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冯小刚电影海报标题字体设计
2019-08-09胡石
胡石
摘要:汉字的创意设计着眼于当代受众所需,亦显得愈发珍贵。2017年,冯小刚电影作品((芳华》招贴海报上的标题行文字字体设计,轻松囊括了全片的主题要义,同时与电影风格相符合。谨此从小看大,逐步认知汉字设计的可圈可点之处。
关键词:标题字体设计;置换;书法艺术;笔形变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055-01
随着电影的普及,电影海报制作技术的进步,电影海报本身也因其画面精美,表现手法独特,文化内涵丰富,成为了一种艺术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之于现今逐渐广泛的电影事业,一张优秀的海报足以取决于一部电影的优劣性,它是大众接触每一部电影的第一感受。
电影片头的标题设计,不仅仅是字体的变化,还包括整体画面的排版、色彩的搭配以及丰富的动效等。电影至今的发展不断丰富性,扩展更为宽广,当然片头或是海报中出现的标题设计需要达到的要求亦是越来越高了,在回到这一个话题,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到现如今大家使用的汉字,都其实是一种符号,是一个具有框架拥有结构有血有肉的元素,它们是一种形状,而形状一直是作为平面设计工作者的我们在平日里设计词汇中最基础的词语之一。
单论冯小刚导演一年一部优秀作品的尽心尽力,对于一位颇有成就的大导演而言实为难能可贵,放在每一部电影海报之上,标题的字体设计也都是夺人眼球。冯导的电影路数基本集中为中国文化渲染之下,或者说是整体有着十分隆厚的中国式色彩,中国式背景。极而言之,电影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而中国代表性的大导演们悉数下来都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中国情怀,近期的馮小刚之《芳华》,张艺谋之《长城》都可以从中体现出中国文化或是中国背景。但相较于商业片味道略重的《长城》,笔者更倾心于叙事般娓娓道来的《芳华》。可能大都是之于冯导的溢美之词,的确使得观影者夺眶而出却又自然流露的电影本身就是一优秀的艺术作品。
正如一位会说故事的人,冯导有着很多会说话的电影。而在这些其中,《芳华》的标题字体对于观者是一种新的感受。譬如,讲述中国过往里较为难言充满着黑暗历史的作品,以及较为趣味的反映当今中国腐败的政治官僚作风的作品。毋庸置疑,这些作品的标题字体都具有称赞之处。在字体设计的领域中,运用了置换的设计手法,即将“华”字体上下结构的下部替换为舞动的剪影,灵活纤细的舞动身段在电影海报中若隐若现,与电影本身女主角第一形象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
其次,书法艺术也是冯导颇为喜爱的表现手法,书法艺术本身即为一种极为抽象、概括的艺术形式,中国文化符号本身历经了沧桑变化,经久不衰,将书法艺术在电影海报中得以创新和衍生,也是对自身文化的推动和发展。
《我不是潘金莲》电影本身叙事的手法就靠近俏皮圆滑,所以涉及到相关的字体设计亦是如此,没有了复杂的装饰与造型,在笔画调整上做出很多效果和变化,针对单个文字的笔画加以设计,让每个笔画都富有个性,改变原先字体的死板与乏味,这样的字体应用更加能够让作品锦上添花。在这一个标题字体设计中,“潘”的偏旁部首完成了纵向对折的调整,让文字更加活跃。“不”和“是,,也具有旋转的调整,意在强调这一主题语,也是贯穿整个内容的关键语。同时,在文字的距离感也运用了靠拢方式,使得文字于文字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面,能够增强文字在画面中的力量感和张力。
电影是当今社会受众面最为广泛和深远的艺术形式,汉字字体设计应当在这一领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对国家文化自信力的鼓舞是无法比拟的,导演和制作人们对其热忱度自不待言,更需要每一位受众对汉字字体的研究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