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拓展阅读之道
2019-08-09王梦瑶
王梦瑶
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与审美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纵观当下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文本多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篇目和五花八门的课外读本,内容冗杂,题材零乱,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人文底蕴的形成作用有限。本文拟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实例,通过对“以点对点”“以点连线”“以点带面”三类阅读方法的探究,浅析教材拓展阅读之道。
一、以点对点,在对比式阅读中巧辨异同
所谓“以点对点”,就是在准确把握课文重难点的基础上,挑选与文本相关联的同一主题、同一作者、同一历史背景、同一原著的作品,引导学生就相同的重难点一一对比,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内文本。
七年级上册的《春》出自散文名家朱自清笔下。作者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景物,展望美好未来。张晓风的散文名篇《春之怀古》与《春》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晓风纵观昔日春天的美好景色,以灵秀的笔触穿越时空,声声呼唤着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朱自清对春作移步换景式的描写,用恰到好处的修辞,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达了对未来无限的期盼。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用书建议《春》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学习其修辞手法,而《春之怀古》中也大量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春》简单质朴却又生动传神的喻体使文章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息,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饱含作者对自然事物热情的赞颂,使春天勃发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春之怀古》中,作者借大量传神的比拟,塑造出春的形象。如:“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这句话抓住柳絮满天飞舞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柳絮飞舞时铺天盖地的景象,塑造出春天生机勃勃的形象。在“以点对点”的对比式阅读中,不难发现,朱自清的比拟句带有儿童般天真勃发的幻想与乐趣,张晓风的比拟句则以内敛的情愫赋予自然物以人的灵动情感。
二、以点连线,在浸入式阅读中体悟真情
部编教材的单元导读部分明确指出该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从单元导读入手,根据单元导读确定主题,拓展课外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围绕一组选文所贯穿的主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的过程,就是“以点连线”的阅读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固定的理解,而是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亲情”,《秋天的怀念》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作者史铁生虽然饱尝了生命的苦难,但他笔耕不辍,用残缺的身体不断书写着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支撑他前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母亲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这种情感充分体现在《秋天的怀念》这一情感真挚的回忆性散文中,句句含情,字字如金,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表露无遗。然而,给予史铁生力量的不仅有母爱,还有其他亲情。相比于无私的母爱,奶奶的爱像是一颗种子,也深深地根植在史铁生的内心深处,成为他爱的启蒙。史铁生在短篇小说《奶奶的星星》中,将祖孙之间的亲情娓娓道来。在奶奶的神话中,人死后会变成天空中的一颗星星,用点点微光照亮走夜路的人。奶奶的爱使史铁生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是史铁生最初对于爱的理解。这份爱在现实的点燃下,从孩童天真的似懂非懂的理解变成了理性坚持的爱的行为:“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这颗由奶奶亲自种下的爱的种子,通过史铁生的作品也将种在学生的心中。在“以点连线”的浸入式阅读中,学生对于“亲情”主题的理解由走马观花逐步深入,进而体悟到文学作品中情感的生命力。
三、以点带面,在溯源式阅读中品读经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统编教材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课文教学任务的削弱,而是为了强化课文教学的引领作用。让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以课文为基点追本溯源,引导学生从“一课”学习到“一本”阅读,就是“以点带面”式阅读的真谛。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他的许多作品入选了语文教材,但初中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鲁迅的作品,将其作为溯源阅读的出发点,是拓展学生视野的有效手段。七年级上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有鲁迅作品的鲜明特点,如用字用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又带有少量方言。教师可以将这个特点作为学生溯源阅读的切入点,与此对应的整本书是《朝花夕拾》。从教学的整体观上教学,可以探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童年的美好生活”为切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朝花夕拾》中涉及鲁迅童年时的几篇文章,对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书中其他散文的异同,总结自己的阅读心得,并撰写读后感。这种“以点带面”的溯源式阅读,学生能真正走进经典,走进原著,进而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
(作者单位:武汉市英格中学一分校)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