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消费潜力 提升消费水平
——当前浙江消费领域发展状况分析
2019-08-07许明娟王小剑
□许明娟 王小剑
消费主导时代来临,浙江要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从消费端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持久动力
我国已经进入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一个消费主导的时代呼之欲出。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将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解决供需矛盾,从消费端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持久的动力。近年以来,浙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内需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消费稳定增长,总量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零售业态融合趋势明显,市场供给方式加速创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消费领域主要特点
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浙江居民消费结构已经转向个性化、品质化和服务消费,转向更加生态、绿色、安全的发展型消费。2018年,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7.1%和30.3%,已经达到和接近发达国家(地区)的消费结构。今年以来,浙江发展型消费特征明显。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2019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46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零售额2178亿元,增长9.1%,比4月提高1.6个百分点。1-5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336亿元,增长0.5%,增速比1-4月提高2.3个百分点,得益于“国六”实施前汽车经销商的优惠促销力度,释放了部分购买力,为今年以来首次转降为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据测算,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3%,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日益增强。
消费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持续广泛渗透,电子商务、网络约车、互联网金融、在线医疗等一批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发展势头异常迅猛。这些新兴业态在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释放了消费潜力,拉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据国家统计局反馈,2019年一季度,浙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2%,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2.7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5.2%。作为新兴业态的电子商务近年来在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乃至精准扶贫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
乡村市场占比稳步提高。随着农村网络、物流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村电商的后发优势也正在显现,市场交易规模飞速扩张。2018年,全省累计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78万个,覆盖68.2%以上的行政村,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共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667.6亿元,增长31.9%,增速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浙江农村电子商务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有效激发农村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也成为融合城乡发展、推动振兴乡村的重要载体。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乡村市场占比逐步提高。2019年1-5月,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9.5%,增速高出城镇市场1.2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0%,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
升级类消费品销售加快。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明显快于其它商品。2019年1-5月,限额以上单位书报杂志、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和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速为50.6%、21.5%、15.9%和13.4%,分别比限额以上单位增速快45.2、16.1、10.5和8.0个百分点。在部分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的同时,反映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的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1-5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13.5 亿元,增长13.7%,增速比1-4月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猪肉、鲜瓜果和干鲜瓜果类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基本生活等多数商品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服务消费需求旺盛。餐饮收入增长快于商品零售。2019年1-5月,全省餐饮收入增长10.0%,增速高于商品零售1.7个百分点。居民用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资料,2018年浙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3760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71元)的比重为46.7%,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体现了浙江城乡居民消费正在持续升级这一特征。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16711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8141元,比上年增长14.8%。
消费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从2002年的5700.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6457.8亿元,年均增长14.0%。尽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较多,潜在购买力较强,但多数储蓄是为了防病、养老、子女教育、买房等不时之需,并不能形成即期有效需求。影响扩大消费的主要原因有三大因素:
看病贵。高价位的药品和医疗服务费使居民家庭的医疗支出增加,已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负担之一,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困。2018年,浙江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059元,同比增长21.4%,比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12.6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加快建设过程之中,但农村社会保障还较为薄弱,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保障预期存在着不确定性。
高负债。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看,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住户贷款增速为18.2%。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17.8%,比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高4.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房价过快上涨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总体依然是居高难下。高房价不仅增加了居民的生活成本,削弱了消费能力,而且还增强了支出预期,挤占了居民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影响到正常的消费行为,使巨大的消费潜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成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约束因素。
财富缩水。浙江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预期不强,目前实际利率为负数,5月CPI同比涨幅为3.2%,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5%,比CPI低1.7个百分点。股票市值缩水、股指低位徘徊,投资者损失较大,多数投资者普遍感觉个人财富缩水。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持久性收入预期不佳,使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和保守,影响居民持久消费性支出的增长,不少居民捂紧了钱包,逐渐回归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过日子的境况。
图/张杭
提高消费水平需要多措并举
加大有效供给力度,让居民“想”消费。要加大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供需结构不匹配、产业低水平重复过剩与高品质产品短缺并存是当前存在的一个较突出结构性问题。更好满足和培育消费需求特别是中高端消费,必须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激发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多渠道增加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要加大服务消费供给力度,加大个性化、多样化的新型消费供给力度,满足新型消费供给需求。要根据不同的消费层次开发贴近消费需求的产品,创新产品供给,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只有创新消费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居民“想”消费。
继续增加收入,让居民“能”消费。收入决定消费,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是拓展消费空间的关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多措并举,继续鼓起居民的钱包。进一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通过初次收入分配和二次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振全体居民消费信心。要始终把就业问题放在首位,促进各类群体就业,通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居民有能力消费,从而使需求潜能转变为现实消费,以带动经济发展。要完善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收入比重,为扩大消费、提高消费贡献率奠定基础。继续努力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在城市,要打破行业垄断,进一步使收入透明化;在农村,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居民“敢”消费。要继续加大社保投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在合理确定保障水平的同时,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广大劳动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覆盖到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城乡广大劳动者;积极推动城乡分设、地区分割的社会福利体制均等化,积极推进教育、医疗体系改革,加速保障性住房建设,降低城镇居民住房支出等,减轻或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消费。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消费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消费潜力的释放。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居民消费意愿。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要着力创新鼓励消费的政策,拓宽消费领域。鼓励绿色、低碳、环保消费,促进绿色、低碳、节能、健康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发展。要积极引导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要加快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合适的消费品,进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