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现象
2019-08-09武晓平郭庆玲
武晓平 郭庆玲
摘 要:通过对林州方言“数+个”结构现时语音状况的考察发现,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音变读法已固化,其音变表现为基数词“一至十”与“个”的直接组合中,主要体现为合音和连说音变,其中又以合音为主。其现时的四种语音状态恰可证明音变历程并非突变形成,而是经历多个读法最终渐变而成,其演进过程为:完整音节读法>连说音变>合音。其中“个”音与前面数词音的语流音变既可以得到河南其他地区音变现象的验证,也可以从发音原理上进行解释。
关键词:林州方言;“数+个”;结构;音变过程
林州市隶属于河南省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河南、山西、河北交汇处,《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林州方言划归为晋语邯新片磁漳小片。林州方言“数+个”结构中的“数词”与“个”的音节界线常常较为模糊,合音词较多,有些“数+个”结构还存在完整音节读法、连说音变读法。其中,相连音节历时延伸发展的终极阶段便是合音词,完整音节读法和连说音变分别是合音的起始环节和过渡环节。
合音词现象早已受到学者的关注,前人学者关于合音词的研究重心有以下几点:其一,结合特定方言合音词,从古书中寻求其合音来源;其二,对某方言合音词进行穷尽式地搜罗,分类归纳描写,探索合音规律;其三,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平面揭示合音词的特殊用法或内在意义;其四,从音理角度分析合音词的演化规律等。归纳以上四点可以得知,其一、二、三更侧重于描写,其四偏向于揭示演化规律,解释客观现象。“数+个”合音后基本不涉及语义、语法的变化,所以研究重心多集中在一、二、四点,且更偏重于静态描写和分析。
“数+个”结构的合音现象早在清代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体现。赵元任(1927)最先对北京话口语和书面语中已经定型的“数+个”结构合音词“俩”“仨”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推测。后人在解释其演化过程时大都以赵元任的推测结果的认识为基础而作更细化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某时某地的“数+个”结构音变具体面貌寻找历史依据,倒推演化过程。如前所述,目前学者更多地集中于对不同地区“数+个”结构的音变描写,局限于静态的归纳分析,客观的解释不多。正如孙红举(2014)所述:“只对合音现象进行共时的静态描述,难以解决语言生成演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同时也违背了科学研究应与现实世界具有同构性的原则。”因此,本文试图在对林州方言“数+个”结构音变分析的基础上推测其演进过程,并对其中的音变现象予以音理上的解释。
一、林州方言语音系统
本文作者之一郭庆玲自幼一直居住在林州,父母均为林州当地人,是本文林州方言的主要发音人。本文依据《方言调查字表》做了方言调查,拟制了林州方言语音系统。经调查整理确定林州方言共23个辅音声母和1个零声母,41个韵母,5个调类。具体如下:
声母:p,p?,m,f,v,t,t?,n,?,l,k,k?,x,?,??,?,ts,??,s,t?,t??,?,?,?;
韵母:a,?,o,?,i,?,?,u,y,ia,ua,ya,i?,uo,i?,y?,ai,ei,au,ou,a?,??,i?,u?,y?,uai,uei,iau,iou,ia?,ua?,??,??,i??,u??,y??,i??,u??,y??,l?,n?;
声调:312,32,5,44,3。
二、“数+个”结构的现时存在状态
因“数+个”结构音变前后不涉及语义、语法的变化,本部分对其存在状态的分析主要着力于两个方面:基于调查分析的“数+个”结构的语义应用广度、基于整理分析的“数+个”结构的现时语音面貌。
(一)“数+个”结构的语义应用广度
林州方言“数+个”结构在当地人语流中呈现两个较明显的特征:数词与“个”的界线常常较为模糊,合音词较多;这一结构的音变读法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笔者据此推测:林州当地人对“数+个”结构中量词“个”的反应不敏感;“数+个”结构音变后的读音形式几乎能代替所有的个体名量词与“个”组合的读法。
为验证第一个假设,笔者将“1—9”的数词与量词的组合一一写在问卷上,由随机调查的五名林州当地人读问卷上的“数+个”结构。结果发现有三名林州人将“数+个”结构的合音读法当作数词读音读出,又单独读出“个”的读音。于是形成了“‘数+个结构合音读法+‘个”的怪异读音,如将“一个”读为[y?312k?44]。发音人认为,“数+个”结构的合音读法便是数词读音。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数+个”结构的合音读法由于其使用频率高等因素而日渐在人们语言中固化下来,使人们难以觉察到合音后的读音其实是数词与“个”这两个音节的融合。
为验证第二个假设,本文准备了含有大量“个体名量词+个”的小故事,给发音人留足时间阅读和记忆。之后随机调查了九位林州当地人,让其在自然状态下用林州话尽可能复述故事内容,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录音。调查发现,八个人用“数+个”结构的音变读法代替了故事中大多数“数+非‘个的个体名量词”读法,如“三只兔子”中的“三只”“五棵白菜”中的“五棵”等都读为“数+个”结构的音变读法。笔者搜集了更多的个体名量词,将其与“个”组合,再由发音人辨别此读法与“数+个”结构音变讀法的常用性,结果显示“数+个”结构音变读法可代替大多数“数+非‘个的个体名量词”读法。
(二)“数+个”结构的语音面貌
林州方言中的“数词”和“个”均有单独的发音,数词的发音见表1“数词读音”列,“个”的发音为[k?44],“数+个”结构的读音因数词不同而有不同的音变现象,本文基于调查分析得出表1:
本文将林州方言“数+个”结构的读音情况分为四种:
1.只有连说音变一种读法
“六个”“九个”分别读为[liou44(u)?][?iou53(u)?],数词与“个”之间的界线还相对清晰,“个”因连读发生音变,但与“六个[liou44k?]”“九个[?iou53k?]”完整音节读法的听感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