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工匠精神”是藤铁制造的灵魂探究

2019-08-08张锦鸿

天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

[摘 要]“工匠精神”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名词。它是工业与当今经济的产物,是追求极致的结果,是追求工业强国必有的精神。

[关键词] 工匠;工匠精神;藤铁制造

藤铁工艺得从福建安溪说起,谈及此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名茶“铁观音”。很少有人知道安溪还拥有“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的美称。竹、藤、树、草和铁条是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东西,但在福建安溪人看来,全部都是可以利用的宝物。经过安溪人的认真打磨,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变成令人珍惜的艺术品。如今,安溪藤铁工艺已经走进6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与经济的不断进步,市场需求、人们的审美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将当代不断进步的技术运用到这些艺术品中,需要一代代安溪工匠以及人民去探索与分析,也需要我们同安溪人民共同探讨,向他们学习如何追求极致,如何不惧困难,勇往直前。

一、精细制造所需要的精神

安溪工艺人始终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并在原先竹藤手工技艺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元素,如铁、藤、木、金属、陶瓷、树脂、玻璃、塑料等,不断创造出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商业价值的优质商品,发展成为集现代家居饰品、公园及花园饰品、茶文化工艺品、LED应用工艺品和实木工艺家具等五大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多元化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安溪人能拥有现在辉煌的成就,离不开那些坚持奋斗、不断创新与改进工艺的工匠,他们精湛的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件商品的背后都蕴含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辛酸与泪水,都是在不断失败以及失望之后打造出来的。

然而,对于藤铁打造出的大型工艺品来说,所需要的工业制品不同于艺术家对于孤独性精神的追求。因为一个工匠太过于孤独就无法赶上当今的竞争形势。所以我们应该组织更多人加入工匠精神开发的行列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文化并加入队伍中去,这样就会生产出更多的精细产品。

“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工匠精神是藤鐵制造一定要追求的目标,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可以看到未来工匠精神盛行的一天。我们看到,一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正在这个有着十几亿炎黄子孙的生存环境中传播。如果把工匠精神比作软件,那工匠就可以被看作硬件,没有硬件的保护,软件就不可能稳定工作。能工巧匠们把工匠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地方,融入到每一件中国创造的商品里,不断使产品的形状精致,不断使工艺简洁精妙。用最好的质量塑造最领先的中国品牌,这样可以让我国经济更上一层楼,使工匠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播。从以前随时可以见到的中国制造到现在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全都离不开中国匠人的精神。能工巧匠是我们国家得以振兴的必要一步,我们这种工匠精神需要从幼童时期开始培养,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要不断渗透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一类是喜欢与陌生事物打交道。这些工匠就属于后者,他们非常热爱去研究、打磨东西,认为这种类型的工作比与人打交道更加有趣,这是安心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工匠每天都很忙碌,而且每天的工作内容也没有大的出入,虽不是全部相同,但是几乎类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每天循规蹈矩不会得到进步,但技术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相反,正是在这样的重复中,我们才能使自身的技术不断进步,从而拥有更多的创造力和灵感。

任何一种成就都需要这个行业“匠人”的坚持,精彩纷呈的背后不光是人们的天分,更是匠人们不断经历磨难、抵抗诱惑的过程。在成功的路上,安逸和偷懒总是在诱惑着我们。那用什么来对抗这种懒惰呢?那就是在匠人们的作品出炉时,就像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会冲淡母亲怀胎十月的辛劳一样,还有什么比新生命的到来更能让疲惫的身心瞬间复活,重新投入一轮新的战斗。当我们的灵感可以制作出一件件美妙的作品时,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其背后的艰辛。

二、工匠所面临的挑战

技术方面的难题其实是产品的细节,它考察的不是宽大的构想,而是对于每一处细节的处理。一个只谈想法的人,给他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让他去解决,这样可以对他进行检验。工匠精神也是如此,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坚持程度以及专业态度,这是需要体力与脑力合作的一项工作,不但要克服非常多的困难,而且要解决一系列无故冒出来的障碍和问题,要经常面对困难带来的打击,要经历无数次的测试,才能打造出一件非常好的作品。最后,这个物件的价值就取决于我们所耗费的心力。当你触摸一件物品的质感时,你会感到轻微的、细腻的、不可言状的生命力在悄然地生长。古人云,诗品出于人品。艺术品也是一样,工匠们赋予这件物品生命和性格特色,当多年过去后,作品依旧可以代表创作者的情感。作品,是自我实现与证明自身价值最好的表达方式。工匠永远都不会被机器人取代的原因也在此,它需要工匠本人的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工匠精神就是不断地创造,工匠精神就是对于精神的无限追求。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会尝尽酸甜苦辣,用各种经历来填平无聊,而工匠是用作品来实现生命自身的延续,也让他们的精神得到传播,这样一些作品也可以在未来代表匠人们的精神,为世人做表率。只有这样,我们中国的工匠精神才可以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工业才可以出现突破性进步,中国工艺品才可以在世界上得到传播。当中国工艺逐渐发展至顶峰时,我们的匠人精神便也深入到了每个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黄庆发.“工匠精神”是藤铁制造之魂[J].神州,2018.

[2]朱细文.论幼儿时期的工匠精神[J].学前教育(幼教版),2017.

[作者简介]

张锦鸿,字殊音,笔名如月。泉州工艺美术大师。1994年9月?—1995年7月于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进修中国画;2000年2月—2001年1月于西安美术学院进修人物雕塑;2018年2月—2019年1月于中国美术学院人物画高研班进修。多年从事工艺品研发设计。2017年,铁件创作《荷·意》获得第二届“匠心杯”中国藤铁工艺现场制作金奖。2016年,作品《飞扬》获得第十一届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作品《跳跃的青春》获首届中国家居工艺博览会“匠心杯”铜奖。

(编辑:温子超)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工匠精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