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手工拉坯成型处理和应用

2019-08-08黄光华郑清玉

天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坯体泥料成型

黄光华 郑清玉

从新石器时代人类学会使用工具开始,陶器的广泛应用让人类逐步走向现代文明,手拉坯是应用最广的成型技艺之一,也是艺术创作重要的、独立的艺术造型手段,具有极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手拉坯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德化陶瓷泥料的可塑性,让每款器皿都富有神韵及无限的内涵,引人遐想。手拉坯不受条件限制,按造型需要创作,而且让人感觉丝毫没有人工雕琢感,这个特点足以保证造型的浑然天成,体现德化陶瓷的艺术价值。

一、泥料的选择

手拉坯成型的重要环节之一——选泥,不同矿区的泥及同一矿区的不同层面的泥,烧制出来的釉色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把单一矿区的泥或三个矿区的混合泥,试烧制看效果是否为想要的,再统一对泥料进行炼制,阴凉储存,发酵。放置三年以上陈腐的老泥视为上品。

二、揉泥

手拉坯成型揉泥的环节至关重要,手法有羊角揉、菊花揉、归心揉等,手拉坯体验的是泥性,感受泥性是拉坯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揉泥对泥性的掌控起到很大的作用,泥是有灵性的,在摔、打、搓、揉之间达到人与泥合一,通过揉泥调整成干湿均匀而又易成型的状态,同时将泥料中的空气都尽量排出来,如果泥料有空气,烧制出来的作品会起泡,影响美感,也会导致成品率低。

三、拉坯成型

拉坯成型是最原始的成型手法,把揉好的泥团拍打在转盘中点,利用转盘的旋转,用双手控制泥料,两手臂支撑在双腿前半部分,将泥料自下而上拉升成圆柱状,使得泥料在中轴上定稳圆心,不会摇摆晃动,再把泥柱用掌心下压,然后再拉升,反复几回,这样可以加强泥的密度,使烧制的作品不会塌而立性强,另外可以把泥料中的空气充分排净。把手插入泥柱中心,由下往上、由内而外慢慢扩大,使得泥柱成内空的圆筒状,同时注意器皿底部的蓄泥厚度,根据设计的尺寸,将圆筒拉制成想要的器型。拉坯过程中要适当沾点水来润滑泥柱,否则易出现厚薄不均匀、成型困难、拉断泥柱等问题。

四、修坯(利坯)

拉制好的坯体达到60%软硬适中时,就可以进行修坯了,行话也叫“利坯”或“旋坯”,把坯体找圆固定好圆心点,用不同形的旋刀,在拉坯台上把毛坯内形或外形多余的泥修去。修坯要看器型大小面,以确定坯体的着力点,保持一定的强度,使作品不变形、不开裂,修坯是手拉坯成型中按设计要求成型的关键技术之一。

五、坯体装饰

手拉坯装饰常见的手法有跳刀装饰、半刀泥装饰、堆塑装饰、雕刻装饰。跳刀装饰性修坯是最常见的手法,修坯时利用不同形状的刀具对坯体外表进行跳运行刻画和切割,使坯体表面出现断续的刻痕,形成自然动感的装饰效果。其中纹理的排列、装饰部位的排列定位、刀形的选择是跳刀装饰的关键技术,对装饰效果起着决定作用。跳刀有一定技术难度,主要表现为对刀具控制力度不易把控,力度大了则刀口跳动会减缓,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力度小了则很难在坯体表面留下明显的刻痕纹样,起不到装饰效果。

手拉坯成型后,也可以利用坯體柔韧可塑的特点进行塑造,用挤、压、捏、拉、堆等各种手法,改变主题部分的形态,或改变局部的特点,使形体不会停留在“圆”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如把口沿部分用手捏成荷叶沿口状,或用工具辅助将手拉坯器型的口部雕刻成莲花式、菊花式、葵花式等样式。

总之,泥料可塑性强、柔软细腻,拉坯人可以凭着灵光一现的灵感驱动,淋漓尽致地表达对形式的理解,对线条的把握,对泥性的感悟,进而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构思及创意,把没有生气的一坨泥巴,演变成有内涵、造型各异的“活着的技艺”,从而将非遗技艺展现给世人。手拉坯成型是心灵、眼睛、手的灵动的结合体,是需要勤奋苦练才能练好和学好的手工技艺活。

[作者简介]

黄光华,艺名沐艺,1971年出生于泉州,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现为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陶瓷艺术家,全国家具行业工匠之星,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木雕专委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木竹雕专委会委员,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师承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琪南,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郑成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吴笠谷。1997年创建“沐艺雅集”艺术品牌,任艺术总监至今。

郑清玉,艺名琢玉,大专学历。现为工艺美术师,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德化紫烧陶艺协会会员。师承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黄光华。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坯体泥料成型
大型缠绕成型玻璃钢容器的优化设计
型砂压力传递在复合材料成型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拉铆销冷镦成型工艺研究
拉铆销冷镦成型工艺研究
Go with the Flow
添加剂种类对以稀土尾砂为原料制备的陶瓷坯体强度的影响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