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活动对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9-08-08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重症监护病房(ICU)因其科室设立性质,决定了接受患者的特殊性,其中所接收的呼吸系统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较容易出现呼吸衰竭,为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缓解重要器官缺氧危害,呼吸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是机械通气,利用机器将氧气以一定的压力传送至患者肺部,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血细胞携氧能力,改善机体缺氧状态[1-2]。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呼吸机控制呼吸均能较好的将氧气传送至患者的体内,但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不仅致使一系列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出现呼吸机依赖,导致脱机延迟或脱机困难[3-4]。本文旨在探讨ICU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康复运动的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为(50.12±6.31)岁;其中,重症肺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肺气肿9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为(50.00±6.52)岁;其中,重症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肺气肿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批准同意。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ICU后,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内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管道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活动。(1)依据患者病情评估其康复的风险事件,制定早期康复活动计划,每天进行患者的活动能力评估,根据患者活动量及活动强度酌情修改康复计划。(2)入院后24 h、病情平稳后即可开始早期的康复活动,进行肢体的被动按摩;定时辅助翻身,拍背,进行背部及受压部位的局部按摩;患者力量恢复后,抬高床头,进行足蹬式的下肢主动活动,并自主进行变更卧位;训练自主床上坐起,逐渐变为床边坐位,综合患者耐力,逐渐延长坐位时间[5]。(3)当患者能自主抬腿后,适当进行床边站立,时间不宜过久;随着躯体机能的恢复,利用扶步行车进行独立的行走,以5~10 min为宜,缓慢的延长步行时间,逐渐进展为独立行走[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其中康复指标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内住院天数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

康复活动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内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及压疮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CU内呼吸衰竭患者因各种原发疾病影响,出现肺泡萎缩、气道塌陷等不利于有效呼吸的病变,即使在面罩加压给氧情况下,患者肺内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7]。呼吸衰竭患者因气体分布不均或肺内有效弥散面积减小,气体交换受阻,血液中含氧量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二氧化碳潴留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逐渐出现全身各大器官的应激性表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威胁。

机械通气是有效缓解患者通气的方法,在机器操作下能顺应压力的作用,在气道口、肺泡之间建立压力差,以正压呼吸模式迫使肺内氧气融合[8]。但是呼吸衰竭患者因疾病、药物、机械通气等原因,出现肌肉分解增多,微血管损害增加,神经、肌肉的营养供给障碍,致使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9],不利于患者的疾病好转及后期的有效康复,可加重现有的疾病,增加患者的痛苦。

早期康复活动通过一系列自主或被动的运动,能减慢患者的肌肉萎缩进展,增加骨骼肌的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微血管的损害,改善局部的血流变;在运动时,患者因用力形成出现的呼吸加深、加快,利于腹肌、膈肌、肋间肌的锻炼,进而改善呼吸功能[10]。逐渐进展的主动运动及其取得的康复效果,利于患者建立疾病康复的信心,提高患者的能动性与遵医性[11]。

本文中,以我院ICU呼吸衰竭患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组对比形式来检验早期康复活动的应用效果,观察组康复相关指标中机械通气时间、ICU内住院天数、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神经肌肉功能障碍1例及压疮例数2例,均少于对照组。可看出在经过早期康复活动后,患者得到积极有效、早期的被动运动,通过肢体的被动运动、定时的翻身、逐渐加量的自主运动及力所能及的自我护理,促进了患者肢体、受压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新陈代谢及神经的敏感性,减少患者的费用性肌肉萎缩及压疮的形成;同时利于患者的呼吸肌功能的保持,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脱机时间及ICU内的住院天数[12]。

综上,早期康复活动对于ICU呼吸衰竭患者的脱机有促进作用,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s)

images/BZ_175_213_2084_2303_2227.png观察组 41 13.28±3.64 19.84±4.21 26.02±5.31 18.62±4.01对照组 41 18.62±4.33 25.21±5.22 25.87±5.03 20.64±4.86 t值 - 6.047 5.127 0.131 2.053 P值 - 0.000 0.000 0.896 0.043

表2 对比两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例)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