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车气密性试验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8-06赵清赵刚乔旭锋

时代汽车 2019年7期
关键词:密封

赵清 赵刚 乔旭锋

摘 要:整车气密性是判定整车密封性的重要指标,测量方法分为正压试验法和负压试验法。通过试验表明,四门外水切、左右后三角板、前后门漏液孔等对整车气密性具有一定的贡献量,可以通过改善产品质量或增加封堵孔提升整车气密性。整车气密性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合理,需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制造成本、工艺制造水平和乘坐舒适性等因素为其设定合理的范围。

关键词:整车气密性;正压试验方法;负压试验方法;密封

1 概述

整车气密性,也称车室气体密封性,是衡量整车密封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整车气密性的好坏不仅可以影响到车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外部灰尘和湿气的渗入量;同时对整车隔声降噪效果、暖风与空调效果也有很大影响。[1]

对于整车的密封性能来说,气密性要求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合理的。气密性要求过高(气密性数值较大),不仅会加大车辆的制造成本,也会对整车的制造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气密性要求过低(气密性数值较小),则会引起车内压力的变化幅度过大,导致顾客产生耳鸣,从而降低乘坐的舒适性。因此,在进行整车气密性的设定时,必须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制造成本、工艺制造水平以及乘坐舒适性等因素。

2 试验[2]

2.1 试验原理[3]

整车气密性是利用气密性测试设备,通过车内静压法,测试整车的空气泄漏量,以此判断其是否满足要求,并寻找引起泄漏的区域和原因。

车内静压法是指在车内气体压力稳定时,车内压力和大气压力的气压差。

2.2 术语

2.2.1 泄漏量

指静压在稳定状态下,气体从车内泄漏到车外的流量。

2.2.2 英寸水柱(INWC)

是压力单位,一英寸水柱是指在参考温度下,一英寸高度的水柱产生的压力。

2.2.3 SCFM

即标准立方英尺每分钟,是体积流量单位。标准立方英尺是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1立方英尺的气体。

2.3 试验方法

2.3.1 正压试验方法

(1)按照吉利企业标准要求,密封空调进气口和泄压阀(或开启空调内循环,且试验过程中空调系统始终处于内循环状态)进行整车气密性检验。

(2)检验泄漏量时,采用逐个封堵法。通过测量每个泄漏部位封堵前后差值计算具体贡献量。

2.3.2 负压试验方法

(1)取下测试设备的空气过滤器,将进气管从鼓风机的出风口改接到进气口。

(2)其余操作同正压试验法。

3 整车气密性的影响因素

3.1 测量方法的影响

通过正压试验方法和负压试验方法对同一台车测量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5台车正压试验法气密性值均低于负压试验法气密性值,差值为(3.2~5.3)SCFM。由于负压试验方法较正压试验方法简便,故可以优先采用负压试验方法进行测量,当测量值高于标准值时,可采用正压试验方法进行判定。

3.2 零部件的影响[4]

3.2.1 四门外水切

车门外水切是指在车窗玻璃和车门框架之间,处于车窗凹槽里的橡胶密封条。车门外水切不仅可以作为升降车窗玻璃时切去玻璃表面的水滴、水雾及灰尘的工具,起到美观的作用,更可以提升整车气密性。外水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密封性,高质量的水切可以减少车窗的漏气量,也可以减少漏水量,从而降低车门漏水的风险,并减少客户对整车气密性的抱怨。

表2为外水切的泄漏量及其对整车气密性的贡献量,从表中可以看出,此车型外水切的泄漏量在(2.1~3.1)SCFM,约占总值的2.5%~3.7%。

3.2.2 左右后三角板

通过对左右后三角板的泄漏量进行测量,发现在对左右后三角板封堵前后差值为(1.0~1.5)SCFM,约占总值的1.2%~1.7%。从泄漏量及总的贡献量来看,此车型左右后三角板对整车气密性贡献量较小,产品质量较好,见表3。

3.2.3 前后门漏液孔

在整车设计过程中,为保证车身涂胶和整车安装的便捷,通常会在车身中预留较多的孔洞。部分孔洞如果在使用后不封堵或者密封不严,就会造成整车漏液或者漏气的现象。

为了判断某车型车身孔洞对整车气密性的影响,随机抽取三台车对车门漏液孔的漏气量进行测试,如表4所示。通过对比可知,前后门漏液孔封堵前后差值为(4.4~4.9)SCFM,对整车的气密性贡献量为4.9%~5.6%。由此可见,此车型车门漏液孔较多,对整车的气密性贡献量较大,故可根据实车情况进行部分封堵。

3.2.4 其他因素

通过试验发现,外门槛装饰板安装卡扣、四门外把手等也有一定的泄露,可以通过综合考虑设计要求、成本及工艺(改善零部件)来提升整车气密性指标。

4 结论

(1)整车气密性是判定整车密封性的重要指标,整车气密性的试验方法可以分为正压试验法和负压试验法,为方便操作优先采用负压试验法;若负压试验法测量值高于标准值,则采用正压试验法进行判定。

(2)整车气密性实测值可以作为验证产品质量和产品一致性的依据之一。试验表明,四门外水切、左右后三角板、前后门漏液孔等对整车气密性具有一定的贡献量,可以通过改善产品质量或增加封堵孔提升整车气密性。

(3)整车气密性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合理,需综合考虑设计要求、制造成本、工艺制造水平和乘坐舒适性等因素为其设定合理的范围。

参考文献:

[1]唐洪斌.车室气体密封性试验研究[J].轻型汽车技术.2004,(7):24-25.

[2]Q/JLY J7210257B,乘用車气密性试验规范[S].浙江吉利汽车:岳洋,2014.

[3]吴澍平.江铃V3型汽车车身气密性提升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

[4]吴培娣,韩海强,李志成等.整车密封性影响因素分析[J].汽车工程师.2013,(3):39-43.

猜你喜欢

密封
干冰“爆炸”实验
甜筒托不见了
干气密封在高温泵上的应用
腌肉快速入味小技巧
针对机械密封的理论研究
河源电厂#2发电机氢气纯度低原因分析
浅谈锅炉密封风机单元制改母管制在电厂的应用
密封袋收纳架
洪都拉斯LaVegona水电站的主轴密封设计
提升机械密封安装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