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学艺术的养成与提升
2019-08-08
一、教育需要艺术吗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做过一次演讲。那一天,大礼堂里挤得满满的,不仅全校师生都来听,连附近学校的师生和各界人士都闻讯赶来。陶行知到时,会场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夹着一个皮包走上了讲台,从包里抓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公鸡喔喔地乱叫。台下听众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接着,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他左手按住鸡的头,逼它吃米。鸡直叫不吃。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把米硬塞进去。鸡挣扎着仍不肯吃。接着,陶行知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这时,陶行知说话了:“各位,你们都看到了吧。你逼鸡吃米,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它都不肯吃。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让它自由自在,它就会主动地自己去吃米。”
陶行知又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因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讲完,把公鸡装进皮包,又向大家鞠了一躬,说:“我的话讲完了。”便退下场去了。
陶行知先生展示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这么精彩的演讲无不透露出他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所以,笔者认为教育需要艺术,我们要学会这种艺术的表达方式运用于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充满艺术。
既然教育需要艺术,教学更呼唤艺术,那么什么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那么,重视教师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就应该学习提升自我的教学艺术。
二、如何提高教学艺术
1.情感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首先,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把情感贯穿整个课堂,融入“精,气,神”,即精力充沛,气势旺盛和神采飞扬,就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主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
2.自信
这个自信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二是除了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自信更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有的教师表面看来对知识游刃有余,实则浅薄寒伧,学生很难从其身上体会到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也难于以识服人。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源头,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
3.快乐
这里的快乐有三层含义,一是首先我们自己要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让我们保有这种快乐的精神感染我们的学生。二是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快乐,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成就感。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三是创设互动的课堂。学习金字塔告诉我们单一的学习方式不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只有讨论,演练,教别人才会让学生获益更多。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特意设计这些情景,让学生多参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学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