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改革的思考
2019-08-06魏朝欣
摘 要:打造服务型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建立为社会群众和企业高效服务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浙江省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积极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最多跑一次”工作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影响力巨大,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管理;工作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共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改革亮点纷呈,硕果累累,其中浙江省推出的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模式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瞩目成就,成为引领全国的样板,被国务院推广,并获得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改革,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水平,改善营商环境,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提出一些见解。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概述
1.绘制蓝图。早在2003年7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作出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重大部署,即“八八战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环境优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与此同时,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年即成为全国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
2.构建平台。在“八八战略”指引下,2014年,浙江电子政务建设实行“云优先”战略,建设电子政务“一朵云”,为全省电子政务和公共数据的整合、交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构建政务服务“一张网”即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全国之先河,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政府责任清单,形成了著名的“四张清单一张网”。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引领,浙江搭建并不断深化全省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架构,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形成了全省事项清单统一发布、网上服务一站汇聚、数据资源集中共享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3.完善提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2016年底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公开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浙江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改革进一步提升为省政府工作重点。随后,公布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对改革规范进行整体部署和实施。2017年7月1日起,浙江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大学生创业企业认定备案等11项事项纳入首批改革事项清单。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大力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浙江政务服务网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000万,通过支付宝认证引流,浙江政务网注册用户数(含“浙里办”)超过全省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即5个浙江人里面,约有2人注册使用了浙江政务服务网。浙江政务网网站日均浏览量(PV)超过1200万,“浙里办”App日活用户数超15万,网站日均办件量16万+,平台累计收缴业务7560万人次,收缴资金651.97亿元。
4.示范推广。“最多跑一次”跑在了全国前列,受到中央肯定、企业叫好、群众点赞,成为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2018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中央深改办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浙江经验。2018年3月5日,在十三屆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这是中央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充分肯定。从地方经验走向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书写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新篇章,迈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的新阶段 。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30个“数字中国”建设最佳实践,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再次名列前茅。
二、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改革的几点思考
1.逆向思维,彻底变革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这里所说的逆向思维是指换位思考,要求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把自己当作办事群众,从办事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了解群众内心所期望的政府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优质服务?再认真对照思考当前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与群众所期望的理想化程度之差距,在法律框架内对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作出合情合理的政策调整。如果说“为人民服务”是对各级政府的总要求,那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对各级政府的更高要求。既然中央政府提出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目标,那么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积极采取强力举措付诸实施。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转变理念,转换角色,增强服务意识,要学习推广和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行政改革,努力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工作人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彻底变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2.极限放权,使服务和管理更具灵活性。建立现代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都提出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为我国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化“互联网+政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行政审批权是否真正下放。因此,当务之急,组织巡视组,坚持“眼睛向上、权力向下”,自下而上对各级政府现有行政审批权进行再一次全面督查,特别是对上级政府部门手里握着的行政审批权,逐一梳理建立清单,看看还有没有该放的权没放,再进行必要的整合,尽最大可能往下放权。只有行政审批权真正下放了,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自然会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具可操作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会更加顺畅,就好像把大门的门槛放低甚至撤掉,人们进出大门就不需要再费力地抬起腿了。
3.精简流程,力促行政效率最大化。在信息化程度相对发达的当今时代,信息代表着机遇,时间代表着效益。对于企业而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政府部门办事,只求审批手续越简单越好,办理越快越好,早批早建早生产早收益。企业和群众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要办的事情能够一次性办结,不用来回跑好几次,更不希望跑了好几次到最后事情还是没办成。如何提高行政效率不仅是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政府行政改革追求的目标。因此,当前要进一步推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让改革从承诺细化成“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申请,快递送达”、“一号咨询,高效互动”,最大限度地精简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对相关办事环节能精简的坚决予以精简,能整合的坚决予以整合,这样才能避免群众多跑腿。
4.创新发展,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互联网+政务”行政管理工作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只有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探索,才能取得更大成绩。过去之所以出现群众办事多跑腿,一方面原因是政府职能部门角色转换不到位,另一方面原因是“信息壁垒”造成的数据不共享。因此,各级政府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起点,以智慧政务建设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把“破难题,促发展”作为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内容,积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是要坚决打破“数据孤岛”、消除“信息壁垒”,实现审批信息全上网、综合监管全入库、行政监管全覆盖;二是要全面提升“一张网”便捷度,让更多办事实现“零上门”;三是要全面推行“一证通办”,以数据共享实现简化办;四是要全面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同城通办、就近能办”。通过上述改革举措的落实,争取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直至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2017年5月.
[2].《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调研报告》2017年9月.
作者简介:
魏朝欣,出生年月:1998.1.1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浙江台州,当前职务:学生,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