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守住参院,对韩关系转晴?
2019-08-08陈洋
陈洋
7月21日,日本国会第25届参议院选举结束。从选举结果来看,并没有太多意外:执政联盟的席位减少了5席,但仍然轻松过半。安倍政权在今后两年里,不会因立法、预算等问题受到国会过多的掣肘。
参议院选举是日本的内政事务,但外交形势也给了安倍政权不小的帮助。比如,日本政府在6月底成功举办了大阪G20峰会,且在中日、日美、日俄关系上都有得分。然而,对执政联盟起到最大“助选”作用的则是对韩强硬外交。如今,参议院选举已经结束,安倍政权继续采取对韩强硬外交的意义有所削弱,因此,日韩关系能否走出当前泥淖广受关注。
长期被忽视的参议院
参议院与众议院均是日本国会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战后至今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参议院的受重视程度始终不如众议院,甚至在日本国内还有声音呼吁废除参议院。
实际上,参议院是战后在日本政府强烈要求下,才得以保留的。参与制定现行《日本国宪法》的驻日盟军总司令(GHQ)认为,日本并非联邦制国家,不需要像美国那样每个州选出固定名额的民意代表,建议战后日本采取一院制,并拟将其写入宪法。
但可能是出于《明治宪法》曾规定日本采取两院制的原因,日本政府经过一番博弈,最终让GHQ接受了日本政府的意愿,在战后继续维持两院制。
尽管《日本国宪法》赋予参众两院平等的地位,且规定了两院议员均由选举产生(《明治宪法》仅规定众议员由选举产生),但众议院享有的“优先权”是参议院不可比拟的。当参众两院意见不一致时,众议院的表决结果为最终结果。
虽然战后日本出现过“扭曲国会”现象(即执政党掌控众议院,在野党掌控参议院),但根据日本驹泽大学法学部教授大山礼子的研究,“1955年体制下,参议院在审议预算、立法等议案时,几乎没有做出过与众议院相悖的结果,参议院的审议不过是对众议院结果的简单重复”。长此以往,参议院便被揶揄为众议院的“复写本”(Carbon Copy)。
参议院受重视程度不及众议院,还因为战后至今,日本历任内阁成员均以众议员为主,参议员为辅。此外,也有民间人士进入内阁担任大臣的特例。比如小泉纯一郎政权时期,曾任外务大臣的川口顺子和曾任经济财政政策大臣的竹中平藏,就都不是国会议员。
自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权成立以来,其内阁成员构成也遵循了以往传统,不过内阁中的参议员被委以特殊重任,成了安倍内阁的一大特征。比如,2015年入阁的丸川珠代,除了担任环境大臣外,还曾担任过奥运担当大臣,专门负责2020年东京奥运会相关事宜; 2016年入阁的世耕弘成,以经济产业大臣的身份负责提升日本产业竞争力之外,还肩负推动日俄经贸合作的特殊任务。
当然了,由于内阁成员主要还是来自众议院,就算行政机构与立法机构发生矛盾,其实质也只是内阁与众议院之间的博弈。极端情况就是,众议院通过内阁不信任案,或天皇根据内阁的建议解散众议院。因此,内阁与众议院的关系显然要比内阁与参议院的关系更受关注。
在本次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最终并没有达到宪法规定的修宪门槛,在安倍还有两年任期的背景下,这着实提升了修宪的难度。
此外,众议院选举有时意味着政权轮替,而参议院选举仅是各政党势力的重新洗牌。日本首相往往来自众议院中多数党领袖,所以日本各党对于众议院选举尤为重视。只要能在众议院赢得多數席位,即使在参议院处于弱势地位,也依然可以执掌政权。如此一来,也就导致日本社会对于参议院选举的重视程度不是那么高。
安倍的重视收效不大
虽然相比众议院,参议院在日本处于“弱势”地位,但对日本任何一个政党而言,参议院选举也是全国大型选举,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将修宪作为个人最大政治夙愿的安倍晋三来说,参议院选举有着特殊的意义。根据《日本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订,必须经各议院全体议员2/3以上的赞成”。安倍修宪在众议院实现“2/3以上的赞成”不是很难,但在参议院就有些微妙了。实际上,在本次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最终并没有达到宪法规定的修宪门槛,在安倍还有两年任期的背景下,这着实提升了修宪的难度。
自2012年至今,日本先后举行了3次参议院选举。就结果而言,安倍政权距离修宪门槛始终有一段距离。2013年的参议院选举,是安倍再次担任首相以来,面临的第一场全国大型选举。改选后,执政联盟在参院达到了135席(自民党115席+公明党20席),结束了此前的“扭曲国会”。当时,修宪势力距离掌握2/3以上席位还很遥远。
3年后参院又改选一半议席,改选后执政联盟达到了146席(自民党121席+公明党25席),加上支持修宪的在野党大阪维新会(现改名为日本维新会)12席、珍视日本之心党3席,修宪势力达到161席,距离 “2/3以上的赞成”仅差几席。由于参议院中还有11名无党籍议员,且其他在野党内也有支持修宪的议员,所以当年的参议院选举结束后,日本各大媒体纷纷推测安倍或将正式启动修宪议程。
本次参议院选举,共有370名候选人竞争124个改选议席。加上未改选的原占席位,执政联盟虽然保住了参议院半数以上席位,但是修宪势力依然没有达到规定的门槛。目前参院席位分配情况为:执政联盟141席(自民党113席+公明党28席),日本维新会16席,无党籍3席,共计160席。
相比3年前,修宪势力反而减少了1席。当然了,鉴于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中也有支持修宪的参议院议员,所以安倍政权推动参议院通过修宪决议,也不是不可能的。然而,在修宪问题上,执政党与部分在野党的具体观点不尽相同,比如立宪民主党主张通过修宪来限制内阁解散众议院的权力等。如此一来,今后必然会有一番博弈。
新媒体融入日本选举
选举与大众传播有着特殊的关系。在传统媒体时代,“两级传播”“意见领袖”“沉默的螺旋”“有限效果论”等理论或概念,都是在选举期间“发现”的。然而,进入新媒体时代,新的理论或概念似乎不那么容易“发现”,但新媒体在选举期间却扮演了竞选者与选民之间最直接沟通桥梁的作用,这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日本于2013年4月修改《公职竞选法》,允许通过互联网开展竞选。此后日本大大小小的选举中,参选人都积极使用博客、推特、脸书、YouTube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宣传造势。目前,新媒体已成为日本各个政党的宣传标配。比如,在本次选举期间,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就通过各自的推特账户不断发送他们前往各选区助选的短视频。
在本次选举前夕,日本共产党率先开设了抖音国际版账号(@jcp_cc),可以说是日本政党中第一个“吃螃蟹”的。日本共产党书记局局长小池晃此前表示:“为了今年的统一地方选举、参议院选举及提高长期性的支持率,正针对那些对日本共产党没有成见的年轻一代加大宣传。”基于抖音的魔力,日本年轻人对日本共产党的好感度有所上升。
此外,大数据在本次选举中也获得一定的应用。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的数据,可预测各政党最终获得的议席数等。这些预测和选举结果比对,能帮助完善相关数据模型,包括将社交网络上的厌韩言论对于选举的转化作用界定清楚。
制裁韩国,会继续吗?
在参议院选举前夕的7月1日,日本政府突然宣布,对向韩国出口的用于智能手机、电视机的半导体制造所需的3种原材料加强管制。尽管国际舆论就此质疑日本在G20峰会期间所强调的“营造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究竟是真是假,但日本民众对安倍政权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支持的。
根据《产经新闻》在7月16日发布的民调结果,70.7%的日本受访者“支持”日本政府强化对韩出口管制,74.7%的受访者认为韩国“不是”值得信赖的国家。日本社会的“反韩”情绪未必会完全转化为对安倍政权的支持,但这样的社会氛围对自民党选情无疑非常有利。
造成近期日韩关系走低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去年下半年韩国大法院对“日企强征劳工”的判决,尽管之后还发生了韩国政府解散由日本政府出资成立的“和解与治愈基金”、日韩火控雷达事件等。
选举过后,日本会继续制裁韩国吗?从日韩两国政府的态度来看,暂时还找不到双边关系改善的苗头,但笔者注意到,日韩两国的民间交流一直在持续进行中,这有助于两国关系摆脱当前的桎梏。比如,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冈本毅在7月19日的一场论坛上就明确表示,经济团体联合会将与政治划分界限,推动日韩交流,并加强与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的合作,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改善。
日韩两国互为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对韩国加强出口管制,确实会直接造成韩国企业和韩国经济受到冲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本最终也将为此付出代价。因此,两国经济界的积极努力,将会对政治外交关系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近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迪威、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先后访问日韩。尽管史迪威与博尔顿都或明或暗地表示美国不会协调日韩关系,但不应忽视的是他们两人都是为了强化美日韩关系而来,所以这无形中也是在推动日韩关系改善。不管日本与韩国争吵得如何,安倍晋三与文在寅肯定是会“给美国面子”的。
应该说,最近几年的日韩关系,整体走势并不理想,甚至在日韩两国均有声音认为,当下的双边关系是战后至今最糟糕的。造成近期日韩关系走低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去年下半年韩国大法院对“日企强征劳工”的判决,尽管之后还发生了韩国政府解散由日本政府出资成立的“和解与治愈基金”、日韩火控雷达事件等,但这些均是基于“日企强征劳工”判决而衍生出来的矛盾冲突。
打开日韩关系僵局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日企强征劳工”的判决,而该判决的本质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待过往历史态度的真诚与否,二是对司法判决的尊重与否。关于前者,日本若能客观看待那段历史的话,相信也就不会有韩国大法院的司法判决了。日本与韩国均是三权分立国家,不论司法判决的结果是顺应民意,还是与民意相悖,尊重司法判决均是两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然而,日本的一些举措不免让人觉得,日方缺乏对司法判决应有的尊重,反而通过经济制裁来报复司法判决,这着实令人遗憾。
解决当下日韩纷爭的根本,就是客观对待过往历史、尊重司法判决结果。将这两者作为基础,才能真正推动日韩关系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