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跨境非法劳动力流入分析
——以季节性砍蔗工为例

2019-08-07何有良陈燕丽

广西农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甘蔗劳工

何有良 陈燕丽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2.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南宁 530007)

1 前言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就业岗位、工资水平、职业发展空间形成梯度,劳动力为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更好的就业岗位和更有利的职业发展空间,必须通过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从而改善自己的发展环境。”(拉文斯坦 E.G.Raven Stein,1889)[1]。“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在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和部门之间出现,经济刺激、就业机会、发展空间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因素”(舒尔茨,1962)[2]。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劳动力向有更高收入、就业机会、发展空间的城市转移,劳动力流动一是扩大了劳动力就业岗位、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和职业发展空间;二是降低了劳动力流入地的工资上涨速度,提高经济效益,推动流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三是降低了劳动力流出地的就业压力,促使劳动力流出地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福利,缩小地区之间工资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以减少劳动力流出;四是通过流动劳动力寄回工资,使流出地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五是劳动力在流入地的工作、学习、发展也将会通过各种途径回报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刘易斯,1966)[3]。但外部劳动力流入,会导致流入地劳动力供给增加,形成工资提升的压力,导致流入地劳动力的抑制,往往采取限制性措施防止外来劳动力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干扰[4]。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国内劳动力流动的进一步延伸,最早的大规模国际劳动力流动是与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开发联系在一起。现代国际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是和经济全球化结合在一起(Wallerstein,1989)。由于劳动力流入在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流入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就业能力低,则会出现犯罪率上升,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困难,造成当地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上升,与当地人争夺就业机会等问题,因此发达国家对流入的劳动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与此带来的就是国际非法劳动力流动问题。

国际非法劳动力流动问题在发达国家(美国、欧盟、中东、日本、韩国等)不同程度存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发展程度的差异,也逐渐出现了国际非法劳动力流动的问题。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周边朝鲜、蒙古、东南亚国家的缅甸、老挝、越南要高很多,而且政治稳定,因此成为周边国家非法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区域。由于政治的敏感性,国内非法劳动力的研究极少,报刊媒体的报导也比较少,主要有广州地区的非法非洲劳动力、越南非法劳动力等。

广西与越南有长达1020km2的边境线,跨境地区主要民族为壮族(越南称为岱依族、侬族)、瑶族。在历史上,这些民族跨境居住,语言、习惯、风俗、社会生活习惯一致,通过婚姻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等社会交往方式开展劳动互助、经济来往、文化交流等。为推进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开发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边境地区中越两国均实施一些有利于边境地区居民跨境生产经营社会活动的优惠政策。充足的便利条件和广西经济相对越南的发展水平优势,导致越南边民进入广西境内从事经济活动非常普遍,在边境口岸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越南籍工人。但我国边境管理规定,越南籍工人必须申请边民证,只能在边境口岸一定范围内活动、务工。随着边境口岸地区越南籍劳动力不断涌入,就业竞争压力扩大,部分越南籍劳动力开始突破我国边境管理的限制,非法进入广西内地从事非法务工。

2 广西边境地区的季节性非法越南砍蔗工现状

广西已经成为全国最主要入境地区,由于靠近边境地区,交通、语言、文化习俗的便利使广西成为越南非法劳动力流入的主渠道。在广西的越南劳工主要有两种,一是临时性的主要是在边境地区的东兴等边境县市区从事商业、餐饮食服务业、企业务工等工作,还有少量的从事违反法律规定的黄、毒、私行业;二是大规模的到广西甘蔗种植区从事季节性的甘蔗砍伐工作,规模比较大,范围比较宽,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非法流入。到广西从事季节性甘蔗砍伐工的越南非法劳工特点是:

2.1 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

越南非法劳动力进入广西边境地区,从事季节性砍甘蔗工作,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未在中越边境开放后就开始出现,不过当时主要是以帮工的形式出现在边境村庄。据笔者调查了解,1998-1999榨季,广西宁明县爱店镇就有村民请越南亲戚过境帮砍甘蔗。一开始以换工的方式进行,但越南方面能提供的工作量少,换工无法进行,最终只能以支付每天20~30元(包吃住)的价格抵工。随着广西甘蔗种植产业的扩大发展,榨季对甘蔗砍伐工的需求不断扩大,而由于农业收获的季节性、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等原因,导致甘蔗产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一旦外出务工后则很少会再从事农业,导致从事甘蔗收获的工人不断流失,缺额不断扩大,而且工人老龄化程度不断提升,劳动力工资不断提升,如2018-2019年榨季,普通砍蔗工日工资达130~160元,比2015年提高了一倍,导致种蔗成本增加,收入减少。为弥补砍蔗工的缺额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比广西本地工人工资更低、年龄更轻、效率更高的越南籍工人迅速增加起来。由于广西边境地区管理水平不足,以及甘蔗产业越来越大规模的需求,越南非法砍蔗工人不断的从边境地区逐步向广西内部地区发展,已经深入到靠近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三十多个县区市,重点在广西产糖大县区的靠近边境地区的壮族聚居区的宁明、龙州、大新、江州、扶绥、上思等县区,纵深达300多km2,务工人数估计在8万~10万人之间①由于是非法流入,以及数据的敏感性,政府部门没有进行核算统计公布,笔者只能根据调查情况进行估计。。其人数规模、务工时间、务工范围在不断的扩大,甚至形成有组织的流动。在笔者调查的距离边境线150多km2广西扶绥县渠黎镇、江州区驮卢镇、南宁金光农场蔗区,越南非法劳务工已经占到当地砍蔗劳务工总量的20%以上,在一些边境县区的比例还会更高,而且还在不断提升。

2.2 越来越显性化

2006年以前,越南非法砍蔗劳工处于相对隐蔽状态,往往是由边境地区的群众私自从越南境内通过非海关监管通道进入,在边境地区小范围小规模的存在,往往在一家一户砍完甘蔗后就直接结算,并返回越南。随着广西甘蔗产业季节性砍蔗工的大规模短缺,对越南砍蔗工的需求大增,以及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不足,越南非法砍蔗工逐渐显性化。在边境地区的农村中,每到榨季,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处于半隐蔽状态的越南砍蔗工。他们通过家庭、同乡、同族聚集,形成8~15人之间砍蔗团队,由某一懂广西普通话、白话或壮语的领头人担任组织者,该组织者甚至与当地村民有一定的亲戚关系。通过亲戚关系、雇主的介绍,由单户联系型扩大到直接在某个蔗区长期居住型,甚至时间长达二三个月,跨整个甘蔗榨期,往往从一个村连接到另一个村。群体最初由中国村民进入越南私下组织到现在在蔗区的砍蔗工流散地甚至汽车站都可以找到。

2.3 解决了边境蔗区季节性用工需求

甘蔗已经成为边境地方县区市的重要经济、财税来源,但砍蔗季节性强,时间短,劳动强度大,对劳动力需求量高。边境地区的青壮年绝大部分已经外出务工,留在当地的基本为老弱病残,难以承担大量的高强度的农业劳动。而且越南劳务工由于受市场化影响程度低,对收入的要求没有中国砍蔗工人要求高,价格比中国砍蔗工人低10% ~30%,有利于降低蔗区农户的劳动力成本。越南劳务工一般以家族为单位,人数在8~15人这样,团队比较固定,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砍蔗作业,而且熟练程度比较高,砍蔗效率较高。越南劳务工由于非法的身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而被举报遣返,行为比较低调,一般不张扬,干活比较卖力,蔗区雇主普遍反映越南劳务工比中国工人吃苦耐劳,干活效率高,团队纪律好,价格低,效益高,通常情况下都愿意首先雇用越南劳务工。

2.4 越南砍蔗工由于处于非法务工状况,权利受损时难以得到保障

中国的政策是完全禁止越南低端工人到中国务工,越南砍蔗工只能处于非法流入状态,一旦被发现,必然被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遣返,甚至被没收务工所得和罚款,因此越南砍蔗工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闹出纠纷,被中国政府部门介入。一些中国不良村民就借此机会,压榨越南砍蔗工人,如拖欠工资、随意压低工资、或在结算工资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导致越南砍蔗工被遣返而不支付工资等。越南砍蔗工也有以中国雇主非法雇佣外国工人来要挟中国雇主的。近几年来,越南砍蔗工和中国村民已经发生了几十起纠纷案件,其中以2015年江州某镇纠纷案导致多人伤亡事件最为严重。

3 越南非法砍蔗劳工跨境非法流动的原因分析

3.1 就业机会是越南非法砍蔗劳工大规模流入的主要原因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甘蔗种植区,甘蔗产量、产糖量均居全国首位的,广西边境地区的三个市(崇左、百色、防城港)的甘蔗种植面积、甘蔗产量、蔗糖产量的比重最大。从表1来看,从2015年到2018年四年间,三市甘蔗种植面积合计约占广西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五分之一强。糖料蔗产量和食糖产量合占广西的40%,全国的四分之一。

表1 三市甘蔗种植面积 单位:万hm2

表3 三市食糖产量 单位:万t

糖料蔗的收获入厂时间从每年的11月中旬到次年的3月底,共4个月,收获期间时间短,需要用工量大且集中,劳动强度大。由于广西的土地平整度比较低,大部分甘蔗地处于丘陵地区,导致甘蔗收获机械化程度不高,占比不足10%,大部分甘蔗收获仍以人工为主。以收蔗2t/人、d计算,仅2017年-2018年榨季,三个边境市收获甘蔗就需要1500万个劳动日,以榨期人均以80个劳动日计算,约需要近20万砍蔗工人。由于砍蔗工作具有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收入低(130~150元/d)的特点,再加上当地的年轻人基本外出务工,只剩下中老年人,砍蔗劳动力严重缺乏,经常出现收获无法满足糖厂需要的现象。而越南砍蔗工人则有组织、生活要求简单(一般要求雇主提供空间住宿即可),加上年富力强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蔗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受到蔗区农民、糖厂欢迎。

3.2 较高的工资收入推动了越南非法砍蔗劳工的大规模流入

在广西甘蔗产区,按人工计算,普通的中国砍蔗工人日均工资约为130~150元,而越南工人往往可比中国低10% ~30%,在近几年广西甘蔗入厂价持续走低(为390~520元/t)的背景下,为获取更高的收益,蔗区农民则更愿意雇佣越南工人。在中越边境地区的越南境内,仍处于农业社会,务工机会少,除少数人能够在边境口岸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外,大部分人则以从事体力运输、体力工作为主,月均收入不足1000元,而来广西从事砍甘蔗工作,一个榨季三个月即可获得在越南一年的收入。因此,越南工人也非常愿意到广西蔗区从事砍蔗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每年越南非法务工人员不断流入,已经成为蔗区的一个普遍现象[5]。

3.3 民族同源、生活便利是越南非法砍蔗工大规模流入广西边境地区的重要因素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都是壮族(越南称为岱依族、侬族)的聚居区,山连山、水连水,历史文化、语言习俗基本一致,族源关系、亲戚关系、婚姻关系大量存在,一国边民到另一国边民,如果用当地壮语交流,一般外人根本看不出是外国人。而且,同民族的心理背景,很容易超越国家的分离,因此最早的越南砍蔗工流入,都是在边境的壮族聚居区,也得到了他们的接待和欢迎。随着越南砍蔗工逐渐大规模的流入,在广西边境地区的壮族聚居区逐渐扩散开来。部分越南人还掌握了当地汉族人的语言,也逐渐得到了汉族蔗农的欢迎。

3.4 机会成本低推动了越南非法砍蔗劳工的违法流入

一是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非法进入中国务工的外国人管理法规,导致中方查处到越南非法务工人员时,除非越南非法劳工违反国内法律,否则不能给予法律处罚,只能给予遣返,或者处罚国内的雇主。二是中越边境地区的出入境通道非常多,越南非法砍蔗工不需要通过海关监管通道就能直接进入蔗区从事砍蔗工作,因此经常出现中方刚把越南非法劳工遣返回国,第二天又出现在中国的蔗区继续从事砍蔗工作,与中方管理部门玩着猫抓老鼠的游戏。三是蔗区村民的隐性保护,由于越南非法砍蔗工弥补了蔗区劳动力不足、降低了砍蔗成本,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蔗农的收益,因此,蔗农、糖厂对越南砍蔗工给予同情,对非法务工给予默认。四是由于政府执法部门无法处罚越南砍蔗工,只能遣返,造成耽误村民的砍蔗工作,或是只能处罚中国雇主,造成大多数雇主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查处采取抵制,导致查处无法进行[6]。

4 建议

4.1 大力推进广西蔗区甘蔗产业机械化

甘蔗产业是广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规模最大,农业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长,是国家重要的食糖保障基地。糖厂则是边境地区县区最重要的财税收入来源之一、也是脱贫攻坚产业扶持中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和到外地打工,留在当地的以中老年人为主,劳动力素质低、劳动力不足成为制约甘蔗种植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机械化是推动甘蔗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如崇左市江州区驮芦镇安定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420户370hm2甘蔗地集约到农业开发公司中,实现了甘蔗种植、施肥、浇水、收割一体化,节约劳动力300多余人。如果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到甘蔗种植大户、农业公司,将三市的甘蔗种植收割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将节省劳动力50万人以上,基本上可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4.2 有计划的引导其它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蔗区来从事砍蔗工作

砍蔗是具有季节性的劳务工作,在砍蔗期间,劳动力平均每个月将获得2500~3500元的收益,而且砍蔗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且在冬季气候比较凉爽时期砍伐,消耗小,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低素质无技能劳动力来说,吸引力是比较大的。通过地方政府有组织的宣传,推动云南、贵州、四川、桂西等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到广西蔗区从事砍蔗工作,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弥补依赖越南砍蔗工的短缺,形成对越南砍蔗工的挤出效应。

4.3 建立越南砍蔗工合法入境砍蔗渠道

就业空间和工资差异,决定了非法务工将长期存在(如墨美、欧非的非法移民问题)。只要广西与越南存在就业和收益差距,必然会吸引越南人进入广西务工。如果边境管理不够严格,打击越南非法劳动力力量不足,越南非法砍蔗工将会长期的存在。与此同时,雇佣越南劳动力也对弥补广西砍蔗劳动力不足、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易梳不易堵,通过中越两国政府合作,建立有序的、有组织的劳务团队,合法的进入广西蔗区从事砍蔗业务。共同负责劳务工的管理、工资谈判、安全保障、合理权益、纠纷处理,有助于降低劳务风险。满足越南工人就业和广西蔗区劳动力需求,实现合作共赢。

4.4 加强边境管理,严格控制非法劳工的流入

一是加快边境地区的监管,建设边境隔离带,控制非法入境渠道,从而有效的减少非法劳工进入中国。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国家立法加强对非法劳工的管理,有效的处罚非法劳工。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针对中国的雇佣非法劳工的雇主,给予严厉制裁,防止非法雇佣。四是加强宣传,对举报越南非法劳务工人的给予奖励,因为越南非法工人在当地因语言差异非常明显,有利于查处非法务工行为。

5 结论

越南籍非法劳动力流入广西蔗区从事砍蔗工作现象已经长期存在,由于就业机会、工资收入水平差异和满足广西蔗区劳动力不足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该问题将难以避免,通过合法组织、有序流动和推动中越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非法劳动力流入的风险。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甘蔗劳工
甘蔗的问题
严阵以待
甜甜的甘蔗
黑熊吃甘蔗
逆境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