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8-08
作者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骨一科,重庆 401220
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此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性明显且诱因诸多[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始终是常见的方式,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且病情被有效控制,但并不具备长远性效果,很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甚至会在阴雨天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内固定技术主要是以接骨板和骨间的摩擦性损伤为应用基础,若接骨板的下血供能力不强,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会增加,而且还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再次骨折的风险系数较高[3]。为进一步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对四肢骨折的应用价值,以下将展开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就诊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
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为30~82岁,平均年龄为(56.34±8.21)岁。
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32~81岁,平均年龄为(56.22±8.25)岁。
纳入依据:(1)年龄在30~82岁;(2)经过临床检查确诊病症;(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4)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依据:(1)临床资料不完整;(2)不同意本次研究。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将患者骨折部位作为治疗中心,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作切口,分离肌间隙进入[4]。在此基础上,需清除骨折断端软组织和淤血,并且借助持骨器对骨折两断端进行解剖复位处理,剥离骨折端的上骨膜[5]。在骨折部位的外侧,使用三爪固定器固定钢板,在导钻的作用下,使用电钻钻孔,对孔深进行准确测量,并使用丝锥攻丝以长度始终螺丝钉进行固定。
实验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患者选择全麻亦或是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将其骨折部位行闭合复位,必要时以复位钳体外钳夹复位[6]。随后,开展内固定手术,行闭合复位,无需剥离骨膜,从骨膜外筋膜下隧道穿入锁定钢板。与此同时,应在患者的骨折远端、近端两个小切口的部位,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并于相对应螺丝孔部位,使用螺丝钉完成内固定。
1.3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参考分级式评价标准,包括优、良、可、差4个部分[7]:优代表的是在接受治疗后,患者于骨折12周后愈合,同时无疼痛症状;良代表的是在接受治疗后,患者于骨折16周后愈合,但偶尔还会有疼痛的症状;可代表的是在接受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时间较长,在活动的时候有疼痛感;差代表的是在接受治疗后,患者骨折部位没有愈合,有较为明显的疼痛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优、良、可百分比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的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 21.0软件处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率(%)]的形式进行描述,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可以了解到,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根据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四肢骨折患者都属于爆裂性损伤,以软组织、骨骼和肌腱等多重组织连续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8]。若患者的受损区域血供能力薄弱,还会增加感染与坏死症状的发生几率,进而出现继发性的损伤。所以说,四肢骨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而且其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不理想[9]。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在加快复位骨折部位愈合速度的同时,还应当情调骨折部位机能的恢复作用。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images/BZ_96_177_3044_2267_3103.png实验组 25 55.38±4.33 8.04±2.11 58.34±3.21 13.27±4.23对照组 25 90.65±1.05 16.47±1.36 89.78±4.26 21.67±6.85 t值 - 39.580 3 16.790 6 29.471 2 5.216 8 P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其中,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以微创思想为核心,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且被广泛应用于骨科治疗中,同样也是骨科领域生物徐内固定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重点就是有效规避暴露骨折端的情况发生,尽量使用最小切口保护骨折碎片的活力[10]。与此同时,在为骨折部位提供理想生物学环境的同时,可以使骨折部位的愈合效果不断增强。在临床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的过程中,其具备了解剖型设计内容,可以保证骨骼干骺端和接骨板近端有效贴合,而且无需预弯处理[11]。另外,接骨板近端设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针对机体局部骨皮质的要求并不高。除此之外,接骨板部位螺孔锁定功能和加压功能理想,实际使用也相对灵活和便捷,可以将钉板锁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增加内固定效果[12]。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各项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锻炼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将微创接骨板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损伤不大,而且其四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