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篇

2019-08-07许陈陈

记者摇篮 2019年6期
关键词:南仁东王继才楷模

许陈陈

【摘 要】近期,“学习强国”APP强势登录,广大党员同志通过该平台看要闻,了解两会,学新思想,明历史,长知识,知晓时政综合,紧跟党的步伐,不断武装思想。本文以“学习强国”APP人物版新时代楷模部分人物为例,通过新闻美学的真、善、美三个角度分析,探讨新闻美学中关于人物审美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学习强国”   新闻美学   真   善   美

“学习强国”APP实时更新,把握时代脉络,紧跟时代气息,以其独特设置形式和方法为广大党员、受众展现党的新思想新征程。在“学习强国”的新闻美不断展现的今天,人物版的新时代楷模设置版块,以其真实,引人向善,以发现美的视角向我们展现新时代里那些值得歌颂和赞美的人。

一、以真作基石,还原平凡的生活

新闻宣传,要有求实的精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就美学中的真而言,它是指客观事物自身变化、发展的规律,真是美的基础。新闻美学的真实是生命也是源泉,我们通过记者的报道了解真实,同时以新闻美学真实还原生活本来的模样,让受众了解新闻人物真实的状态。

打开“学习强国”人物版,画面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位为中国“天眼”燃尽一生的时代楷模南仁东,从壮年到暮年,从健康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罹患肺癌,乃至手术伤及声带,一直都在“中国天眼”的工作一线。他原本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待遇。他原本可以选择安逸和舒适,但为了最初的朴实想法,20多年选择为中国的“天眼”事业踏遍大山里的上百窝凼,经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呕心沥血,为国家和人民建造国之利器。尽管患病,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舟车劳顿身体不适,他依然坚持亲眼见证自己耗费20多年心血的大科学工程的落成。这位平凡世界里并不平凡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以其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科学探索精神,坚守和创新勇攀世界科技的高峰。

守岛就是守国的新时代奋斗者王继才,在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开山岛,以钉钉子的精神一守就是32年。开山岛——一座离江苏省连云港燕尾港12海里的弹丸小岛,岛虽然小,却是交通要道。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多少人在岛上来了又走了。在接到组织安排上岛前,王继才已在苏南一带打工几年,妻子家中殷实,生活过得也算舒适。与前人不同,他们选择留下。王继才夫妇在咆哮的风浪中,过了十多年半饥半饱的日子,点了20多年煤油灯,喝了30多年雨水,在这样无比艰苦的岛上驻守下来,以默默坚守和拳拳赤诚写尽再真实不过的守岛生活。

王逸平与病魔抗争25年,研发新药造福数千万人。王逸平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以丹参乙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研制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临床实践证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切实为患者谋福祉。

1993年,30岁的王逸平不幸被确诊患有克罗恩病,然而他将工作作为抗争病魔之药,用工作支撑自己跟时间赛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们在整理王逸平办公室遗物时,发现了一本记有185篇日记的工作手册,里面是王逸平记录的自己2009年以来疼痛42次、便血6次,头晕、腹泻更多的病情发作和用药情况。他舍身忘我、服务人民,为研究新药,拒绝来自外界的诱惑,十年攻坚克难,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新药。王逸平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致使丹参多酚酸盐的问世造福2000多万名患者。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高举旗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肩负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明辨是非、沟通世界的职责和使命。“学习强国”的应运而生,以最新最快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时代楷模身上最真实的故事,将这样一批人展现在当代党员和人民的视野里,以他们身上发生的点滴故事,汇成生活中原本最平凡却又最不平凡的真实。

二、以善作灵魂,叩响时代的强音

善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追求的对人有利有用的功利价值,善是美的灵魂。通过新闻报道,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弘扬正气,追寻中国之善作魂,人心之善。

南仁東、王继才夫妇和王逸平以“善始善终”的精神向人们昭示为人、做事贯彻始终的认真态度,以善念起,而方得始终。南仁东、王继才夫妇和王逸平之善从不慕名利而来,南仁东的回国之念,为国之心视为善;王继才夫妇的守岛就是守国之念视为善;王逸平潜心研药造福百姓之举视为善。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们以平凡之举展现为人、做事的初始和终极状态。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一生谱写善的至纯之意。

在新中国相册里,展现的“蓝鲸一号”可燃冰钻井平台,大庆油田60万吨乙烯生产装置、上海高桥石化等,它们是先进中国发展的一角,是推进国家发展,秉承造福人类,以善作魂的中国人的努力。“一带一路”,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商、共建、共享,将善的种子播种生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之传统美德,善作魂在于不为一己之私,而在为国为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新时代人物审美,让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楷模的为国、为家、为民的善始善终之举,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将至纯至真之善用心用行播种。

三、以美作向导,情牵社会的引领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三大价值,它们相互统一,又各有独特的内容,新闻美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展现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让我们感知美不是在真善之外附加上去的东西,而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

新闻的快速传播让我们了解南仁东、王继才夫妇和王逸平的真实故事,让我们感知时代楷模身上善的始终如一,这是对人物及新闻事件的审美。他们的美建于真和善的基础之上,南仁东的美在拳拳爱国之心,不为安逸生活所留念,毅然回国的浓浓深情;王继才夫妇的美在甘于清贫,将一生奉献于守岛即是守国的赤诚与坚贞;王逸平的美在潜心钻研,病魔缠身却始终如一坚持新药研发的科学精神。新闻美学的人物之美是真、善、美的集结,最美的故事和最美的人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学习强国”APP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时政学习、把握时代气息、牢记使命和责任貫穿到每位党员、每位受众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之中,以小、快、灵的方式贴近群众做新闻,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渠道时刻保持畅通,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舆论引导通过新闻报道,弘扬社会正气,让我们深刻领会到真善的形象体现,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之美。

美是一种坚守,是一种责任,这份美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面貌,是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时代之美,是引领社会的真正风尚。以人物美为模范,新闻美学正是教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新闻之美的价值方向,去感受时代楷模的人物美与人性美,让我们深知最美中国需要最美中国人来创造。

四、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意义

新闻美学的人物审美,无论是从新闻工作人员还是受众的角度,事实上都是一次发现美的过程,发现它所承载的中国之美,不断发现创造中国之美的中国人民。

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新闻工作人员的求真务实精神,将真实的中国时代楷模故事讲好,发现来自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的传统之美、新时代之美;而作为受众的我们,通过这样一批爱国敬业的时代楷模,学习坚守奋斗,不忘初心,以真作基石,以善作灵魂,以美作向导,身体力行践行中华美德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以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和指导自己行动,从新闻里的时代楷模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里找寻真、善、美,找到人性的美好,从而更好指导实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立斌.新闻美学论纲[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16一17;

[2]金鑫.新闻采编工作中新闻资料的作用[J].视听,2015(6):104;

[3]黄勇军.新闻采编的美学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5(6):51;

[4]田孟龙.新时代电视新闻中平民化视角运用的创新思维——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为例[J].新闻传播.2018(01);

[5]田孟龙.电视新闻中平民化视角的运用与实践——以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电视新闻作品为例[J].新闻传播.2017(23);

[6] 叶子.增强创新意识——兼评1992年全国获奖电视新闻[J].现代传播.1993(05);

[7]李亚军,弥建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评价标准的进路与方向——兼论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评奖改革[J]. 编辑之友.2017(03);

[8]叶家铮.电视新闻作品印象[J]. 中国记者.1997(11);

[9]薛涛.电视新闻口导:浓缩事实的精华[J]. 视听界.2011(05);[7]于佃英,李元.空镜头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J]. 青年记者.2006(08).

猜你喜欢

南仁东王继才楷模
守岛就是守国——女儿眼中的父亲王继才
话剧小岛往事
王继才 瞭哨抛家赤胆琦
南仁东 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南仁东用心血铸造“天眼”
【时代楷模】
爱国奉献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