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业暴露中的多重困境
2019-08-08何承波
何承波
大雨下了一夜,仍不见停。
凌晨5点,担架车把浑身血肉模糊的伤者送进了抢救室,这是一个30来岁的女子,颅脑被撞伤,瞳孔散大,脸色苍白,可谓是命悬一线。刘阳和几位医护人员开始了紧急抢救。
刘阳把输液针扎上去以后,病人却出现了强劲的肌肉挛缩,针头一下子弹射出来,扎在了他的手臂上。一阵刺痛,刘阳迅速拔掉针头。病人生死一线,他顾不得这么多了。
半小时后,病人生命体征有了好转。随着急救结束,病人被转到住院病区,这一场生死竞速总算是跑赢了。忙碌的一夜结束了,但手臂上的痛感让他产生一丝隐隐的不安,他回到家里,一觉睡到天黑,梦境繁杂。
20多个小时后,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摆在刘阳面前,梅毒抗体中,TPPA指标显示为阳性。果然,“越是担心什么,越是发生什么,终于还是职业暴露了!”
刘阳脑子轰地一下陷入了一片空白。
刀锋之上
刘阳对两年前的那一天印象深刻极了。他没有想到的是,刚把一个人从修罗场里挽救出来,自己却陷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梅毒,恐怕将会是一生也无法撕掉的标签。”他平时是个沉稳而冷静的人,但职业暴露后,他整天忧心忡忡,心想自己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此毁掉了。
他迅速咨询了院感科,这是一个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部门。工作人员给他开了免费的苄星青霉素,要在两侧臀大肌各打一针,但反复扎几回,注射器也推了好几次,终于才把药水打了进去。那天,他拖着屁股上的沉重痛感,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而可怕的是,整个疗程要持续三周。
主班医生告诉他,多运动,才能促进吸收,否则可能会出现硬结。动一步就疼痛难忍的他,对此哭笑不得。
那几天,刘阳反复自我暗示,“会没事的”,但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医生还是陷入了担忧和恐惧,夜里噩梦连连。
“职业暴露,是每个医生不得不面对的噩梦。”
可能只是针扎一下,只是锐器划一道小口子,或者血液飞溅你身上,也可能是被咬伤。尤其是对于刚入行的医生和护士,这样的遭遇简直是家常便饭。但医生的职业暴露却很少为外人所了解,大众媒体的报道也是寥寥无几。
行业把职业暴露定义为: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医务人员正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其中更以入行五年内的人为主。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018年发布的调查,在2000-2016年期间,来自全国319家医院的38867名护士锐器伤率、针刺伤率、污染针刺伤率分别为81.93%、76.55%、61.14%。综合众多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以六个月为区间,一线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概率在60%左右,很多护士的针刺暴露率则达到80%以上,这种情况在基层医院尤其严重。
正是这样小小的误伤,常常让白衣天使们的生命游走在刀锋之上,稍有不慎可能就万劫不复。普通的误伤可能没事,但要是遇上梅毒、HIV和乙肝携带者等,事情就麻烦起来了。
刘阳所在的急诊科,隶属一家三甲医院。因为是急诊,时常无法让患者走完常规和生化两种检验程序,毕竟,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很多情况下,一刻也耽误不得。
入行三年的他,被针头刺伤的次数,已经超过了十次。所幸,过去每次拿到患者的检验结果时,都是 “阴性”,心里大石头才落下。
职业暴露也发生在护理人员身上,几个月前,一位年轻的护士给一位坠落摔伤的患者做穿刺时,不小心刺破了PE手套,忐忑地等了几个小时,检查结果出来了,得知患者携带了HIV,当场吓得瘫在地上。防护措施也不是没有,刘阳介绍到,一般医院会配有手套、护目镜等,但戴着手套做穿刺非常不方便,因为手术本身是高度精细化的。
对于当事人来说,即便是极其微小的概率,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过程。
危险,防不胜防
在某个医生交流论坛上,一位医生讲起了一段令人后怕的经历。臀位宫口开全的孕妇送到手术室,紧急助产,第二天才检查出产妇HIV为阳性,但是一家人留下的电话、姓名和所有资料都是假的。
她猛然意识到,自己与危险,如此擦肩而过。
曾有媒体报道,一位患者因为一点小伤,被医院要求做艾滋病乙肝等检查。网上对医院一片声讨,称其过度医疗,但从医生的角度考虑这件事情,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很多患者刻意隐瞒病史和病情,是把医生置于危险境地的元凶。
史丽芸是一位刚入行的护士,所在的科室是骨科,某次一位腿伤患者送进医院,按规定,患者要进行常规检查,但报告一时出不来,时间又很紧急,医生向家属询问了病情后,称患者并無病史,医生就紧急做了手术。给病人做护理操作时,极不方便,她临时取下了手套,但不想手被针刺了一下,一滴小小的血珠冒了出来。主治医生安慰她,“不碍事”。
但当事后医院查出病人一家隐瞒了乙肝小三阳的病情时,史丽芸傻眼了。更不巧的是,她不久前刚体检出自己体内的乙肝抗体不足,一个星期前才打了第一针疫苗。
她联系护士长,上报了职业暴露,但院感科那里当时没有乙肝免疫球蛋白,而时间已经过去20个小时,眼看要错过最佳时机,她心急如焚地跑去了疾控中心。
有媒体报道,四川省人民医院的李医生为一位急诊孕妇紧急助产,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风险,手术前,医院要进行输血全套检查。然而时间紧迫,加上家属表示,孕妇没有乙肝、艾滋一类的疾病,请医生立即助产。
手术期间,羊水和血液污染了医生的脚,而恰巧她的脚上又带有伤口。
第二天,血液检查结果出来后,孕妇是一名HIV病毒携带者,李医生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服用艾滋病紧急预防用药后,接下来,等待着她的,自然是四个星期的漫长折磨。
有数据统计,不做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医生在职业暴露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大约是千分之三,如果可以及时服用隔断药,这个概率还能再降低90%。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即便是极其微小的概率,也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过程。
史丽芸在微博上吐槽了那位乙肝患者,大意是,以后看到梅毒、艾滋和乙肝患者,心理都有阴影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几位网友,对她的“歧视言论”展开了攻击,并说,“医生的本职不是治病救人吗?”
她觉得自己辩解很无力:“医生护士也是人,也是普通人啊。”随之删除了微博。
系统的困境
刘阳说,目前业界普遍推行标准防护,要求医护人员把所有的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看作是有传染性的。
事实上,它还要求医院制定相关政策,诊疗过程使用手套、面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這套体系最早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在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实施。该理念也写进了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但它没有强制性,而是一个推荐性的技术规范。
“中国大部分医院都没有落实好防护制度,尽管它如此简单。”刘阳说。
这背后指向了一个粗暴的事实。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等机构曾联合发布过一份调查,其中,85%以上的医务人员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防护培训;超过75%的医护人员不知道什么是标准预防;发生锐器刺伤后,不到50%的医护人员可以正确处理伤口。
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困境,背后却由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困惑所构成的。《南风窗》记者采访不少一线医护人员,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情况紧急,没时间。”
“用不用,看个人习惯。”
“安全注射器太贵了,医院节省成本,用不起。”
“资历老的医生都不用(护目镜和面罩),我怎么敢说用?”
如此种种的原因,是多重矛盾拉锯下的结果。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哈晓斯曾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标准预防存在多种矛盾,包括个人防护需求与技能欠缺的矛盾,医院防护开支与成本核算的矛盾,医护人员待遇较低和超强工作负荷带来职业暴露增高的矛盾。这些矛盾背后存在制度性的障碍,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某种程度上,“刀锋”是制度障碍挤压的结果,处处透露着医生的生存处境。
谁来买单?
刘阳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硬结消失后,复查时各项指标显示为阴性。事实上,他所在的医院有一套完整的职业暴露管理流程,填取一张表格即可,各项开销也均有医院承担。
某种程度上,“刀锋”是制度障碍挤压的结果,处处透露着医生的生存处境。
但并非所有医生都这样幸运。事后,医院驳回了史丽芸的报销,理由是违规操作。“因为没有戴手套,不符合医院职业暴露的规定。”史丽芸自认倒霉,“算是个教训,以后再不方便,也不能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了,但我还是有些暗暗的不爽,其他护士也经常不戴啊。”
这并非特殊个案,一位长期从事感控的医生告诉《南风窗》记者,医院对于职业暴露的报销比例,各有不同的理解。全部报销的机构并不多,多是医院、科室和个人分比例来处理。
如果感染发生,应对如何应对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规定,可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事实上,这个推荐性的规范,过去常常被一些临床医务人员指为流于形式、执行不力。《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防治法》等权威法律法规的认可和保护,才是医务人员的核心诉求。
但是,过去几年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几经修订,职业性传染病一类里,只有艾滋病等四个种类被纳入其中,被广泛热议的乙肝,一直没有被选中。
各种裂缝之下,难免有人栽了跟头而不得不自认倒霉。深圳市福田法院曾审理了一起很特殊但又很典型的纠纷。当地的人社局驳回一起职业暴露的工伤认定后,当事医生起诉了人社局。
医生姓吴,雪象医院康复科的主治医生。2014年,因腰椎间盘突出,吴医生手术住院时,检查出乙肝小三阳。排除其他感染源以后,吴医生很快锁定了过去三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职业暴露。
他的工作以针灸推拿为主,在工作中,拔针、丢针的时候,不小心就会扎到手。累计起来,也有十多次了。
吴医生陈述到,他一直在想意外是在哪一次发生的,患者多有刻意隐瞒的情况,当时并不知道患者有乙肝,事后查出来,大家大吃一惊。他担心过好一阵。但可惜的是,他认为自己打过多次疫苗,加上科室一忙,他也把事情抛诸脑后了。
法律面前,他呈交的证据并不能证明职业暴露发生经过。院感工作人员也未接到其报告,因此医院也提供不了证明,加之因为乙肝不在职业病的范畴内,人社局并没有受理他的工伤认定。从多份判决书可以看出,吴医生曾多次上诉,但法院都维持了原判。
此时,他开始无故乏力、身重、腹泻,已经是亡羊补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