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9-08-06赵召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商丘

赵召华

[摘要]农产品加工产业作为1.5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是其中凸显的问题也渐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掣肘,如何优化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成为目前的一大问题。在对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总结在结构优化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商丘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历来受到河南省政府的重视,特别是2016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的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商丘市农业产值连续增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也不断得以提升。目前,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科技含量不断增强,为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整体结构合理,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尤为重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结构优化升级,对于解决商丘市“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就业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发展情况分析

1.1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1.1.1 农业基础良好,为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商丘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一直是该市的强项。2017年农业产值达444.7亿元,位居河南省第三位。同时,商丘市还是著名的畜牧业大市,生猪、羊等产量一直居于河南省内前列,这些条件为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1.2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迅猛,增长速度不断提升。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主要是以集聚区的形式存在,据豫政办〔2018〕10号文件,商丘市农业产业化集群目前已形成15个。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商丘市已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21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686家,年产值超过1500亿元。在入驻的众多企业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主要涉及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2家,主要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等诸多产业,通过品牌培育,目前已形成大量的国内知名品牌,如科迪乳业、诚实人食品、名代食品、张弓酒业、神人助粮油等。市级龙头企业196家,其中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科迪、五得利等4家企业的规模超过10亿元,诚实人实业集团、永安纺织等3家企业规模在5~10亿元。

1.2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细分产业结构的现状

产值是代表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则,利用2016年、2015年、2010年《商丘市统计年鉴》汇总出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各细分产业产值的变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1所示。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课题选择的数据均为规模以上企业数据。由于2012年后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合并统计,因此本课题利用2010年两产业的比例对2015、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拆分。

由表1可以看出,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由2010年的1707312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13477564万元,可见商丘市农产品加工发展的迅猛。

从各产业产值占河南省农产品加工整体产值的比例关系来看,201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占77.62%的比例,说明这些产业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产值规模达到3201669万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占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的比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相较于2015年,食品制造业比值比重提升明显,由2015年的15.90%提升到2016年的17.70%,发展势头良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发展速度最为快捷,由2010年的7.6%发展到2016年的23.76%,特别是夏邑县等地的服装产业基地已经成为商丘市最大的服装基地。个别产业产值比重下滑明显,特别是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这和最近这些年的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和环境保护政策有关。从整体上来看,商丘市农产品加工各产业趋于良性发展,大部分产业发展卓有成效。但从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各产业发展明显不均衡,发展水平呈现两极分化,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是不利的。

2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

目前,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正逐渐走向规模化、科技化、技术密集化,但是与人民生活水平高质量需求来说,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成为制约其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掣肘,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品牌意识不强、原料基地建设落后等方面。

2.1 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较小,加工层次不高

2016年底,商丘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而规模以上的企业不足700家,不足总数的30%,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实现应有的规模效应。从商丘市农产品加工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像科迪、诚实人等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更为短缺。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带动效应不强,不能很好的帮助农民增收。

另外,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层次不高。大部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以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型企业短缺,不能实现农产品加工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增值。

2.2 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品牌意识

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和信息相对落后,加工方式粗放简单,虽然在食品加工方面有部分具有一定优势的品牌企业,如科迪等,但这些品牌的知名度跟国内其他知名企業特别是国外企业相比,差距明显,企业规模和竞争优势相对较小,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全球化战略观念不强,市场开拓能力落后,这些问题给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

2.3 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加上没有加工专用品种选育的意识,农作物的产量虽高,但难以做到“加工什么,就种植什么”3。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依然是选择产品品质较低的进行加工,因此,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缺乏稳定的产品专用原料种植基地。

2.4 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融资难

商丘市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多数是中小型的加工企业,企业规模小,资金严重缺乏。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急需政府政策支持以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资本注入问题,但是企业规模小,能抵押的物品少,即使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但一般贷款额度小,致使有些项目有钱建设无钱生产。另外,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有资金有限,也难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难也是制约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3.1 重点进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的原料来资于农产品,而当前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特点为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严峻考验。虽然人们消费习惯逐渐向绿色化、健康化等方向发展,对于农产品加工产品原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建立专业的农业专业化产业基地,优化种植品种,实现标准化、集中化生产经营,建立高质量的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商丘市要想建设高质量的农业发展基地,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区发展的特色,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比如重点发展宁陵的梨、夏邑县的西瓜等生产基地的建设。

3.2 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

近些年來,商丘市着力打造11个产业集聚区,其中经调研可以发现有约3/4的产业集聚的支柱产业均为农产品加工产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产业在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发展前景好,发展速度快,市场消费需求量大,需要对这些行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发挥其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商丘市应积极发挥这些产业集聚区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河南省和商丘市对产业集聚区的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相关产业,结合当地发展的特色,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良性集聚。

3.3 加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

商丘市应紧抓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良好机遇,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实施龙头企业品牌化战略,做好品牌推广,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比如将科迪集团打造成国内一流品牌等战略。实现农产品加工产业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化经济发展,从过去的密集型劳动产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型;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其市场调控作用,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管,构建农产品加工诚信化经营体系,构建良好的品牌效用,提升社会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的认知度;根据地方特色,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形成名牌效应,从而不断带动周边相关性产业的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应有的带动效应。

3.4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保证。

农产品加工企业应该以技术创新为抓手,紧密和高校中的农业相关专业以及农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科技成果重在转化和应用,要将科技创新落到实处,不断强化技术的更新换代,淘汰老旧技术,注重相关专业人才引进,成立专业化的农产品加工研发基地,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式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深化加工层次,深入分析消费者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加工产品。

3.5 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

商丘市和河南省已经出台了一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很多政策的受益者只是局限于个别专门性企业,而众多常规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限制,建议政府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政府应专门设立农产品加工扶持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不断强化卫生防疫、加大农产品冷链技术投入、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等;另一方面,加大国家、省、市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直接投资,积极引导这些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带动作用,将产业带动落到实处。从而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4 结论

本文在对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商丘市统计年鉴和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对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结构情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提出的政策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步伐业在逐步加快,因此对于其相关研究需要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 商丘市统计局.商丘市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2] 冯伟,蔡学斌,杨琴,等.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布局与产业集聚[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8):97-102.

[3] 吴显亮.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视角[J].学理论,2014(05):83-84.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优化商丘
商丘之旅
Using visual pedagogy to help adult immigrant in Australia
马吉甫作品
科研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安庆市产业结构升级测研究
商丘驻沪团工委募集助学金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经济金融化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探究
浅析国际贸易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