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矿产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探讨
2019-08-06初建朋
初建朋
【摘要】文章以山东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认为目前的矿产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章认为,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等问题要尽量在本课程学时内解决,要紧跟学科最新发展方向和行业动态,给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教学案例的丰富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多渠道解决。
【关键词】矿产资源经济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教学内容
一、引言
矿产资源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过程中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1]。过去高校在对地质勘查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在课程设置和知识结构方面,偏重地质技术科学理论,而忽视了经济管理等社会内容,以致学生毕业以后既不懂经济又不懂管理,而且缺乏法制观念,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很多高校的地质勘查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陆续增加了经济技术管理、会计学、矿产资源经济学等经济管理课程,学术界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杨昌明(1992)、李万亨(1994)、孟旭光(2002)、吴尚昆(2004)、许晋平(2007)、R.L.Gordon等(2013)[2-7]从矿产资源经济学学科特点、研究内容、基本理论及发展趋势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在山东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矿产资源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但是地质勘查类专业的矿产资源经济学毕竟属于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在师资力量、教学经验、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其课程本身又具有边缘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面临不少问题。
二、矿产资源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学生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地质勘查类学生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对经济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理解比较困难,用经济学思维考虑和分析、解决問题需要培养。
学好矿产资源经济学需要具有经济学、地质学、勘查技术以及数学等基础。在山东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该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七学期,学生经过三年的大学学习,应该说已经掌握了比较扎实的地质勘查基础以及必要的数学知识,但是矿产资源经济学毕竟是一门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矿产资源领域内的问题的学科,其本质属于一门经济学科,学好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前提条件是要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教学,如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和折旧、矿床经济评价、矿山经营参数的选择与矿床计算、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矿产开发的最优回收方案、矿产开发中的风险分析等[2],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学甚至会计学知识作为基础。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地质勘查类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经济学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对课程中涉及的很多经济问题理解还比较困难,难以用经济学思维考虑和分析、解决问题。从目前专业的课程设置来分析,由于培养计划的调整、课时的压缩,矿产资源经济学的一些前置课程,如经济技术管理、会计学等也被取消或者压缩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更是难上加难了。
第二,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比较陈旧,部分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矿产资源经济学在高校课程中属于小众课程,开设的专业和学校都比较有限,从事研究的学者人数也不多,这是导致教材更新速度比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几十年,我国矿产资源领域内部方方面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本好的教材能够反映这种变化,同时把矿产资源领域内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和新问题的介绍引入到教材中,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做到与时俱进。但目前的矿产资源经济学教材绝大部分在2000年左右出版,内容多年都没有更新。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我国在1994年以后对税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但是在很多教材的案例当中,企业所得税税率仍然沿用1994年税制改革的内容“所得税税率为33%,30%归中央财政,3%归地方财政”;再比如营业税,目前营业税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历史,不再征收,但在很多教材和案例中仍然有营业税的内容,造成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第三,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用来指导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学生学习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实际意义以及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解决了学生对学习矿产资源经济学“有什么用”和“有点虚”的疑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要求教师选用的教材最好是案例丰富的,这样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人才培养[8]。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我国长期不重视也没有开设矿产资源经济方面的课程,熟知矿产资源经济的人员也不多。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矿产资源经济问题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地质和矿业类高校的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有关这方面的论著也有出现,但多偏于理论性而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9]。因此,对矿产资源经济学课程来说,由于历史积淀不多,造成教学案例缺乏。
第四,在地质勘查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矿产资源经济学地位相对边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矿产资源经济学并不是地质勘查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本身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与地质勘查类专业的很多课程比较,矿产资源经济学离实践比较远,很多学生有“内容有点虚”“学了有什么用”的疑惑,很多学生对学习的要求比较低,只要及格就好,加之开设在第七学期,很多学生为了考研,也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三、矿产资源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要融于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受限于课时压缩和学分调整,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的问题,越来越难以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解决,同时受限于矿产资源经济学本身有限的授课学时,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要融于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需要,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经济学基础,学生则边学边用,以达到在有限学时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删除教材中过时的、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行业特点的内容,同时积极将新理论、新知识以及当下矿产资源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国外并购、投资等内容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知识和行业动态。
第三,添加矿产资源经济学案例。同矿产资源经济学比较,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但是有矿产资源经济学特色的案例仍然比较少,即使有些案例,也存在不少问题。案例的引入是个长期的过程,除了研究人员的努力以外,加强同企业以及矿业管理部门的联系,寻找合适的案例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总之一句话,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案例的丰富依赖于长期、多渠道努力解决。
四、结论
矿产资源经济学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矿产资源经濟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应有的锻炼,能够从事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等工作,成为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不完整、地质勘查类学生经济学理论功底比较薄弱、教材过时、内容陈旧以及缺乏案例教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要融于矿产资源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授课内容,加强同企业以及矿业管理部门的联系,丰富教学案例等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万亨,傅鸣珂,杨昌明,等.矿产经济与管理[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2]杨昌明.对矿产资源经济学的若干思考[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2(06):632-638.
[3]李万亨.矿产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动向及发展趋势[J].地学前缘,1994(04):216-221.
[4]孟旭光.矿产资源经济学发展构想[J].中国矿业,2002(01):54-55.
[5]吴尚昆,李守义,孙英男,等.矿产资源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与展望[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02):211-215.
[6]许晋平,张华.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学研究的述评[J].中国矿业,2007(12):37-39.
[7]R.L.Gordon,J.E.Tilton,唐金荣.矿产资源经济学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01):65-69.
[8]刘文周.矿产资源经济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9]王贞,孔翔宇.金融数学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