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

2019-08-08李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内容摘要:4G网络的普及以及移动设备的亲民化,为教学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可能性。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移动学习,作为新一代教学和学习模式,掀起了研究热潮。国内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而对于采用定量的方式研究移动学习的影响因素更为欠缺。本文以TAM理论为支撑理论,采用定凉的研究方式,以问卷调查为研究工具,对17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教育水平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容易,有用等任职易用性和认知有用性是影响学生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英语移动学习 技术接受理论 影响因素

一.前言

4G网络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进一步发展,为教学和学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和机会,当前移动学习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也掀起学界对移动学习研究的热潮。对于移动学习概念至今并没有一致的界定。但主要从移动性(移动学习环境和移动学习者)以及移动学习与电子学习(在线学习E-learning)概念的关系与区别这两方面进行论述。移动学习最大的特征即其的移动性,对移动性的论述前人研究主要从移动学习者以及移动学习设备两方面。Sharples et al. (2005)认为移动学习即利用移动设备在课外任何地点开展学习;Wilson & Bolliger(2013)认为移动学习即借助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更倾向于强调学习者的移动性。也有学者对移动学习与电子学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Traxler(2005)认为移动学习是由电子学习演化而来。但部分学者认为移动学习与电子学习不同。(Brantes Ferreira et al., 2013; Cheon et al., 2012)Brantes Ferreira等(2013)认为,移动设备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加强了学习者与时间,环境的互动性。本文移动学习旨在学生利用移动设备,诸如只能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进行网上学习。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2000-2006年总发文量仅115篇,从2007年开始,国内逐步重视移动学习的研究,尤其是近5年内,每年的发文量平均高达1000以上;国内学术界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重要集中于移动学习的概念界定,移动学习者,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如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移动学习模式以及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所开展的反转课堂,远程教学,混合教学模式等研究;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已不单单是停留在移动学习的应用或促进移动学习的实施方式的研究,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对象较国内多样化,且近几年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习者认知,接受的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程度的研究,研究方法多样化,尤其是数据分析工具,如多重响应分析,T检验,F值,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SEM)等。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以问卷为调查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此,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从技术层面出发,影响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三.结果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利用问卷星对问卷进行发布,采用网络填写的方式。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研究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调查研究对象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本研究对法学,文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工学专业的17名学生做了调查,回收问卷17份,其中有效问卷16份。本研究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2.94%和47.06%;教育水平主要分布在大一年级和研究生;年龄水平集中于18-30岁之间。

本研究问卷第二部分的问题依据TAM理论划分为三个维度---认知有用性(PU),认知易用性(PEOU)和行為意图(BI);截取Amir Chavoshi (2018)问卷的部分问题。数据处理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探索变量之间的关联性,并揭示可能影响变量的潜在因子。结果如下:KOM统计量为0.728,大于最低标准0.5,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0.001,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每个指标变量的共性方差大部分在0.5以上,且大多数接近或超过0.7,说明原始问卷的3个维度能够较好的反应各项指标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总成分结果,包括特征根有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率:第一主成分(容易)的特征根为6.468,它解释了总变异的58.802%,第二主成分(清晰易懂)的特征根为1.537,它解释了总变异的13.969%。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根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72.771%,但剩余主成分的特征根均低于1且不接近于1,故本研究选取2个主成分。由碎石图,结合特征根曲线的拐点及特征值,可以看出前2个主成分折现坡度较陡,而后面的趋于平缓,也说明选取2个主成分为宜。

因子载荷值,但根据0.5原则,各项指标在各类因子的解释较明显。容易,清晰易懂,有用,精力,更快,学习成果,打算利用,将来会开展,推荐,享受在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容易,学习成本,打算利用在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

四.总结

本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为支撑理论,探索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影响因素。较为创新的探索了国内英语移动学习研究的新领域。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Amir Chavoshi, 2018; Althunibat, A.,2015),结果显示,影响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容易,清晰易懂,有用,精力,更快,学习成果,打算利用,将来会开展,推荐,享受,可归结为三大类,即移动学习的易用性,移动学习的有用性,研究对象的学习动机。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在日后英语移动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中可作为参考。但本研究在研究对象的抽取,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存在许多不足,研究样本小,代表性较差;数据处理仅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单一的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因素,日后研究可以采用方差分析来对比分析不同背景大学生移动学习接受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差异性背后的原因;也可从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接受程度以及应用程度来进一步研究大学生移动学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F.D.Davis,R.P.Bagozzi &P.R.Warshaw,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 Management Science,1989(8): 986-1003.

[2]Althunibat, A., 2015.Determining the factors inuencing students intention to use m-learning in Jordan higher education. Comput. Hum. Behav. 52,65–71. https://doi.org/10.1016/j.chb.2015.05.04

6.

[3]Sharples, M., Taylor, J., & Vavolula, G. 2005. Towards a theory of mobile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m-Learning. p: 1-9.

[4]Wilson, M., & Bolliger, D.U., 2013. Mobile learning: Endless possibilities forallied health educators. Journal of Diagnostic Medical Sonography, 29 (5): 220-224.

[5]Brantes Ferreira, J., Zanela Klein, A., Freitas, A., Schlemmer, E., 2013. Mobile Learning: Defnition, Uses and Challenges.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in Higher Education.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https://doi.org/10.1108/S2044-9

968(2013)000006D005.

[6]Cheon, J., Lee, S., Crooks, S.M., Song, J., 2012. An investig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readiness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Comput. Educ. 59 (3), 1054–1064. https://doi.org/10.1016/j.compedu.2012.04.015.

[7]Amir Chavoshi, Hodjat Hamidi, 2018. Social, individual, techn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mobile learning accept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A case from Iran.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09 (007).

(作者介绍:李娟,現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