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与管理
2019-08-06杜科星
杜科星
摘 要:针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在短时间内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本文就将重点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以及不良贷款化解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催收;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1.1 宏观经济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以来,我国主动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加之国际形势不明朗,我国宏观经济下行明显。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具有明显的顺经济周期性,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均较快增长,市场各经济主体异常活跃,资金需求旺盛,商业银行为了在此期间扩大市场份额,往往容易过度放贷,降低信贷准入门槛,一些风险较高的客户也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留下了隐患。当经济进入下行区间,市场风险加剧,商业银行业纷纷收紧信贷,不过由于前期市场上行区间投入的信贷难以短期内收回,积聚的信贷风险通常会在短期内爆发。
1.2 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在国家“去产能、去杠杆”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很多落后、过剩产能被淘汰。我国商业银行的存量信贷行业投向并不十分科学,信贷资源过于集中在几个行业,且盲目崇拜“大项目、大企业”,导致信贷风险进一步集中。其实一些落后产能企业的经营早已出现问题,仅能勉强维持生存,银行在之前的经营中为了不暴露信贷资产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遮掩,但在此轮供给侧改革中,这类企业或强制关停,或重组合并,相对应的银行信贷也爆发了大量不良。
1.3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我国信用体系成熟程度还难以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金融体系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强,提供虚假信息、财务造假、违约骗贷等现象频频发生;虽然现在对征信数据的采集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还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因此难以对社会主体形成制约;另外一方面,我国法制体系建设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在金融领域,一些造假违约行为违法成本比较低,尚不能对违法违规主体形成震慑作用。上述现象都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提供了外部环境。
1.4 政府行政干预对不良贷款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某些领域尤其是金融行业,政府对借贷主体的干预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以及体制特点,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始终伴随着政府的影响,导致其不能够完全按照自身的信贷偏好进行信贷资源投放,而是被动投向了一些国企,或者政府主导的项目,而这些项目中有很多并不符合国家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既造成了信贷资源的浪费,又影响了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信贷质量。由于这类贷款单笔金额通常比较大,一旦爆发不良,对商业银行信贷安全造成威胁也比较剧烈。
2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催收與管理
在现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不仅与银行自身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还与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有着重要的联系。如若我国的经济能尽快恢复较好较快增长的状态,当局也能够在适当、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宏观政策的调控,那么势必会改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如若在此基础上,银行本身还能够加强自身贷款的要求,提高借贷门槛,根据影响因子调节各因素指标,那么不良贷款率的降低也就指日可待了。下面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谈论。
2.1 完善贷款企业结构制度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以存贷利差获取收益是其主要的盈利方式。就不良贷款而言,现今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对象仍存在有较大的集中性,且大多存在于“两高一剩”行业之中。随着我国十八、十九大的召开,扶持绿色企业及三去一降一补的理念逐步进入了人们的意识,原“两高一剩”行业难免会出现政策扶持上的缺陷,再加之全球环球经济不景气,导致了上述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下降乃至濒临破产;就流动资金而言,在现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现金储量与之前相比难免会有所不足,对于所持有的有限资产,一旦过多的贷款于高污染企业,势必会造成其所持有的有效利润减少,影响银行的经营业绩。因而为处理上述状况,商业银行必须做到合理利用自身的现金流,在处理贷款业务时应当做到对象上的转型,摒除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转而向业绩较好或政府扶持的绿色型企业发展,使贷款结构不断得以调整;对于已贷向企业的资金,商业银行具体的处理措施,避免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而造成更大损失。
2.2 根据经济发展调整贷款政策
对于上述回归结果而言,企业景气程度是商业银行能否及时收回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自身合理的实施金融政策,商业银行应当根据社会的经济周期不断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贷款制度。在经济增速较快和企业景气程度较高的时候,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势必会明显降低,同时这也会导致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上升,对此商业银行就可提前根据自身的分析结果合理调控拨备覆盖率:一方面降低拨备覆盖率,将资金投入其他的贷款以获取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拨备覆盖率能够抵御信用风险;在经济增长缓慢与不景气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必然上升,这时应提高自身的拨备覆盖率以降低贷款风险,但过高的拨备覆盖率也会造成银行准备金和利润的大量损失,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风险机制至关重要。
2.3 适度发展表外业务尝试金融创新
为降低不良贷款的影响,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发展表外业务,拓宽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完善产业结构。但随着当局对表外业务和金融监管的程度日益变严,银行的相应业务也受到了较大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银行应当把握自身节奏,逐渐调整自身的资产结构,逐步摆脱金融去杠杆的压力,使得表外业务能够更好的发展。同时注意培养和引进专家型人才,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进,通过强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目的。
2.4 通过资产证券化化解不良贷款
相比于传统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化解不良贷款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主动性,提高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周转效率,有助于缓解其流动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也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可交易的产品,使得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有机会进入这个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的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可能成为更多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选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枢纽型的金融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作用,但在经营问题中,也面临着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又为流动性风险,一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过高,资本无法应对非预期损失的资金,那就必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倒闭,由此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所以还是希望业内人士能多多的关注这类问题,在现今经济下行与金融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提供较好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万燕霞.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金清收方式浅析[J].经贸实践,2017(19):82.
[2]马喜立.商业银行以债转股方式处置不良贷款的利弊分析[J].北方金融,2017(10):12-14.
[3]金昱.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变动趋势——基于主要上市银行的分析[J].银行家,2017(10):82-85+6.
[4]李允.ZZ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