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上父亲的车,我们继续上路

2019-08-08

汽车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栋梁波普轿车

在老一辈人眼中,拥有一台汽车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小时候,你我的父母想必都曾这样教育过我们:只有事业有成的社会栋梁们才能开得起小轿车,你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和他们一样……

即便那些“栋梁”中掺杂着不少下海经商或是家里有矿的主儿,但在那些物质还未极大丰富一台雅阁却能卖上四十多万的岁月里,有头有尾的四轮交通工具无疑是中国精英阶层最具象征意义的专属物品。

但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汽车消费的门槛早已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拥有一台汽车几乎成为现代青年一项不可剥夺的权利。

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来了欢声笑语,也让BBA飞入一个个寻常百姓家,汽车在中国的“精英”属性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被渐渐消解了。

而这一切,至多也就是最近两代人的事。

有趣的是,当越来越多90后、00后拿着银行卡走进4S店,曾经被赋予太多社会意义的B级轿车,却成为他们坚定不渝的选择。父辈握紧方向盘的影子,如今依然在他们身上闪烁。

这也难怪。长久以来,B级轿车在中国几乎就是汽车代名词般的存在。从80年代以普桑为首的“老三样”开始,大部分中国人对于汽车的记忆就定格在了这种方方正正、有头有尾的车型身上,说它寄托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感情也毫不为过。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如果我们要严肃地厘清中国的汽车民主化之路,那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去好好把握B级轿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我的偶像安迪·沃霍尔曾认为,可口可乐是最波普(Pop)的事物,因为上到美国总统,下到流浪汉皆可以享用它。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那些造型怎么看都不过时,内在居家商务两相宜,价格又不断下探的B级轿车多少也扮演起了这样的波普角色。

它们的设计变得更前卫了,动力变得更强劲了,性格变得更年轻了,价格变得更亲民了,不同国别产品的对垒甚至还在用户群里划出了德系粉与日系粉的阵营,互相能较一辈子劲,颇有趣味……幸运的是,不论时光如何变迁,那些熟悉的名字都还健在。

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两代爱车人面对沧海桑田,难免也倍感唏嘘。

我们终究还是要重复经历那些发达国家的人文与历史——小时候坐着爸爸的车,长大后开上了爸爸的车。父与子,人与车,永远在路上。

最后用杰克·凯鲁亚克那句广为流传的话赠予每一个你,我和它: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猜你喜欢

栋梁波普轿车
情定三月三
波普先生的企鹅(四)
波普先生的企鹅(三)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等着的轿车
粉笔
坐着轿车学声调
丰 碑
——电视连续剧《栋梁》主题曲
波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