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朱光潜《谈美》对我创作的影响

2019-08-09冀雪莹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朱光潜思想影响

冀雪莹

摘要:本文借以《谈美》文中朱光潜对于“美”的观点及论述,来表述自己对中国画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想法以及自己关于绘画的一些认知与认识,从而引起读者对绘画精神层面上的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朱光潜;谈美;思想;影响

中图分类号:1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58-01

“個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景物也不一致。”

这里提及到了绘画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意象。子曰:“夫圣人立象以尽意,观物以取象”从此“立象尽意”论的提出,就为日后艺术创作的理论发展奠基了基础和可能。而后者——“观物取象”却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着的。这里引用朱光潜《谈美》的话:

“这番话似乎有些玄渺,在这里本来不应说及。不过无论你相信不相信,有许多思想却值得当作一个意象悬在心眼前来玩味。”

“立象尽意”这个词中所反映和体现的绘画创作思想才是我想要表达的主题;跟我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是相关的,在学习“中国画花鸟方向”这个美术学下的专业方向前,我原是学习绘画(国画、油画等都画一些)的。按照我实践方面的经验以及选择一个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来讲——我会选择把一些相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比如美丽的花卉、可爱的珍禽小动物的)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进入研究生阶段,我在选择这个研究对象时也基本延续了我原有的这样一种美术实践的思维惯式,但在形式上尝试着从我之前喜欢的工笔转向写意。

在逐渐对花鸟画有了较之从前更为全面的了解后,更深刻的感受到花鸟画笔下的气势、韵律与笔墨格外吸引人。又因笔墨是作为20世纪末中国画理论之争的一个重要概念(有学者认为:(1)强调笔墨是对于传统的一种割裂;(2)承认笔墨传承的断裂,且在此基础上更强调其连续性需要继续继承)。因此,我们在强调这三者的联系时,更多会强调其三者问的连续性。

当下通行的是以打通近现代美术、当代美术的学科隔阂的研究方式,并把20世纪美术的发展过程,视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是连续发展着的(从懵懂到知道一从知道到懂得一从懂得到身体力行)现代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自晚清以来,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有一个上下文的承接关系,不光是跟西方所谓的现代有上下文的关系,其实它是我们自己独有的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发展变革,当然这个发展变革中是包含了现代发展的,也有更直接的上下文关系,所以我认为:当下的我们对于花鸟画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是具有现代性的一个整体,将升华到艺术与生活之中。

回过头来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也不过是这个现代生活过程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整个现代发展中的一个片段。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应可概括朱自清在《谈美》序中对于朱光潜这本“小书”的评价。在序言中朱自清认为:

“孟实先生还写了一部大书——《文艺心理学》。但这本小册子并非节略;它自成一格完整的有机体;有些处是那部大书所不详的;有些是那里面没有的。——‘人生的艺术化一章是著名的例子。”

总的来说,《谈美》主要讲的是想象和情感的问题。就如同朱光潜所言:“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因为,它带有人主体性的一种主观关照,就像鲁迅在评价《红楼梦》之中所说过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种对于浪漫主义巅峰的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审视,是由于观者的主观能动性加诸其生活环境及所经历的经验综合而成。就如鲁迅所说,从事不同工作、有不同信仰、及处于不同阶段的人,他们对于审美、艺术的关照往往是建立在他们自己所处语境之中的,纯粹脱离这个语境进行审美实践的情况是不存在的。正如如朱光潜则在《谈美》中所认为:

“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0或者进一步讲“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这就是人生的艺术化,或者说艺术与人生之间关系的生成脉络;换言之是艺术与生活存在关系的历史。不论《谈美》,而单就对我而言,“家”,一个可以让内心回归的地方,就是最美的事物,是我最好的栖居之所,也是我在向前努力之下,心底不忘的精神憧憬。

猜你喜欢

朱光潜思想影响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怕站而不怕慢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