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身心合一的“棋王”王一生

2019-08-07侯雪慧

世界家苑 2019年6期
关键词:棋王

侯雪慧

摘要:《棋王》通过写王一生与九人同时连环大战的场面,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专注忘我的棋王,一个处纷繁的乱世却追寻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的高尚品质。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既有道家的超脱旷达又有儒家的执着进取,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民族文化所孕育的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

关键词:道家文化;身心合一;棋王

20世纪60年代末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文学上表现为“寻根文学”。“寻根”体现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以及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阿城的《棋王》正是“寻根小说”中比较有影响的一部,被人称为“集儒道于一体”的“文化寻根上乘之作”。阿城的《棋王》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

《棋王》中的人物形象王一生,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棋王。单从人物名字上就有其深刻的内涵。道家理论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棋王,被称为棋呆子的王一生已经和道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他的名字里就蕴含着道家思想。道家文化追求无为而治,以此达到身心合一,或者说天人合一的境界。棋王王一生也是一个追求身心合一的人。在动乱的社会底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王一生,吃成了他的首要追求,除了吃,就是追求身心的统一。于是,王一生以“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来排遣内心的忧愁。

1 追求身的满足

在《棋王》中,王一生是一个对吃极其虔诚的人,这是他追求身的满足的一面。如小说中对吃的描写,王一生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为了满足生的需求在那个时代的王一生在物质极度匮乏下,吃得极其精细,吃得极其虔诚。在动乱的年代,吃成了首要的追求,身的满足是前提,且看人物如何,吃中自有乾坤。衣食是人生存的根本,作为棋王的王一生,首先是一个人,他和那个年代众多的人一样是平凡的,但是王一生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王一生秉承母亲一直,先要有吃的,才能好好活着,不然哪来精神的满足。因此,在读《棋王》时,能够深深体会他如此认真执着的吃是有一定道理的。

2 追求心的满足

王一生不仅对吃极其虔诚,对身心的追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文中,王一生说,何以解忧,唯有下棋。文章末尾,借“我”之口指出,衣食为本,自有人类,就是每日在忙这个。可囿在其中,终于还不太像人。对于王一生来说,不仅要有物质的满足,还应有精神的追求。在下棋中,王一生追求精神的满足,追求道家的身心合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他执着于下棋,到处找人下棋,可在车轮大战,九局连环中,面对老者的要求,他竟然答应和棋,可见王一生自有他的淡泊名利的一面和执着进取的坚持。他酷爱下棋,执着于下棋,和不同人下棋,但他下棋不仅仅是赢得名次,最重要的是他棋道中蕴含的道家思想。王一生的出场就已经与众不同,在车站这个乱的不能再乱的地方,王一生处乱不惊,安静的呆在棋里,以他独特的人生哲学寻求人生的特立独行。生在乱世,内心无比平静,又有老者传授棋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者正是牵动文章开展的伏笔,最终王一生凭借个人对人生的体验和独到的领悟力寻求淡泊和自由,最终达到天人合一,超凡脱俗境界。在文章结尾,九局大战中,文本中老者对王一生的评价让我在整本书阅读中产生的困惑一扫而空。棋艺能够造势的王一生融汇了道家的淡泊与儒家的执着,古今儒将,也不过如此。通过侧面描写表明王一生讲求棋道,有老庄的淡泊超脱,有儒家的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棋艺精湛。结尾王一生呜呜地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还要有点精神才叫活着。”借王一生之口,传达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人除了衣食之外,还要有精神的追求。

3 追求身心合一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无不为,正如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方面一样,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达到天下太平,同样的,作为下层穷苦人的王一生,在追求精神境界时必然有所为,有所不为。他的有所为就是不断找人下棋,不断找人对战,执着的进取,达到棋艺的高超。但是他的境界又是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在与老者对弈时,他能够淡然的和棋。在九局连环中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与老者安静的下棋,展现了一个像棋魂一样专注,坚定执着,超然物外,身心合一的人物形象。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民族文化孕育的棋魂。在中国道家文化里,我们熟知的有庄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超脱;也有后来的列子的安贫乐道,不慕名利。有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王一生在下棋时的身心合一与淡泊名利,深深契合了道家思想。这正是身处乱世的王一生非同一般的地方。在动乱的年代,文化的寻根尤为重要,《棋王》正是作家王蒙在民族意识形态下对精神寻根的深思,立足传统文化,这也是《棋王》作为寻根文学代表之作的根源所在。

4 道家文化孕育的棋王

棋王王一生,与道家文化有不解之缘,这一人物形象使王一生有别于文化寻根创作背景下的主人公,在道家文化孕育下的王一生,虽然被叫做“棋呆子”,但他的思想是极其自由的。小说结尾,王一生呜呜的哭着说:“妈,儿今天明白事儿了,人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这一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东西”已经不单单是下棋这么单纯了,而是在满足了身的追求后内心的精神之追求。媽,正是传统文化的发声,这个正是寻根文学所追寻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诉求。

一篇《棋王》带我们领略棋里人生,以棋观人,感受传统文化,体会主人公王一生的身心合一,超脱旷达。道家文化孕育下的棋王,棋品与棋道融合,在动乱的俗世中,依然保持身心统一,宁静自由,儒家的执着进取,集儒道于一体。这正是棋王中的棋里乾坤。

在动乱的社会,依然保持自身的淡泊超脱,追求身心合一的王一生是难能可贵的,这一人物形象下棋时的专注执着于当时动荡的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在 现如今的社会,又有几许人能做到淡泊超脱,身心合一。这也是“寻根文学”中一个引人深思的人物。

在品读《棋王》节选时,通过对整本书的阅读,体会了道家文化孕育的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在课堂解读王一生时,我抓住王一生的精神追求,分析棋王王一生既追求淡泊旷达又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通过分析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体会王一生下棋时的专注忘我,体会王一生身心合一的人物形象。再通过本文独具特色的场面描写,运用微课展示的形式,体会场面描写的精彩。为了让学生更深层的体会本文主旨,通过侧面描写,借老者之口将王一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出来。还有文中的我作为旁观者的心态,最终揭示了衣食之外还有精神的追求,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最终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青田县温溪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棋王
我和棋王过招
棋王不出门
超级棋王
“《棋王》的文化寻根意味”之质疑
浅谈“陌生化”理论在《棋王》中的体现
阿城的《棋王》对传统文化的“背离”
王琳娜先负赵冠芳
孙勇征先负李锦欢
棋王
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