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重于形式欲速则不达

2019-08-09庞诗琪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化财务会计构建

庞诗琪

摘 要:全文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分析了基于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的含义、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设想和建议,即分两步走思想。

关键词:财务会计  概念框架  中国化  构建

一、概念框架

所谓概念框架,实际上是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英语简称为CF。概念框架实际上属于会计宏观理论的一部分,但概念框架和同样是会计理论当中的会计思想、会计思想史、会计学派、会计观点等偏学术型的理论有所不同,概念框架属于偏实务的理论。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财务会计的相关原则等理论体系是概念框架的基础和前身部分,美国早在1936年就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文献,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关于企业会计原则的研究。但该研究确受到了业界广泛地批评,也引起了极大地争议。随后在1940年美国所出版的会计学界知名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里,美国相关学者又把企業会计概念进行了重新组织,以框架的形式,对企业会计进行了说明,这就是企业会计概念框架的理论体系。企业会计的框架概念正是由此诞生,并成为会计学界和各个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的宏观指导思想。

二、概念框架的作用

美国会计学界普遍认为,概念框架主要有两大作用,首先是概念框架是各种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和理论原点,新的会计准则也是根据概念框架而制定的。其次是概念框架是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英国则认为概念框架是财务报告的相关原则,企业会计的相关概念正是源于概念框架理论,而英国在制定和审查相关会计准则时,也是依据概念框架而进行的。另外,英国会计学界还认为,如果在非正常情况之下,概念框架可以作为会计处理的相关权威指导。从美国、英国的概念框架理论来看,概念框架属于理论体系,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用以指导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审查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时的相关依据,是会计方面“权威”和“处理依据”的“代言人”。

三、分两步走来制定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相关建议

我国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会计相关概念及理论。

首先,我国可以采取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企业会计的基本准则予以法规化。由于我国自改革开发以来,来逐步实施了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可以参考美国、加拿大、欧盟的相关概念框架,但要注意绝不能完全照搬,要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使其成为我国企业会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建立带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框架体系。这种方式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概念框架是一种理论,而非法规,说白了就是要完全建立中国的概念框架,但其内容要做到和世界会计潮流相趋同,这种模式不能一蹴而就,要步步为营。我国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概念,财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准则和具体应用指南。但在我国历次修订的《会计法》中依然将会计称之为国家实施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涉及会计的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如果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概念之外,再通过立法提出会计的概念框架这一全新的概念,则又可能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因此,我国的概念框架要想彻底建立,还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过程。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该原则是说不能仅以法律形式来确认和计量会计信息,要经济内容的实质了来确认和计量。所以,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也不应该过分纠结于是否存在“概念框架”这一基本概念,只要我国现行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包含了概念框架的实质内容即可,这同样可以达到用以指导现行的会计准则,以及审查新制定的会计准则时的相关依据的相关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在制定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时,应该分为两步。首先要对我国现行的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修改和调整,实际上我国在近年来已经对会计准则多次进行了重大调整,比如《金融工具准则》和《收入准则》的调整,正是基于以上战略。其次要将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过度为概念框架体系。这种分为两步走的战略,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总之, 我国的长远方向可以定为制定名实相符的中国的概念框架,而现在可先修改充实已有的“基本准则 ”,使之具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概念框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慧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J].全国流通经济,2017(03),23-24.

[2]蔡梅.简述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现状及构建设想[J].南方论刊,2015(01),2-35-36.

猜你喜欢

中国化财务会计构建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
HIP –HOP AGANDA?
浅析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