能在钢琴上随心所欲的弹奏人。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后,亲自上船和他进行钢琴竞技,同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斗琴结束后,杰尼被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深深震撼,杰尼自叹弗如,黯然离去。丹尼从“弗吉尼亚人号”船上的一个弃婴,成为才华令人瞩目的钢琴师。1998年,《海上钢琴师》被知名导演托纳多雷改编成电影,从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并风靡全球,《海上钢琴师》受到世界瞩目。

一、鋼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钢琴传入中国时,西方钢琴音乐正发展到黄金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家。《海上钢琴师》的出版,为亚历山德罗·巴里科赢得了无数粉丝。中国的青年人开始热爱钢琴音乐,喜欢《海上钢琴师》回旋的乐章,也对钢琴文化萌发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梦想。为此他们曾出国学习,以期真正掌握和学习钢琴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技艺,成了一代钢琴教育家、演奏家,为钢琴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及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上钢琴师》电影的传播,使得我国了解和掌握钢琴文化及技艺的人成倍增加,掀起了新的钢琴热,迅速提高了我国钢琴技艺及文化,钢琴文化在中国深深扎根。20世纪90年代,《海上钢琴师》的热播使钢琴文化的发展及传播周期、时间都大大缩减,为钢琴文化在中国迅速本族化及参与民族文化竞争并获胜打下了基础。此时,我国出现了大批优秀的钢琴专业艺术人才,且成为钢琴艺术在我国的直接传播人,具有精、高、尖的特征。

随着小说《海上钢琴师》热销,再次掀起了学习和购买钢琴的狂热现象。造成此狂热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经济得以复苏发展是其重要原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备了消费钢琴与钢琴文化的能力。加上我国也出现了许多钢琴生产企业,为钢琴及钢琴文化消费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钢琴的层次规格呈现多样化,品质也显著提高,使整个钢琴市场充满活力,也进一步推动了钢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到了90年代,风靡全球的《海上钢琴师》搬上大银幕后,获得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等7项大奖,巴里科的作品在IMDb评分8.3,豆瓣评分9.2,仅在意大利,便已畅销100多万册。美国《图书馆期刊》对他的评价极高,称“巴里科是作家中的作家”。巴里科感动世人的《海上钢琴师》一书,充满了创造力和美感,在欧美各国引起巨大的反响。受《海上钢琴师》热销的影响,我国学习钢琴的人迅猛增长。大批返城知青为改变孩子和底层生活的命运,将钢琴学习作为改变命运的捷径。他们节衣缩食,让孩子学习钢琴。考上艺术院校的钢琴专业是其学习钢琴的主要目标,从事此专业的工作,以实现其改变命运的理想。与此同时,城市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钢琴艺术中心、钢琴业余学校等钢琴培训机构。然而,我国艺术院校教育资源非常有限,招生名额也很少,能够考上艺术类钢琴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因此,多数学钢琴者都没能实现当初的梦想,许多钢琴学习者也因梦想破灭而放弃对钢琴的学习。但这并未阻止钢琴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考级热的推动作用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制度改革中对艺术特长生给予了极大的政策照顾,对其升学给予一定的加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艺术的发展,刚刚冷却的钢琴热又再次掀起热潮。由于艺术特长生在升学时加分分数与业余考级的级别紧密相连,所以,这种加分制度极大地刺激了钢琴学习梦想破灭的家长及学生。学习钢琴热潮再次高涨起来。此时学习钢琴及考级已经是升学的捷径了,带有深深的升学烙印。几年后,钢琴考级人数显著增长,钢琴特长生也快速增加,考级人数已远超其他类乐器学习的总人数,为此,钢琴特长加分制度被迫取消。

然而,钢琴热并未因此消退,反而考级人数增长得更快了,钢琴热更高涨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显著提升,加上钢琴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学习钢琴的投入也显著降低,使得钢琴作为一种乐器而走入了众多普通家庭。此时的钢琴学习已经不是为了工作和改变命运,而是为了单纯的爱好和自我文化修养的提高。许多钢琴业余学习群体及培训机构迅速崛起。但是,艺术是特色的文化,整体发展水平受到文化发展变化及需求的制约。也即是,文化系统对艺术的地位、性质、发展、功能等具有决定作用。钢琴文化作为外来文化的一种,期待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与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相碰撞。这种音乐文化的碰撞正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说,西方钢琴文化理论促进了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发展,但其也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消融。

三、钢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海上钢琴师》有句经典语录:“唯一让你活下去的东西,其实会慢慢地杀死你。就像孩子对于父母,成功对于艺术家,太高的山脉对于登山者,写作对于贾斯珀·格温。”这里有着希望,但仅在船头船尾之间。巴里科的语言很简练,但寓意深远。也许这就是他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所在。面对我国目前出现的钢琴热现象,我们不仅要思考传统文化、钢琴文化如何发展传播的问题,还要思考如何利用钢琴热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契机。这就需要将钢琴文化同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其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形成新的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从上述钢琴热中的钢琴文化传播历程来看,在钢琴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其已经深深地植根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且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钢琴文化。所以,对于钢琴文化来说,其发展必须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民谣民歌中去汲取养分,同时还要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精华,放眼世界,从而形成中国文化特色的钢琴文化。任何文化的發展如果摈弃传统的精华,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但在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我国钢琴家始终保持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通过同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来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并对其进行创新。这种创新既突破了原文化的束缚,又获得了新文化的创新,使其既有固有传统文化的特点,又不失新文化特色。

《海上钢琴师》各种译本也深受各国读者欢迎。该书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海洋无边无尽,人微不足道。钢琴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我们应在外来和传统间达到一种平衡,既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探寻可供创新的文化因子,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成果来加速此因子的发酵,以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多年来,在我国钢琴教育家和钢琴家的努力下,我国钢琴教育获得了极大成果,钢琴得到普及,这不但提高了民族文化素养,也使民众鉴赏音乐的能力得到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长期的钢琴文化传播中,钢琴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深深地扎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当然,我国历经数千年形成的现代文化也是多种价值取向下的多元文化整体。其不但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还同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交会,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在此现代文化中,能够寻找到西方宗教文化和钢琴文化等文化踪迹。从世界文化史中可以发现,唯有反复碰撞方能产生思想火花,才能有创新和突破的可能。钢琴文化在传播和发展中,正是经历了同我国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中国民族文化也在此文化碰撞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在《海上钢琴师》的末尾,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但他也不愿离开,最后他对朋友说:“两条胳臂能弹出什么音乐,希望天堂有钢琴。”丹尼·布德曼·TD莱蒙·一九〇〇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弗吉尼亚人号”邮轮,他与邮轮一起葬身海底。唯有海洋这般宽广的胸怀方可容得下他惊世绝艳的才华。如果可以的话,他宁愿一个人,一架钢琴,就这样一直弹下去。

(徐骏/硕士,西安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钢琴师德曼丹尼
爱德曼荣获SABRE Awards Global PRAgency of the Year全球最佳公关代理商大奖
月下钢琴师
美国女郎跟随假乐队巡演捞金的神奇故事
钢琴师的歌
丹尼的皮坎肩
丹尼和她的动物朋友
身为天使(On Being an Angel)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论《海上钢琴师》的场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