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冲突论批判

2019-08-08

南风窗 2019年16期
关键词:亨廷顿中华文明冲突

自从冷战结束之后,在解释国际政治的新范式中,文明冲突论无疑是影响最大的,至少是最大的之一。每当有大的事情发生,比如“9·11”恐怖袭击事件、难民潮冲击等,文明冲突论总会因为简单直接的理论特质,一再被人们挂在嘴上。

请注意,在相当长时间内,文明冲突论被提及,更多的是作为被提防的对象。不论发生各种什么样的大冲突,主流的政治人物都会警惕不能让这种冲突变成文明的特别是宗教的冲突。

但今天有点不一样了。在中美经贸摩擦升级过程中,美国的一些政治力量开始主动拥抱文明冲突论,把中国的强大说成是来自另一种文明的挑战。任何理论,回到西方现实,一旦被政治拥抱,势必离理论的初衷就会越行越远,而更多地成为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为打击“敌人”披上合法性的外衣。

這不是说亨廷顿作为一个学者就是完全无辜的。亨廷顿否定西方文明是普世的,这听上去似乎很顺耳,但他的意思毋宁说是,西方文明是最高贵的,其他文明正通过美国的多元主义在瓦解西方文明,让西方文明沦为普通价值观的一种。

虽然亨廷顿的初衷也是要寻找文明和平共处之道。但对文明的冲突这个根本前提的设定,就蕴含着一个极大的危险,也就是让西方文明变得封闭。这与西方文明自身成长过程的事实并不相符。任何一种发达的文明,都是博采众长的结果。亨廷顿理论的内在矛盾也在于,一方面他要在不同文明之间尽量求同,另一方面却维护西方文明的高贵和排他性,最终奉行的也只能还是现实主义的硬实力法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的: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如果像美国一些政治力量做的那样,结果正如今天的现实所呈现的,对内就是操弄族群之间的对立,把选举变成白人与非白人之间的对决;对外就是把与中国的冲突企图导向不同文明甚至是不同人种之间的对决,从而把对世界如何重要的中美关系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这些做法,哪里有亨廷顿说的“求同”的一点影子?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在美国内部,对把中美冲突说成是文明冲突的论调,反对声浪也是非常强大。他们当然首先不是为中国考虑,而是看到了美国社会基本价值观也在遭受文明冲突论的威胁。挑动文明冲突如果成为政治的主流,必将反噬自身。殷鉴不远,麦卡锡主义的恶果,美国早就品尝过了。

对我们来说,面对文明冲突论,没有比进一步彰显中华文明的开放和包容更强有力的选择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在兼收并蓄过程中,不同文明的磨合不是没有矛盾,任何一种发达的文明,也总会遭受异质文明的冲击。但解决矛盾的出路不是通过排他来维护自己的所谓“高贵”,而是通过文明的融合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正如中国历史所昭示的,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产生过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猜你喜欢

亨廷顿中华文明冲突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人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14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