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冷战”全面打响
2019-08-08林雪萍
林雪萍
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同寻常地签署了《保障ICT技术及服务供应链安全》的行政令,宣布美国面临“重大国家安全威胁”,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第二天美国商务部应声将华为及其他非美国附属的68家公司纳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供应商向华为供货。
随后,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务部开始对5家中国企业下手,国内安防的头两家海康威视和浙江大华都在其列,禁止这些企业购买美国的软件或零件。而大疆也被警告切断技术供应。
这些行动的共同特点,针对的都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相对于贸易战针对产品而言,这是一种定向瞄准企业的冷箭进攻。尽管5G是美国声称必须要夺回来的阵地,但5G并不是美国唯一提防的领域。整个中国高科技群体,都可能是它瞄准的对象。
这意味着,美国的冷箭点射的对象,已经扩大化,“科技冷战”已经全面打响。如果说中兴2018年中招,是因为伊朗问题处理得有漏洞而被抓住把柄,那么这次针对的华为和海康威视等的禁令,可以清清清楚地看到:美国正在发起一种定向瞄准、打击一片的科技战,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并不需要特别的借口。
政治追杀加剧“科技冷战”
早在2018年12月,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加拿大当局拘押一事,引发全球关注。这一事件折射出美国打压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也揭开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维护科技主导权的战略图谋。
正如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卢沙野所言:“孟晚舟被拘押事件,不是简单的司法案件,而是有预谋的政治行动,是美国动用国家权力对一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政治追杀”。
美国之所以打击华为,是因为华为作为世界第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成为美国和西方的商业挑战者;更因为华为代表了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关键方向和重要竞争力,打击华为就是打击中国的高科技产业。
认识冷箭手
那么,谁为美国政府提供了这些冷箭?
回顾过去一年多来贸易战之外的事件:2018年4月份,中兴事件; 8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出口管制清单,涉及到44家机构,重点受灾区是航天科工、中国电科;10月中旬是中广核集团;10月底则是将福建晋华列入黑名单,这家生产存储器设备的公司还在工厂调试中,就被迅速断供;12月华为相关负责人在加拿大被意外限制行动。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无果之后,美国悍然向华为出手,祭出出口管制的杀器。
出口管制清单是冷战时代的产物,这本来是一种并不被轻易使用的手段。而笃信极限施压的特朗普政府和鹰派,正在拿过来反复使用。这在前几届美国政府并不多见。实施作战计划的是美国商务部的产业与安全局,有400多名来自工业、贸易、法律等多种领域的人才。产业与安全局下属的技术评估办公室,则每年都根据国家法定条款进行调查,评估美国的技术先进程度、国内技术依赖度、国外技术进展等。根据需要,美国商务部会把关键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实现出口管制,限制出口(也就是所谓的“断供”)。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将近200个单位(及子机构)和个人,被列在这个黑名单上。这个名单,还可以随时拉长。
既然出口管制清单本身就是一个维持技术不平衡的重要手段,那么当它被作为执法工具频频使用的时候,说明当前争端的性质已经根本不是贸易战,它早已偏离贸易顺差、逆差的商业边界。
冷箭战盯的是中国高端制造
华为这次被“断供”之前,几乎所有人关心的都是贸易战。然而,对于美国而言,却绝非如此。事实上,美国早就开辟了贸易战之外的第二个战场:冷箭战。这是一个特种兵的战场。
贸易战并不是唯一战火正酣的战场,美国正在精心设计一个基于特种兵战略思维的冷箭战: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定点瞄准。用特种战来促进贸易战的谈判,用贸易战来掩护特种战的进攻。这是美国的双线作战策略。
这是一场全新的立体作战的方式,它看上去针对的是单体企业,因此性质完全不同于面大量广的贸易战。然而后果却很严重,它启动了震慑的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它甚至是一种信心之战。
冷箭战是建立在精确的工业情报和精心锁定的战术细节上。中国必须清醒应对这种特种兵战。中国要想升级到中高产业链,需要进行全球价值链切换。而在切换的当口,美国正在通过强大的工业情报能力,寻找中国制造的漏洞。美国商务部2018年11月推出的出口管制的升级版清单的征求意见,AI算法、芯片、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悉列其中,面临封锁。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商务部已经宣布,将面向基础技术的管制清单升级的调研提上日程。这都是美国冷箭战的前期標准动作。更大的伤害波,将随之赶来。
量大面广的关税贸易常规战,国人的感受冷热不均。然而,点射中国高科技领头羊的特种兵战略,却容易震撼和动摇军心。这是整个科技战争的一部分。
从本质而言,美国贸易战之外的遏制战,是以出口技术管制作为弹药库的。管制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国防,通过军方管制或者通过包括《关于常规武器和两用物品及技术出口控制的瓦森纳协定》(简称《瓦森纳协定》,目前共有包括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40个成员国。目的是通过成员国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对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品及相关技术转让的监督和控制)组织,来进行技术出口的控制;二是军民两用的,通过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清单”来实施。
这个清单,正是美国可以进行定向清除的关键支撑。它背后,则是基于美国成熟的工业情报体系。美国每年进行两次工业调查,分别由国防部和商务部进行,就是对工业根基进行摸底,重点强调“供应链的弹性与安全”。而同样的话题,在中国却几乎处于边缘话题。供应链,往往被当作是企业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问题。
贸易战固然是一场商务谈判,但也是一场干扰战。然而,美国第二战场却是以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为围猎的战场。从这个意义上讲,贸易战的硝烟,大大掩护了美国另外进行的一场冷箭战。当下最值得警惕的是,贸易战的反反复复,极大地牵制了我们的视线。华为事件,揭开了这座内部早已鼎沸一片的锅盖。
不是大疆,不是中兴,不是海康威视是否有过失的问题,也不是华为是否5G领跑的问题。而是中国高端制造产业要崛起,会遭受必然的遏制,这要求中国的产业保障体系也要随之跟进。
这不是一个企业的战争,不是一两个阴谋论的细节,这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战争,这是一个全产业链的防御战。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