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及文化生态
2019-08-08林清廉
[摘 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孕育出各种传统技艺,而寿山石雕刻技艺就是重要技艺之一。寿山石雕艺术作为一项传统而古老的艺术,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记载着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肯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将现代化元素融入作品中,让其具有现代化元素。因此,探究寿山石雕的艺术创作及文化生态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寿山石雕;艺术创作;文化生态
石雕艺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相同,都是随着人类历史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追溯发展历史,中国石雕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技艺元素,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审美体系。在石雕技艺中,寿山石雕犹如一颗备受世人青睐、璀璨夺目的明珠。虽然寿山石雕的表现材料并未有太多变化,但其艺术创作及文化生态却因势而变。寿山石雕不但要继承传统,还要实时进行创新;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寿山石雕文化生态受到极大影响;因此,解析其艺术创作及文化生态具有现实意义。
一、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
寿山石雕刻历经数千年发展,在发展历程中,艺术创作不断改进和创新。笔者也浸淫在雕刻中多年,在此期间感受到了喜悦、成功、收获,但是更多的是辛酸、汗水及思索。笔者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雕刻经验,还尝试了各种创新,以此总结出相应经验。
(一)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
对于一个真正的雕刻工匠,最基本素养就是要对自然和生命具有敬畏之心,具有朴实而真诚的心态,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寿山石是奇石,是上天赐予人们的宝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对于雕刻者而言,必须要对每块寿山石存有敬意,以这种心态考量石头,构思雕刻作品。不但要能够准确判断石头的纹理和硬度,还必须从表及里衡量石头的基本色彩,以及纹理变化趋向。在雕刻界,将寿山石称为一石一世界,寓意每块石头均独一无二。在雕刻过程中,相石审石是关键环节,俗话说“一相抵九工”,就是指这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真正了解石头为雕刻的根本。因此,工匠雕刻时必须要先成为鉴赏家,要认真相石。要让自己成为伯乐,慧眼识珠,看透石头的模样。做好相石环节,一件佳作就已经成功大半。
在雕刻环节,必须要将相石环节作为重要步骤。通过相石解决石材的瑕疵、斑驳及裂缝等各种问题,追求完美。在创作实践中,应该将精力花费在思考揣摩上,工匠面对一块寿山石常常要思考好几年,有时还需要打泥稿,乃至打石稿,通过反复思考,启发灵感,思考成熟再开始制作,后期工作就会比较轻松愉悦。
(二)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途径
对寿山石雕刻而言,精工细作为雕刻中追求的永恒话题,一件精美佳作让人爱不释手。制作出佳作的原因无非有两个方面,材料质地温润和工艺精湛。事实上,再好的寿山石雕缺乏好工艺,都不可能成为完美作品。精美的工艺更是人们欣赏的最终目标。
雕刻工匠要给予寿山石最可人的面貌,必须要依靠工艺来实现。要实现工艺的精益求精,不能够一蹴而就,需要毅力和耐心,刀耕几十年深刻感悟到:精工路上无巧可取,没有捷径,必须要具有耐心、静心、恒心及细心。俗话说:慢工出细活。石雕雕刻中每一刀必须要明确,要有力、流畅而柔美,在雕刻中只要失误,必然再无回天之术。因此运刀必须要恰当,多一刀太多、少一刀太少。这种雕刻境界,必须要通过勤奋才能达到。
(三)以创新求发展
对于任何一门技艺而言,传承和创新属于一个永恒主题。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在雕刻技艺中,傳承属于基础课和必修课,因此必须要学透彻,要练扎实。纵观寿山石雕作品,无论是前人留下的作品,还是浮雕、圆雕及薄意,都能够为雕刻者提供参考样本,但是目前大多数人只是盲目模仿,而能够推陈出新的人真可谓是凤毛麟角。从市场作品来看,满大街都是十八罗汉、观世音等作品,毫无创新可言,这是雕刻的悲哀。现在的工匠大多都是临摹而已,即便雕刻出成千上万的作品,但是都是赝品;更有些人十多年如一日雕刻同样的题材,一生都没有雕刻出自己的作品。笔者在雕刻过程中,也常常会受困于这种思维的惰性和惯性,只要拿到一块石头,就会习惯性朝着传统题材考虑。但是即便雕刻传统题材,也要进行创新,要赋予其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元素,让观赏者不断思考、回味无穷。
事实上,在雕刻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尝试题材创新;尤其要观察生活细节,身边的鞋匠、可爱的村姑及和蔼的母亲,都可以成为雕刻的模特及蓝本。通过作品,体现出现代气息,与时俱进;打破传统认知,雕刻出耳目一新的佳作。这种佳作进入市场就会被广泛关注,获得认可和荣誉。
二、寿山石雕刻的文化生态
在传统模式中,学徒必须要帮师傅干几年杂事后才能开始学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手工艺行业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学徒们自己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学艺的效率,很多学徒短时间就能学成出师。在这种环境下,雕刻者应该进行自我认知,提高审美修养,形成自我意识,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面貌,打破各种现代力量造成的壁垒。
艺术是现代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会对整个社会生态语境造成制约与影响。经济并非直接对艺术造成影响和制约,而是通过一些中间环节产生作用。寿山石承载着极其丰富人文内涵,无论是印章还是把玩件、摆件,均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寿山石石材的稀有性、特殊性以及石材自身的保值性,都决定寿山石雕的收藏地位和收藏价值。总体而言,其文化生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传承传统艺术
事实上,寿山石雕刻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必须要大力进行保护,要保持其内涵,因此传承其文化成为首要大事。当然传承并非一成不变地模仿,而是要在传承基础上重新认识,探究其文化意义,以及这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因此,必须要整理与寿山石雕刻相关的口诀、文物、史料文献及工艺流程等,围绕着寿山石材进行记录工作和田野考察。在传承基础上,必须要重新梳理,开拓出雕刻艺术文化理论的深度,深究各种类型艺术审美情趣与雕刻艺术间的关联;分析寿山石艺术在文化生活领域的影响力,积极营造出各类文化及活动,提高对寿山石雕文化的认知和责任。
(二)经济利益和文化责任的选择
如今许多城市中,手工艺对城市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手艺人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手艺人身兼多职,在网络上称为文化传播者,在工作室成为手艺人,在商业流通中又可成为推销产品的经济人或商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雕刻艺术的文化生态具有多样性,雕刻思想观念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寿山石雕佳作需要体现工匠的生活体验、个人情感。寿山石雕刻者必须要不断学习传统雕刻技艺,要在此基础上感悟生活及生命,深刻领悟其文化生态。因此,创作时就必须要融入工匠自身的情感智慧和人生感悟,才能真正雕刻出优秀的艺术佳作。
参考文献:
[1]张新克.嘉兴古镇聚落雕刻艺术的宗教信仰观[J].文艺争鸣,201l(8).
[2]赵华兵.中国雕刻艺术的奇葩:湘南民间木石雕[J].湘南学院学报,2011(4).
[3]陈国兵.初探中国雕刻艺术中的吉祥之物:如意[J].雕塑,2013(3).
[4]林国华.刍议寿山石雕刻艺术创作与发展趋势[J].上海工艺美术,2014(9).
[5]吴远自.解析寿山石雕刻艺术审美标准及文化生态[J].艺术教育,2018(11).
[作者简介]
林清廉,1983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97在莆田市金山雕塑研究院工作,毕业于泉州华光职业技术学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幼林,专业从事寿山石雕刻设计创作。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师及高级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艺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各级工艺美术大赛中多次获大奖。作品《寒山幽居》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编辑:李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