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饮食消费与我国可持续粮食安全
2019-08-06梁娜
梁娜
[摘要]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食物的消费,而食物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又影响着农业生产及其内部结构。科学认识新时期居民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协调好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给予居民饮食消费正确的引导,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永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饮食消费;消费结构;可持续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新时期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日益突出。消费结构分析对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饮食消费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瞩目成就,但多是在高度开发资源的基础上成就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可用地少、环境硬约束等诸多因素,农业发展以及粮食生产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一直以来,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我们重抓粮食生产、少抓甚至忽略饮食消费。人民的饮食消费不仅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影响可持续粮食安全。因此,如何协调粮食生产和消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 新时期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存在的问题
居民的饮食消费不同于其他消费,饮食消费是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农业生产及其内部结构,同时关乎每一个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国家安全。当前居民饮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忽略了长期以来的饮食消费习惯和传统
我国与欧美等国所处地势环境、种族等均不相同。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饮食消费习惯和传统,这种消费习惯和传统是顺应国家发展情况、农业生产资源、生产水平、身体特质等自然形成的。自农耕时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饮食消费结构多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我国著名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提出要想健康长寿应做到:“谨和五味、饮食有节、寒热适中”的养生原则。“谨和五味”强调摄入的食物种类越多越杂越均衡越好,而不是偏食某一类食物或者味道;“饮食有节”强调饮食要定时定量、生活规律;“寒热适中”强调饮食寒温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现代的东西方营养专家也验证了这样的养生原则。而新时期我国居民大量效仿国外的饮食消费,与这样健康长寿的养生原则渐行渐远。
2.2 居民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粮食增产显著,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选择过去没有体验过、消费过的食物。最显著的特征是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粮食消费量持续下降,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显著增加,也意味着饲料粮的大量增加。有研究表明,中国肉类生产耗粮量将由2014 年的近2亿t增长至2050年的3.95亿t,粮食自给率2040年将降至64.36%。动物性食物继续增加将使得粮食自给的缺口不断扩大。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性食物的生产相比较动物性食物而言,所需耕地面积较少,利于农业资源循环。而且植物性食物比动物性食物更具有安全性。同时,国内粮食供给结构失调。如大豆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科研投入,致使大豆缺口逐年扩大。而玉米产量在2018年仍高达2.573亿t。
2.3 耗粮型的养殖业、酿酒业将会持续壮大
由于改革开放后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直接口粮消费将继续减少,耗粮类的动物性食物和酒水类消费的大量增加将使得耗粮型的养殖业、酿酒业持续壮大。有研究表明,肉类生产耗粮率会由2014年的32.52%上升至2050年的 58.79%。啤酒、白酒、酒精和味精耗粮量大约占工业用粮总量的75%。饲料用粮和工業用粮在粮食产量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多,这会给粮食资源和粮食生产带来极大的压力。
2.4 浪费性消费仍然普遍存在
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的消费还处于以基本生活必须品消费为主,文化等高级消费较少的时期,这一时期居民外出消费多以吃、喝等耗粮的活动为主。形成了大事小情、休闲活动都要聚餐,浪费损失到处可见的现象,这种消费习惯很不合理,但很普遍。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仅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同时,新时期人民更多的关注食物的营养和品质,那些品相不好的食物被淘汰,真正进入市场,摆上餐桌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将成为一个新的极大浪费粮食的因素。
3 新时期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对可持续粮食安全的影响
可持续粮食安全就是既能满足当代人保障健康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足以保障健康需求的安全。总的来说,粮食安全主要是生产和消费两大方面。粮食生产和消费密不可分,粮食生产是为了满足粮食消费,粮食消费又推动和抑制粮食生产。当前居民饮食消费对可持续粮食安全主要产生了以下几方面影响。
3.1 居民饮食消费对粮食需求量的影响
从全国范围来看,未来饮食消费结构将持续趋向直接口粮消费减少,间接口粮消费增加。有研究表明,1980~2010年间,东、中、西部地区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下降了58.53%、47.26%和60.56%,而肉类人均消费量增加了170.65%、242.29%和254.20%。需要注意的是,国外由于自然条件禀赋,人均粮食多,能够满足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消费结构。我国居民的饮食消费如果仿效这些国家将会给长远粮食生产带来巨大的阻碍。有关部门推测, 我国粮食需求总量2030年将达到6520亿kg。粮食需求量的增加对我国的农业资源、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品质都是十分不友好的。
3.2 居民饮食消费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不仅影响粮食供给的数量和品质安全,也关系国家粮食的可持续生产。长期以来,为提高粮食产量,中国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远远超出了美国、巴西等国。在抓粮食增产的同时忽略了粮食的品质,食物安全问题也越加明显。为了满足新的消费结构,粮食生产也同时加快。而粮食生产速度的加快,意味着对土地、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影响到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3.3 居民饮食消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长期以来的粮食增产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的人均动物性食物、蔬果和其他食物的生产用地中动物性食物消费所占的比重最多。如果居民的饮食从素食为主转变为肉食为主将导致食物生产用地需求增加三倍以上。由于我国农业耕地有限,农业耕地需求总量增加意味着在农业好地不能有效扩大的基础上,现有土地也会被过度利用,得不到有效恢复。居民饮食消费持续现有的消费结构对我国走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农业绿色、永续发展不仅关乎生产者,也在于每一个消费者。
3.4 居民饮食消费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应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的可持续生产和人才的可持续培养。目前居民的饮食消费对以上几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新的饮食消费结构,粮食生产速度加快、耕种面积扩大,会使得耕地越趋紧张,水资源更加匮乏。同时,居民普遍的快节奏生活加大了餐饮业外卖、打包等活动,方便了饮食消费却产生大量的垃圾,极大地损害了生态环境。有研究指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消费结构容易造成过胖、高胆固醇和动脉硬化等问题。这种饮食消费结构是不适合我国居民的。虽然21世纪以来,我国人均寿命得到提高,但同时医疗投入也显著增加,各种重大疾病的概率明显上升。饮食密集的关系着人的身体健康,在社会给人民极大便利的同时,居民的饮食消费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容易根据自己的饮食偏好过度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自身健康、家庭经济分配和社会用人储备,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4 协调居民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关系的政策建议
联合国副秘书长施泰纳指出,“要想真正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确保可持续粮食安全,关键是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4.1 建立引导人民合理的饮食消费机制
合理的饮食消费机制是指使居民的饮食消费既适合国情又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机制。建立起以营养健康目标引导消费、以消費指导生产的新机制,促进种植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的协调发展。引导全民进行正确的饮食消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促使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使居民休闲消费从吃、喝、玩逐步过渡到更高级的文化消费,这样在缓解农业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全民的整体素质水平。
4.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科技,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给人民提供优质多元的食物。如大豆营养价值高,能够满足人类蛋白质需要。大豆生产无论从耕地需要还是从农业生产资源保护上都优于生产动物性食物。因此,要加大大豆生产的科研投入,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生产多元的豆制品,满足居民的营养需要。
4.3 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
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是缓解国内农业资源、粮食生产和确保可持续粮食生产的关键。农业“走出去”要“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使生产要素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缓解国内粮食生产资源压力,使粮食供给多元化,满足国内饮食消费结构多元化的需求。
4.4 通过立法形式确保粮食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
加大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相关法制机关,有效制约各种不合理消费。目前我国居民的道德水准和约束力还与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单位、学校评优、评选和选拔考试中,可以把爱粮惜粮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要加紧制定《反浪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有效防范和制止浪费行为。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粮食生产和消费协调发展的各项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启杰,张丹.中日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比较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5(12):3-9.
[2] 钞贺森,田旭,于晓华.肉类消费结构、饲料安全和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参照系[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05):737-745.
[3] 肖玉,成升魁,谢高地,等.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供给与消费平衡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06):927-936.
[4] 丁声俊.确保“天下粮安”是国家重大战略[J].中州学刊,2018(04):26-37.
[5] 田甜,唐增,孙廷艳.中国不同地区食物消费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研究[J].草业学报,2017,26(02):53-60.
[6] 骆建忠.中国居民粮食消费量与营养水平关系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0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