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微企业园建设要避免三大误区

2019-08-07赵韵雯梁靓

浙江经济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微园区建设

□赵韵雯 梁靓

为精准服务小微企业、有效破解共性难题,建议深化小微园建设,重点提升统筹规划、运营管理、配套服务以及要素供给水平

小微企业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把小微企业作为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量大面广,产品创新难、项目融资难、人才招引难等共性问题突出。为精准服务小微企业、有效破解共性难题,笔者建议深化小微园建设工作,重点提升统筹规划、运营管理、配套服务以及要素供给水平,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发展趋势与难点

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浙江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工业企业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发展动力持续提升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暴露了产业低端、融资困难、发展不规范等发展难点。

三大发展趋势。2018年浙江小微企业年度分析报告显示,小微企业正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小微工业企业创业活力亟待释放。受制于发展空间,2018年新设小微工业企业数量增速不快,同比增长5.0%。二是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政策背景下,全省全年新设数字经济小微企业3.2 万家,同比增长32.2%,累计数量达到14.5万家,占小微企业总数的8.9%。十大传统制造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注销小微企业6505 家,改造提升效果显著。三是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动力持续提升。创新型主体数量进一步增加,全省全年新认定科技型小微企业9736 家,同比增加20.7%。创新投入进一步提高,规上工业小微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38.8%,增幅比上年增加了16.9个百分点。

三大发展难点。浙江小微企业主要面临产品创新慢、项目融资难、人才招引难等诸多限制因素。一是产品创新难。小微企业由于利润有限、资金有限、开发实力有限,存在“想创新不能创新,敢创新不会创新”的难题,走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的成本高、代价大。二是项目融资难。小微企业由于可抵押资产少、信用评级低、风险等级高、生命周期短等特征,银行的针对性业务少、授信额度低、利息成本高、审核条件严。大量小微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获取借款,贷款相对容易但成本却大幅上升。三是人才招引难,比起大企业,小微企业缺招聘渠道、缺现代管理、缺成长平台、缺配套服务,可以用高薪引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人才缺失成为遏制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极大瓶颈。

打造小微企业园的重要意义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化、规范化、数字化的小微企业园,有助于破解“低散乱”小微企业的发展之困,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有助于促进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平台。小微企业园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点平台,也是加快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加快建设和提升小微企业园,不仅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动能,还有利于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显著提升小微企业孵化成功率。同时,打造小微企业园有助于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用地紧缺、人才流失等发展难题,聚焦服务供给,提升服务功能,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最终通过集聚、规范、安全、创新、绿色和提升发展,培育小微企业发展新优势。

块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小微企业园是实现小微企业产业链整合与块状行业整治提升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小微企业园的统一规划布局,有利于突破小微企业生产场地与发展空间限制,提升园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效率和土地空间集约利用率。同时,由小微企业合力构筑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群,可以有效支撑“块状经济”向特色化、规模化、规范化转型发展,发挥“无形大工厂”式的区域规模优势。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小微企业园是践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小微企业园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载体,为各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机制,注入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活力,点燃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培育了区域经济赶超发展的新动能。

小微企业园建设应避免三大误区

从起步较早的地区和已经建成运营的小微园来看,小微企业园需要避免以下误区:

“见缝插针”的建设。在新建小微园选址上,缺乏统筹规划,“有一个建一个,能建一个是一个”。部分园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没有形成整体统筹。在园区土地招拍挂、开工建设之前,缺乏“标准地”的理念,部分地区对产业类型、入园贡献、运营服务等未加约定,为后续引培企业、园区管理等留下一定隐患。

“低质低效”的运营。部分园区为工业地产、企业联建形式建设而成。工业地产停留在初级的“建设—销售—招商”模式,处于“小微企业厂房集聚地”阶段,企业联建的小微企业园处于“小微企业小区”阶段。由于缺乏运营经费保障,公共设施和生活配套缺乏,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小微企业的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

“自由散乱”的引培。部分企业作为园区招商方,出于完成招商任务和销售任务考虑,放低企业入园门槛,入驻企业“鱼目混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等问题也“集中入园”。在政策支撑上,用地保障、金融服务、财税政策等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会导致部分企业在入园后逐渐走回粗放发展老路。

小微企业园提质的重点方向

强化统筹规划,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工业园区等平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高水平开发建设各类小微企业园。在顶层设计上,引导各地政府做好相应的行业、产业分析与发展指导,鼓励园区走因地制宜、产业细分的专业化路线,杜绝不考虑实际情况的盲目乱建。在园区规划上,在对各个小微企业园底数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综合考虑小微企业园可获取的各方资源优势,对该园区空间规划、园区建设、运营管理作出科学指导。

强化配套服务,提高园区运营水平。完善小微企业园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和做强做优提供良好环境。在企业服务上,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向小微企业园延伸覆盖,向入驻企业提供融资管理、股权交易、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在功能配套上,通过第三方平台服务商的引进,为企业员工提供住房、商业、医疗、文体等各类生活保障服务,落实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注重园区的数字化改造和运营,提升小微企业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强化要素扶持,抓好企业培育提升。加强入园企业的培育提升工作,在土地资源、融资服务、技术创新、财政税收等各方面予以政策扶持。打通小微企业园创新成果转化通道,引导小微企业以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的集聚效应。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亩均论英雄”等工作,在整治和淘汰落后低效产能的同时,对发展成效突出的小微企业园区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力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各类科技、工业扶持基金向小微企业园倾斜。

强化综合评价,完善园区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小微企业园绩效评价工作,抓好试点示范。针对政府推进工作与园区建设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制定小微企业园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对亩均产出效益高、孵化培育成效突出地区予以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运营效率不高的地区酌情扣减资金,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力争通过省与地方联动,重点打造一批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升级版小微企业园,抓好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猜你喜欢

小微园区建设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小微企业借款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