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赏析探究
2019-08-06李颖李楠
李颖 李楠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单词、语法,以及语句学习上,很少会对英语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作出精心设计。这主要是因为英语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语言艺术较为复杂,学习探究起来难度较大,难以通过简单的讲解来进行概括和理解。但是要想对英语语言魅力、英语国家人文风情的深入了解,还是要重视起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赏析。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语言赏析;策略探究
前言: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引用更恰当且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缜密的思想加工,在文章中,将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充分呈现出来,这就是英文文学。而要想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把握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魅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重视、完善对英语文学作品语言赏析。
一、英语语言的意象性
文学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就是作者可以基于文字来进行虚拟世界的创造,在这一世界当中,虽然会呈现出既定背景,但是在事情发生上也存在诸多戏剧可能。而通过既定时代背景下的营造,以及丰满的人物形象,文章中的一字一句都能够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意象性作为英语文学作品最普遍的一种特性,其具有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嗅觉意向、抽象与听觉意象等等。很多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中为了表达不同情感,或者是对同种情感做出不同表达,都会引用很多种意象。这样既可以营造出更独特的美,读者也能够从不同角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1]。
二、英语语言的含蓄性
简单来讲,含蓄就是不要太过直接,在英语文学中,通过加工处理之后,通过含而不露的语言来表达相应含义,这样既可以引导读者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基于字里行间,也能够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出更深入的揣测[2]。
比如:针对《老人与海》来讲,面对困难的硬汉形象,作者虽然做出了大量描述,但对鲨鱼情况的描写却少之又少,其要表现的就像是,虽然永远都不知道前面有多大的困难,但还是要坚持,一直到最后取得胜利。在来人将男孩叫醒时,作者虽然未对老人當时的内心活动作出直接、细致的描写,但是通过“老人轻柔的握住男孩的一只脚,直到男孩醒来”这一语言描写,还是可以感受到老人对男孩的那种爱,而这体现的就是语言具有的含蓄表达魅力。
三、英语语言的情感性
文学作品通常都具有显著目的,不论对于哪位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作者来讲,其在实际创作中都会表现出悲伤、有仇,以及兴奋、虚无等情感,都离不开语言上的有力支持,将作者的意图、想法,基于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来给予表达。
例如:针对美国知名作家安德森创作的《小镇畸人》这一著名小说来讲,就通过精神病人的视角来对整个小城镇的生活做出细致观察,然后通过较为凌乱,且大小写混乱的文字表达来将整个小城镇的那种混乱、无助状态充分展现出来。而作者就是想要基于这些杂乱无序的文字,以及精神病人的角度来做出讽刺,更显著的突显出人们那种对爱、被爱的渴望、向往。另外,诗歌中也会呈现出较为丰富的情感表达[3]。如,通过阅读学习《失乐园》过程中,能够与诗人产生共鸣,一同向上帝发起质疑;而通过对《独自云端漫步游》语言的赏析学习,也能够更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拥有的真挚情感。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进一步升华文章思想,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应现在日常教学中多带领学生开展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教学活动。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效果的显著提升,也能够引导其逐渐养成阅读、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习惯。
四、英语语言的生动性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基于巧妙语言,作为可以更生动的表现出人物,以及所处环境,以此来激发读者产生思想情感共鸣,进一步缩小读者与文学作品建的距离,且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反思其中表达的态度、情感。
比如:在《威尼斯商人》中,在得知女儿和人逃跑之后,夏洛克竟然为了一点点的钱去诅咒自己的女儿。如,“她干出这种不要脸的事来,死了一定要下地狱;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等语句将夏洛克的那种吝啬刻画的极为生动,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女儿也是同样的吝啬不堪。而在阅读中,读者既可以对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做出更近距离的体会,在这种生动描述下,学生对其喜怒哀乐也能够产生更深刻的体会。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欣赏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对这种生动性描写做出全面思考。
结语:综上所述,不论在何时何处,语言都能够将说话者、作者的思想情感、自我目的呈现出来,日常生活中是这样,英语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在英语文学中,基于语言文字不仅能够承载作者情感与思想,也能够通过与文章北京构造、景物描写的搭配来将时代、历史背景更好的烘托出来。所以,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应充分重视、优化对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基于茶文化视角探讨英语文学语言的构词风格[J].福建茶叶,2018,40(05):376-377.
[2]陈潇潇.英语文学语言与电影媒介的对话——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J].电影评介,2006(18):32-33.
[3]孟建钢.对英语文学语言风格问题的点滴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