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挫折教育管见
2019-08-07王清福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决定了中小学必须加强挫折教育。所谓挫折,即俗话说的“碰钉子”,就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所遇到的障碍或干扰。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挫折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增强他们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
一、中小学挫折教育的意义
(一)中小学挫折教育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品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开展中小学挫折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信念,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中小學挫折教育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在社会实践中面对各种困难,接受各种考验磨练意志,挫折教育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做起,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忽视能力培养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中小学挫折教育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的挫折能力培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无疑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四)中小学挫折教育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目前,发达国家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已形成潮流,我国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一项关系21世纪人才竞争的战略措施。党和国家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正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决策。
二、中小学挫折教育的内容
(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经受挫折考验的精神支柱。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有崇高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励自己,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困难与挫折中充满信心,即使遇到失败,也会毫不气馁,继续奋斗。同时,一个人有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能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进取的精神。
(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全面了解自己的品质和才能、优点和缺点。正确认识自己是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因为个人离不开社会,只有摆正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产生催人奋进的动力和压力,才能按照社会的需要来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素质,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自己做出如实全面的判断,才能正确地确定自己的前进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三)教育学生增进心理健康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智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教育学生磨励坚强意志
意志坚强的人,不是害怕和逃避挫折,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正确地看待挫折,主动向挫折挑战,磨练出更加坚强的意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推孟教授,对超常儿童追踪研究近50年,最后发现,成就最大的160名超常儿童,与成就最小的l60名超常儿童,最明显的差异就是意志品质的悬殊。可见,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仅有聪明才智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坚强的意志。所以,要使中小学生具备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最终取得成功,必须磨练他们的意志。
(五)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知识和方法
知识就是力量,是战胜一切艰难挫折的保证。湖北武汉一个小学生被人贩子绑架拐卖到河南,后来又转卖到河北,他凭着勇敢和智慧,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又回到武汉自己父亲的身边,就是因为他具备一定的地理交通知识和生了病如保处置的常识。
三、中小学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组织两个学习,即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
除了学习各学科相应的知识外,通过课内外阅读,讲故事,看电影、电视和录像等多种形式,学习古今中外不畏艰难挫折的名人事迹,从他们身上得到教育和启发;同时,开展一些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逐步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信念,培养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开好三个会议
即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成绩;找出缺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互相取长补短,增进团结;定期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他们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畅谈对理想人生的感悟,不断总结,共同进步;定期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三)开展学生心理咨询
通过谈话、讨论等形式,针对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碍性问题,进行耐心地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创设挫折情境
学校、家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挫折情况,如军训、野炊、各种竞赛、劳动、做家务等,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洗去养尊处优的习气,培养吃苦的精神,磨励坚强的意志,逐步增强承受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
作者简介
王清福(1973.5—),男,汉族,籍贯:河南潢川县,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潢川县黄寺岗镇中学,研究方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师校本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