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辑】98北京话的几个特点(一)
2019-08-07北京话作者刘一达
《北京话》作者刘一达
有人以为能说儿化韵,再会说几句北京土话,就算会说北京话了,其实,这是把北京话看得太简单了。您从我们在前边讲的那么多有关北京话的内容,大概能看出北京话的起源、形成的过程、它的地位、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毫无疑问,北京话作为北京的方言土语,直接反映了北京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以及人的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纵观北京话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古朴的文化厚重感。北京话的形成与北京的历史发展是分不开的。咱们前边已说,北京有3000 多年的建城史,有800 多年的建都史,北京从历史上说就是一座五方杂处,多民族相融的移民城市。天子脚下,规矩多,礼数大,而首善之区的都城优越感,使扎根于民间的北京话,带有皇城气派与市井文化的方言感。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北京话融合了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汉族等多民族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味儿。这种独特的京味儿语言运用到文学作品中,便使作品具有了浓郁的皇城气派与市井文化相交融的特色,典型的例子就是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和老舍的话剧《茶馆》。
随便举《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连个明公正道的屋里人都没熬么上,不过丫头而已。”“明公正道”是中规中矩、正经、正式、不胡来的意思。“屋里人”,是自己人的意思。“熬么上”是混上的意思。
您从这句话的语气里,可以体会到皇家的气派和官场的风习来,包含着正统的做人要中规中矩的理念和人要出人头地的观念,如果熬么不上去,就会被人看不起的市俗心态。
再比如北京话形容一个人虚伪会说:“这个人可是个假科李。”“假科李”这个词儿,在元代就有了。最初的意思是:有人给你送东西或者请你出去吃饭,你心里特别愿意,但又假装说不想去。为什么说假科李呢?原来它的出处是:假科介,过去戏曲里的科介,都是虚假的礼节。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一个姓李的人,以做假招子的虚伪事闻名,所以,人们叫他“假科李”。
您看一个很简单的词,却有这么多的典故。也能从中体会到京城的世俗,以及北京人爱面子的性格特点。
二、体现了帝都子民的大气。北京话出自北京人之口,作为帝都子民,北京人从骨子里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在老北京人那儿,甭管干什么的,说出话来都有舍我其谁“爷”的劲头儿,这种大气并非趾高气扬,而是生活在皇上眼皮底下,就有了经得多、见得广的一种优势。
插图李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