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策略
2019-08-09王玉国潘建军
王玉国 潘建军
摘 要 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策略着重从开放办学、系统经营,以德兴校、依法治校,优化环境、提升效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立德树人;学校;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033-01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立德”,为国家“树人”。只有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学校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开放办学,系统经营
(一)确立办学理念
理念是育人的导向。一所有文化底蕴的高中学校从内到外都流露出教育的“精”、办学的“气”和育人的“神”。教师通过课堂言传身教,学生融入校园耳濡目染,这是一种无形的办学力量,催人奋进、促人成才。
(1)规划发展愿景。罗斯说过,“没有发展规划,就好像没有舵的航船一样,只会原地转圈。”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谋划”。长远规划就是以当下为原点,以未来为落点,找准方向、寻求优势、采取措施、突破“瓶颈”,才不至于盲从。
(2)实施行动计划。如果说发展愿景充满了理想色彩,行动计划就迈开了现实步伐,让愿望变得触手可及。成功属于有计划的学校。落实行动计划让千头万绪的工作目标明确、思路合理、步骤清晰,但这需要以一贯之,坚持到底。
(3)重视校史教育。校史记录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凝聚着师生的奋斗历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只着眼于爱国情、报国志,更应该立足于讲文明、传精神、爱家园。结合新媒体、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回顾发展历程、重视精神传承、积淀人文历史、展望未来蓝图,引导师生同心同向、同心同德、同心同行。
(二)凝聚办学力量
(1)与高校协同育人。高中学校应该坚持开放的办学思路,“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就是把高校的专家和学者请进来调研学校发展趋势,了解人文环境优势,摸清学校办学形势,帮助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突破发展瓶颈,形成办学特色。“走出去”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校长要“走出去”,走進大学,深入高中,多学习、多调研、多反思,形成独自的办学理念、办学能力和办学精神。二是教师要“走出去”,与高中协同育人的高校形成固定的培训机制,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文化生成和师德修养,克服职业倦怠,不局限于做教书匠,要追求做教育家。三是学生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大师沟通,到走出去的高校体验,关心时事、参与学术、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定下长远的目标、培育博深的文化、提升高雅的品位。
(2)与家庭协作育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家是培养社会道德的终生课堂。”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如实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任课教师和孩子家长面对面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做到全员、透明和精心育人。学校还可以开设家长讲堂,分享好的育人经验,吸纳好的办学建议,共享好的办学资源。
(3)与社会协力育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但是社会环境的作用是最容易被忽视,对人的影响却是缓慢而持久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融入“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与公安、司法和监察等部门联合行动,优化育人环境,引导青少年成人成才。
二、以德兴校,依法治校
(一)加强师风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1)遵循法律规范。学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学校可以结合当前学习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尊崇宪法、遵守宪法,发扬法律精神、弘扬法治意识。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维护者。学校依法治校不仅是国家法律规范,也是管理应有之义,体现学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那么教师依法执教就是学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维护合法权益。
(2)生成制度文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合情合理的制度保障了学校秩序井然、程序规范,引导人们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正确的做事。可以不在墙壁上悬挂的制度条框,只是适当张贴与制度相关的激励性标语、这是基于文化创生和特色创建的管理模式,把体制和机制结合起来、制度与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人人重视制度、人人遵守制度、人人维护制度的行为文化。
(3)厚积文化底蕴。教师是传承文明的使者,传播文化的因子。因此,教师职业更需要文化积淀。它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一定的国学素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蕴含着国的价值体系、家的传统道德、人的精神气度。这就需要高中学校引导教师学习国学经典,形成价值观念、修炼人文情怀、陶冶道德情操、提升人文品格。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年累月、循序渐进地增加文化的“量”,才能增进文明的“质”。二是足够的专业知识。既有满足从业资质的学科性知识,也有相关教学实践能力;既有从教的身体素质,也有沟通的心理素养。这些知识有的需要理论学习,有的需要实践操作,有的需要经验积累,无一不贯穿教师的一生。三是相关法律知识。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增强法律意识,形成法制观念,具备依法执教的能力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与保证。
(4)具有奉献精神。教师不只依法执教,更是用心从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的求学之路,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倾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些都建立人性化高中学校管理基础之上,它是不过分的规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措施,而是通过价值引领、人本关怀和文化生成主动性、积极性和持续性的行为,这种奉献精神蕴含着求知之“真”、积德之“善”和育人之“美”。
(二)创新德育载体,丰富育人内涵
(1)与媒体融合。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人心,新媒体也因势而动,信息无处不在、无人不用、无所不及。因此,学校的德育活动载体和校园文化建设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宣传模式,加强舆论引导。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共青团中央,加入团课大学习。引导青少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争做时代好青年。二是学习时事政治,收听收看新闻联播、地方报道,了解国家新思想、地方新动态、身边新鲜事,感受奋斗的足迹,做好精神的传承。三是创新学校管理。建立校园公众号、班级学生群、家长联系群,激发家校协作育人活力。让学校公众号成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主阵地,让班级学生群成为相互学习、彼此激励的新平台,让家长联系群成为经验交流、协作育人的新渠道。
(2)与校长有约。不可否认,校长的办学理念、专业素养和人文品格对学校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校长有约》活动。校长与师生聊心声、话成长。既有学情调研,又有学法指导;既有学科竞赛,又有生涯规划;既有心理关怀,又有成长激励。这就是“生活教育”。
(3)与课堂同步。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在这里,学生每天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规范行为,提升素养。师生之间以思想点燃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全程传授知识、全员引领思想、全科融入道德,更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厚植道德情怀、更新方法思维、开阔知识视野、秉持高尚人格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与活动相关。实践是道德认知的来源,也是道德发展的动力。学校德育活动要突出校园文化主题,以有效的形式、深刻的内涵和浓厚的氛围,增加学生“德识”、增进学生“德性”、增强学生“德行”。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重大节庆纪念活动等,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民族风格,让学生接受价值熏陶、精神感染和观念影响;可以是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主题征文、体育活动等,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展示积极的精神风貌;可以贴近实际的社区实践、社团活动、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道德情操、人生情志。
(三)开展普法教育,注重行为规范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计划(2016—2020)》,要求“普法”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学校德育价值体系就需要切实推动普法进程,结合《宪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贴近生活、符合实际的法律常识教育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校纪校规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法律法规,注重习惯养成,加强行为规范。
三、优化环境,提升效能
(一)校園环境
整洁的校容校貌是校园文明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净化的环境,设施完善、卫生干净,墙面无污秽、桌面无污痕、地面无污迹,令人赏心悦目;二是序化的行为,师生在校园不追赶、不疯打、不吵闹,语言文明、行为规范,让人赞不绝口;三是美化的校园,绿树成荫、花草繁茂,人人爱护环境、处处生机盎然,叫人流连忘返。
(二)办学环境
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生态。那些净化的环境、序化的行为和美化的校园如果没有文化植入,都将是表面的、肤浅的和庸俗的。基于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重要。文化主题彰显政治思想,德育工作体现核心价值,活动内容融入时代精神,育人机制丰富特色内涵必然为校风、师风、学风建设起到根本性、决定性和动力性作用。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运用理论,也得讲究策略;既要系统经营,也有重点突破;既要顺应时代,也要丰富内涵。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牢记历史使命,肩负时代责任,为国家“立德”、为社会“树人”。
基金项目:本文为日喀则市教育科学2019年度课题,编号Rkzs2019018。
参考文献:
[1]李波明.新时期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管理策略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4):73.
[2]朱益明.当代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3(6):14-17.
[3]谢安国.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8):9-14.
[4]韩丽颖.立德树人:生成逻辑精神实质·实践进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201-208.
[5]徐蕾.从制度约束?人本关怀到文化生成——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变革与反思[J].现代教育管理,2014(9):19-24.
[6]袁先潋.论普通高中办学特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