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旅游小村庄规划研究
2019-08-06何硕研
何硕研
[摘要]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產业的开慧村实现城市和农村统筹发展的桥梁作用。通过对开慧村的自然、经济、生态条件进行概括,总结出开慧村目前的旅游资源现状:没有与同地区类似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旅游发展规划的局部性;与城市发展规划联系不够紧密。提出了构建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带、构建功能分区的区域发展面、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综合体和构建城乡一体的旅游综合体的措施。
[关键词]城乡统筹;旅游小村庄;规划;开慧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
据相关统计表明,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7倍,2016年比重则增长到2.72倍。针对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的现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强调创新城乡发展战略,才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以城乡统筹为指导,创新行业发展的研究数不胜数。国内学者对城乡统筹视角下的研究涉及方方面面,诸如毕婷婷等关于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研究、张可飞关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研究、许新宇等关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研究等,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若把城乡统筹的观念在旅游小村庄村域规划方面加以贯彻、把全部村域空间环境归纳到规划研究的区域当中、把村域各种资源、产业进行统筹,将会推进村区社会服务设施向城镇扩展,并指引农村生态环境向镇区蔓延,进而加快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以小见大,以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开慧村为例,通过探索城乡统筹下的旅游小村庄规划,以期对中国城乡统筹进程产生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1 基本理论概念
1.1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即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和摈弃过去的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城市和乡村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旅游小村庄
旅游小村庄是指具有提供游客观光、休闲、娱乐、享受等需求的环境因素和自然人文因素并通过提供这些旅游项目产生一定旅游经济活动的小村庄。因此对于那些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小村庄、目前正处于开发前期的旅游村庄和小规模的旅游村庄都可以划入此范围。
1.3 城乡统筹和旅游小村庄的辩证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在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配置等方面在城市和农村达到同等的实现程度。通过城市的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和旅游小村庄的劳动转移、产业集聚达到融合互动,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和旅游乡村化。旅游小村庄是在城乡统筹理念下的城市经济、文化和农村环境的有效综合。
2 案例地规划探析
2.1 开慧村总体概况
开慧村位于长沙县西北部,地处东经114°03'~114°15'、北纬28°15'~28°26'之间,土地总面积10.08 km2。处于长沙、平江、汨罗三县(市)交界处,位于长株潭都市圈北部,环洞庭湖经济圈东南部,区位条件优越。村委会驻地距省会长沙约59 km,距长沙县城41 km;毗邻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骄阳西路沿东西方向横穿开慧村。在大的地域空间上东邻白沙乡,南连福临镇,西靠汨罗市、北接平江县。属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多变南北部高差较大;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水稻、牲猪、茶叶、无公害蔬菜为支柱的产品结构;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具、纺织、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2.2 开慧村旅游产业现状概况
2.2.1 开慧村旅游资源概况。从旅游小村庄的类型上来说,它兼具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小村庄特征:本村是杨开慧烈士的故乡,其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人文景观方面,有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生平业绩陈列馆、烈士陵园、飘峰塔、湘峰寺等;自然景观方面,有风景秀美的飘峰山和南华古寺等。杨开慧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夫人,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是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华寺位于距开慧故居约2km的僧家洞,寺庙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大革命时期,杨开慧烈士曾在这里组织开展农民运动,而“开慧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传承与发扬。
2.2.2 开慧村旅游产业现状。(1)没有与同地区类似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湖南省甚至长沙市的旅行景点中,并没有看到将开慧村的“开慧精神”与长沙市橘子洲头和湘潭市的毛泽东故居等景点紧密联系起来,没有让游客一提起毛泽东故居就想起杨开慧故居的想法。这不仅仅是开慧镇甚至长沙市文化宣传不到位,更是现代人对历史文化精神的淡忘,我们应尽自己所能,加大开慧村的红色旅游景点与湖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与辐射作用,通过建立文化共鸣的丝带,达到产业集聚的效果。
(2)旅游发展规划的局部性。开慧村的旅游产业主要是依靠杨开慧故居,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将当地的农业种植与地方发展特色相结合起来,美丽的田园风光、舒适的自然环境、香甜的瓜果蔬菜都是开慧的名片,我们应该将这张名片完美的展现出来。
(3)开慧村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联系不够紧密。近年来,长沙县按照“强南富北”、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以贯穿县域南北的三条主干道G107、S207、黄兴大道北延线为纽带,以43个美丽示范乡村为联结,打造了“三带两片”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以“绿色”理念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之路;以“融合”理念经营美丽乡村,促进了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增强了乡村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了农民就近创业增收致富。但在开慧村的发展过程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相对独立,融合发展的特点不够显著。
3 提出建设美丽乡镇、振兴开慧旅游的建议
3.1 构建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带
自身努力对一个地区发展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依靠与周边区域的协调与合作也十分关键,特别是与相邻地区类似产业形成产业链共同发展。为了有效利用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将特定区域内的旅游小村庄联合起来,形成集聚性的产业空间结构、打造产业发展带。随着长沙市旅游圈的发展,应该加大开慧村与长沙市的橘子洲、湘潭市的毛泽东故居、宁乡市的刘少奇故居、湘阴县的左宗棠故居等形成红色旅游产业链,将红色旅游小城镇连结起来,向城镇组团的功能结构转变。从区域交通条件来看,以骄阳路为主要的对外交通,连接G107国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远期以许方路-开慧大道连接福临影珠山景区,实现北部乡镇精品旅游项目的串联,依靠交通的便利性推动产业发展。
3.2 构建功能分区的区域发展面
以红色旅游为主导、休闲旅游为重心、生态旅游为补充,重点开发建设开慧故居、开慧纪念馆、开慧陵园、竹山湖、飘峰湖、飘峰山等名品旅游项目,做好覆盖全村的旅游产业开发。
农业观光特色景观区:以农业种植、农业展示、农业休闲为主,主要展示乡土农业生产风情。在开慧村的南部主要是耕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基础设施较完善,种植了水稻、茶叶、葡萄等农作物和水果,可以在进行农业种植的同时,展示农业种植技术和生态景观。
田园民居特色景观区:主要以本土特色民居、乡野农田景观为主,体现原生乡野民居组团风貌。开慧村的南部,居民点相对聚集,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因此可打造宜居、健康、活力、美丽的田园民居特色景观区。
旅游休闲特色景观区:主要以红色旅游资源、休闲小岛、果林农场为主,展现农业休闲度假生活模式。杨开慧故居、南华寺等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开慧村的东南角,而且是骄阳路和许方路的交汇处,具有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水系发达、农业生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故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与此同时,当地的农产品均为绿色产品,可自摘自用,故大型生态农庄可以作为娱乐放松的场地提供给城市上班族。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城里人体验农村的愿望,又可以收获美食,最重要的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让自己得到完全的放松。
3.3 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综合体
2016年,全村年生产总值为4.76亿元,人均GDP达到10917元,经济基础较好。其中第一产业产值为1.4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27%、与2006年相比增长63%;第二产业产值为2.5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00%、与2006年相比增长249%;第三产业的产值为0.86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39%与2006年相比增长79%(见表1)。
目前,开慧村第一产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水稻、中药、水果为主,以苗木、花卉为辅的特色种植业;第二产业发展较好,上升势头非常猛;第三产业是以红色文化旅游,休闲生态农庄为主的旅游业,在开慧村的产业结构贡献比中相对较弱,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在保持第一产业的特色种植业不变的同时,要以第二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投入,努力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最终优化。
3.4 构建城乡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开慧村的旅游用地规划结构应因地制宜,形成“两轴、两片、三核心”的布局形式。两轴:沿骄阳路方向的科技产业发展轴和沿许方路—开慧大道方向的旅游产业展轴。两片:以骄阳路为界,北部休闲农业片区,南部文旅休闲片区。三核心:重点打造以华星直升机为代表的通航产业核,以南华寺、影视基地为代表的影视文化核,以余家组居民点为代表的休闲农业核。
4 结论
尽管开慧村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旅游资源多样,但其没有与同地区类似红色旅游景点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旅游发展规划存在局部性且与城市发展规划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开慧村应该构建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带,使之向城镇组团的功能结构转变并依靠交通的便利性推动产业发展;构建功能分区的区域发展面,形成农业观光特色景观区、田园民居特色景观区、旅游休闲特色景观区的“三区合一”的结构;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综合体,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最终优化;构建“两轴、两片、三核心”的城乡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参考文献]
[1] 史主生.城乡差距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8(7):1-3.
[2] 毕婷婷,胡涵,尹芳,等.城乡统筹视角下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路径及对策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8,30(12):140-145.
[3] 張可飞.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J].农业经济,2018(12):84-85.
[4] 许新宇,许书凝,李杰,等.城乡统筹背景下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思考——以山东省临沂市乡村建设规划实践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12):24-30.
[5] 朱宝杨.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1+X”小城镇总体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2(7):28-33.
[6] 曾博伟.旅游小城镇:城镇化新选择—旅游小城镇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7] 胡莹莹,车震宇.基于城乡统筹下的旅游小城镇规划研究—以勋罕镇为例[J].河南科学,2013(5):63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