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治疗,这个癌症的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90%
2019-08-09穆一
穆一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出台,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文件表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文件提出了癌症防治行动的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不低于70%和80%;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及以上并持续提高;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这一行动目标的提出,亦给消化道癌症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显示,中国人发病率居于前5位的癌症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统癌症。
在我国,胃癌、食道癌、结肠癌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几乎占据所有肿瘤比例的50%。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发病大国,多数患者诊断时已是中晚期。消化道肿瘤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5年的生存率其实非常可观。以胃癌为例,及早获得有效的治疗,其生存率高达90%,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进展期胃癌5年的生存率仅有3%左右。
目前,我国胃早癌的平均发现率在10%左右,而我们的邻国日本,早期胃癌发现率可达到50%~70%。面对如此显著的差距与当前严峻的肿瘤防控形势,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近年来积极推进早癌诊治规范化体系的落地,探索“内镜病理联合”的早癌诊断创新模式。现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道早癌的发现率可以达到30%~4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新型模式是如何探索和落地的?我们应当留意哪些消化道早癌的信号?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徐桂芳副主任医师接受本刊专访。
内镜检查须规范
技术、标准、人才一样不能少
为何中国与日本的早癌发现率存在如此大的悬殊?专家表示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我国患者早诊早治的意识还不强,存在“不知道要不要查”“不知道去哪里查”“不知道能不能查”等困惑,这让人们对疾病和筛查技术缺乏全面的认识;二是缺乏专业的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医生,早癌诊治的规范化体系亟待建立。“早癌的发现率,以及内镜医生的专业水平也是决定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发达程度的重要一环。”
大众的健康意识需要培养,而专业医生队伍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要想提高早癌的发现率和内镜治疗水平,专业医生团队必须实现 “大而全”向“全而精”转变的规范化培训。
201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和日本日中医学协会共同合作、推广了早癌内镜病理联合诊断项目,资助中国内镜和病理医生赴日本学习早癌诊治的规范。南京鼓楼医院先后派遣了两位内镜医生和两位病理医生分赴日本学习早癌内镜诊治和早癌病理诊断规范。他们回国后,医院开始探索并推广内镜病理联合诊治规范,在医务处和麻醉科的支持下大量开展无痛内镜检查。消化内科加强早癌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规范了内镜操作流程,并建立早癌诊治的人才培养体系。
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现一共成立了八个亚学科,其中专攻消化道早癌的医生有十几位,他们都经过了院内为期3个月的脱产培训,专攻内镜规范化检查和内镜治疗技术。“培训的目的,是让医生们知道早癌的表现是什么,如何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去发现早癌,然后如何针对不同的病灶进行治疗。”
规范化的内镜检查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内镜检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通过规范化的操作,降低病灶的漏检率,从而提高早癌的发现率。“贲门、胃窦、胃角等每一个部位要如何检查?检查多久?不同部位的病灶要如何切开、剥离?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与规范。”专家表示,如果操作没有标准,一些胃体部的病灶就容易被遗漏,比如在进镜的时候速度太快,会造成贲门病灶的遗漏,而一些未分化的癌症色泽不明显,没有规范的操作也极易造成遗漏。这些规范都形成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严格的考核制度。
这一早癌诊治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针对院内医生,科室还通过创办“鼓楼之星”项目,将培养体系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对外输出,并下沉基层。为江苏、安徽乃至西部地区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早癌诊治的年轻力量。技术、标准和人才的三重保障,让早癌治疗的技术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仅去年一年,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一共做了一千多例早癌及黏膜下肿瘤切除,居于省内第一。“相较于外科手术切除,内镜切除可以大大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家对早癌治疗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内镜病理联合诊断攻坚早癌筛查
由于早癌本身并没有特应性的症状,也缺乏有效的标志物,不仅患者难以自查,专业的内镜医生也会存在一定的筛查难度,且专业水平也是因人而异。因此,仅仅依靠操作的标准化、流程化还不够,还需要团队间的交叉协作。
南京鼓楼医院在2015年后,联合消化内科与病理科的专业力量,努力探索“内镜病理联合”的早癌诊断新模式。南京鼓楼医院通过南京市早癌图像会诊平台及“鼓E在线”app,为早癌诊断存在困惑的医生提供帮助,并开辟早癌人工智能领域,提高早癌的发现率。早癌诊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学科品牌和专业影响力的提升,“消化系疾病微创诊疗平台建立和应用的研究”荣获2018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医院消化内科与病理科不断加强交流,开展团队合作,每周都会组织一次病例讨论。经典、疑难的病例,以及内镜医生和病理医生存在争议的病例,都是讨论的重点。“通过这种形式,病理诊断更加规范,消化科的医生也更加关注病理。”
消化内科还联合病理科开展“西部早癌内镜病理培训项目”,把从日本学习来的方法体系在国内推广,也将这种“内镜病理联合”的早癌诊断新模式对外输出,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2019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在南京鼓楼医院召开“内镜病理联合诊断消化道早癌试点项目工作交流会”,希望通过推广南京鼓楼医院的先进经验,带动全国早癌规范化诊治水平的提高。
早诊早治5年存活率可提高至90%
在三大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胃镜检查尚未完全纳入常规体检,加上大众对胃镜检查普遍存在恐惧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胃癌的早期发现。
“胃镜依然是目前胃癌筛查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专家强调,在日本,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在我国,居民也必须提高消化道早癌的主动筛查意识,尤其是高危人群一定要重点筛查,高危人群筛查的年龄关口也要前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的内镜治疗术式。对于检出早癌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早癌的位置,以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目前日本制定的相关指南,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内镜切除的条件。“患者在完成内镜切除后可以很快恢复,一般第三天就可以出院了。”
早癌与中晚期肿瘤的预后完全不同。“在胃癌的中晚期,有近1/3的患者在进行部分胃切除或全胃切除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而这种胃食管反流也是食管癌的风险因子之一。”
专家表示,未来,以发达国家为标杆,将更多的热情投放在消化道早癌治疗体系的探索和完善上,是每一位消化内科醫生应尽的责任。“我国早癌的发现率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10%到20%,再从20%到50%,都将是巨大的飞跃,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相信这一天一定会来到。”
专家提醒,胃炎和胃癌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很多时候同时存在,以下情况应及时进行早癌筛查,并做好定期随访:
1.有持续的腹部不适,服药以后没有好转
2.大便隐血阳性
3.萎缩性胃炎患者
4.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5.有胃癌家族史
6.胃癌术后、胃癌ESD术后
最后,专家也为我们分享了一个预防小贴士,提醒我们从生活细节做起,让消化道癌症远离我们。
1.避免吃烫食
2.少食腌制食品
3.尽量避免公共场合的共餐,如果有家庭成员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实行家庭分餐制
4.给孩子喂食时,请勿咀嚼后喂食
5.戒烟戒酒
(编辑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