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婚礼的婚姻,你能接受吗?

2019-08-07周公子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会婚礼仪式

周公子

最近,赵丽颖和冯绍峰升格当上爹妈了。从宣布结婚到孩子出生,他们前前后后只花了5个月,官宣照片也只有红本本和民政局的结婚照。

这么简简单单地结个婚,自然,粉丝是嫌不够过瘾的,纷纷留言问:“啥时候补办婚礼啊?”有人还把伴郎伴娘的名单都拟出来了,说得好像人家明天就要办似的。也有粉丝不以为然:“两个人过得开心就好,干吗非得办一场婚礼给你们看啊?”

当然,赵丽颖和冯绍峰会不会补办婚礼,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而粉丝的讨论却折射出大家对于“婚礼”的分歧:婚礼是婚姻所必须的吗?没有婚礼的婚姻,你能接受吗?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婚姻与家庭》杂志在几大平台进行了调查并回收到2176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非得要一个婚礼”的受访者略占大头,达到55%;其余45%的人则表示,没有婚礼的婚姻,他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需要婚礼,因为我们需要仪式

问:你不能接受“没有婚礼”,理由是什么?

答:A、一开始就没有仪式感,好像婚姻没有分量 84%;B、对长辈没法交代 10%;C、其他原因 6%。

婚礼是一个仪式,而仪式正是人类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表示需要婚礼的55%受访者中,超过八成的人认为“没有婚礼,婚姻就没有分量”。这恰好说明,婚姻这样的大事会触发当事人内心很多复杂的情绪。所以,他们需要一个仪式来调整自己的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最好的状态与伴侣共同展开一段新的生活。

那么,婚姻会触发当事人的哪些情绪呢?

☆ 丧失

虽然婚姻自古以来被视为喜事,但“有得必有失”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对男女收获了爱情,同时就要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比如单身的生活和父母的庇护,这些丧失是令人不快的。所以,大家需要通过婚礼来处理它们。

西方流行的“婚前派对”就是一个著名的仪式。英国的威廉王子在迎娶凯特王妃之前就按照传统举办了“婚前派对”,邀请一众好兄弟喝酒狂欢,庆祝最后的单身时光。在舞蹈、香槟和欢声笑语之中,“告别自由身”似乎也变得很容易接受了。

而在中国,人们更习惯通过婚礼来处理“和父母的分离”,并创造出许多风俗,比如“哭嫁”。女儿从上花轿开始哭,一哭到底,宣泄离开父母的哀伤,以示不忘养育之恩。这种风俗曾如此普遍,以至于现在,我们依然能找到它的遗痕。不过,现代人毕竟从容了很多,特别是在城市,新婚夫妇告别父母的仪式更多是“倒茶和敬酒”,大礼行过,牢记嘱托,小夫妻就要踏出家门,正式过独立的生活了。

☆迷惘

婚姻会让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产生巨大改变,特别是对于初婚和未同居者来说,尤为如此。

在古代,婚姻会给女子带来很多挑战,例如要面对完全陌生的夫婿;自身没有地位却要寄人篱下;生育孩子是一道鬼门关,万一生了女儿,还会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所以,古代女子看待婚姻,内心常常是充满未知甚至恐惧的。

到了现代,结婚固然没那么可怕了。但全球离婚率日益走高,大家对婚姻的期待很高,失望也大,谁都不敢给未来打一张包票,拍胸口说:“一定能白头到老。”婚姻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迷惘”之感也在所难免。

正因为“迷惘”总是与婚姻的喜悦相随,所以,人们也创造了很多仪式来处理它。比如结婚要说各种好话,就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在珠三角地区,新娘子梳头时,喜婆都要唱一首《上头歌》: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一首歌唱下来,唱得新娘子心定了,觉得冥冥中获得保佑,终身有靠,这样她出门时,脚步就会自信许多。

☆补偿

婚礼是一个喜悦的时刻,也是一个风光的时刻。在结婚的那一天,就算是平时默默无闻的人都会摇身一变,成为注目、欢呼和祝福的焦点。他们会穿上华服、坐上婚车,在宾客簇拥之下步入婚姻殿堂。那份荣光,就如瞬间化身王子公主一般。如果一场婚礼办得特别经典、有创意,未来还会被人谈论5年10年,新郎新娘也因此感到面上有光。

正因为如此,把婚礼视为“一辈子就风光这一回”的大有人在。有些婚前过得特压抑的,结婚时就希望扬眉吐气;婚前爱得躲躲藏藏的,结婚时尤其希望昭告天下;婚前过得紧巴巴的,结婚时也希望身披礼服,过一下女王的瘾吧。

这些补偿心理都是人之常情。所以,無论风俗如何改变,支持举办婚礼的人总有不少。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婚礼的婚姻是不完整的,没有婚礼的人生也是有遗憾的。

没有婚礼,不等于没有仪式

问:你能够接受“没有婚礼”,理由是什么?

答:A、婚礼是办给别人看的,我不在乎 78%;B、我不喜欢被人当猴耍 11%;C、其他原因 11%。

摆酒宴这类大型的结婚仪式,一般被认为是很高兴的事,但为什么有人会不感冒,甚至反感呢?

☆他们选择了别的仪式

很多不摆酒宴的人会说:“我可以接受没有婚礼。”但实际上,他们也是有结婚仪式的。

一般意义上的“仪式”由4部分组成:当事人(新郎、新娘)、见证方(证婚人、公证员、苍天大地)、礼仪(领证、交杯酒、交换信物、摆酒宴)、日期(用来定纪念日,万一忘了,你知道什么后果的那一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摆酒宴可算是一种结婚仪式;请亲友吃饭、旅行,甚至扯个证,买床大红被子回家一铺,也算是一种结婚仪式,也是“婚礼”,同样具备上面所说的种种心理功能。只是,当事人出于现实与个人的喜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而已。

☆他们的体验特别差

摆酒宴这类大型的结婚仪式,其实也是一种长时间的压力刺激。筹备阶段,你会忙得焦头烂额,整天为订酒店、定宾客名单座次等大小事务伤神;行礼时,你会成为万众焦点,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这也跟“被放在炭火上烧烤”差不多;礼成后,高昂的账单、凌乱的居室,一大堆事都在等待精疲力尽的你去应对和收拾。

所以,举办婚礼也是一个焦虑、劳累、尴尬、紧张、无力感很重的心理过程,有些人会烦,会害怕,会觉得举办婚礼很虚荣,也会担心被人当猴耍。当他们的体验特别差时,“拒绝举办大型婚礼”就会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这些人会选择一些压力比较小的仪式,比如买婚戒、拍婚纱照、二人烛光晚餐、去七星级酒店住几晚等,宁愿让这个婚结得安静而自在,也不肯去操那份心。

说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要不要有婚礼”这件事,看似是一个结婚时才需要聊的阶段性问题,但实际上,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三观和原生家庭的状况,是我们了解伴侣的一个窗口。对于婚礼分歧很大的伴侣,在日常事务上也会产生很多冲突。所以,你们在刚开始交往时,不妨谈一谈对于婚姻、婚礼等问题的看法,看你们的憧憬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自然是性格匹配、门当户对、未来可期了。如果不一致,你们也还有时间去沟通和调整,总好过拖到婚前再来吵吵嚷嚷,那就未免太晚了。

猜你喜欢

人会婚礼仪式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早餐吃够 人会更瘦
仪式感
仪式感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流绚夏日
为什么有的人会说梦话
Talking strategies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