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接受美学”在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体现

2019-08-06李静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

李静

摘要:“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开放性与和读者的能动性。本文以赵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叶芝经典诗歌的《当你老了》为例,探讨词作者在进行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时如何关注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接受美学;英文诗歌;流行音乐歌词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17-152-01

一、引言

2015年春晚上莫文蔚演唱的由赵照改编的流行歌曲《当你老了》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弦,广受好评,成为当年年度十大热歌金曲,也让爱尔兰作家葉芝的经典情诗《when youare old》更为读者熟知,是文学作品通俗化和民间化的典型。

二、“接受美学”理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兴起,译者的主体性和读者的能动性得到重视,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其中,“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接受活动是赋予作品鲜活生命的重新创造过程,读者参与作品的意义构建,翻译应更多地考虑目标受众的期待视域和接受姿态,以提高作品在目标群体中的接受度。

三、《当你老了》歌词里的“接受美学”

本文从主题和内容两个方而探讨歌词里的“接受美学”。

从主题来看,该诗是叶芝写给他爱恋了一生之人的作品,其表达关乎爱情;赵照初初读该诗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母亲,其解读关乎亲情。于是据真实的感受创作了歌词,主题由诗歌中的爱情变为歌词中的亲情。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所称的作品的意义由读者的解读而被再次创造。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拥有叶芝那般炽烈的爱情体验,但是父母的老去确是人生必经之事,可以引发广泛且强烈的共鸣。

从内容来看,现代民谣以其概括精炼且平民化的语言著称;诗歌素有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和陌生化的特点。[1]本文将歌词与冰心译的诗歌(以下简称冰译)做对比,评述两者的差异。鉴于有限的篇幅,本文只分析歌词中译自原诗部分。

①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歌词: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冰译: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两者的翻译都照顾了句式整齐这一特点,无明显差异。

②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v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歌词: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冰译: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者,追梦当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歌词延续上句的句式,删除拿书和读书的动作描写和眼睛的细节描写,用“青春”二字加以概括。除句式整齐,意思衔接亦更紧凑。前而已写睡意昏沉,打盹这一极其生活化的场景让听众瞬间产生代入感,也更符合生活逻辑。

③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歌词: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冰译: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考虑到传播,流行音乐歌词的语言讲究在不落俗套的同时通俗化,比起“欢畅的时辰”,“片影”显然不属于常见表达,晓畅度不高。

④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歌词: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冰译: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以虚伪或是真情”这样的表达过于书面化,不符合网络时代流行音乐口语化的特征,删除“以”之后更符合歌词审美,读来亦更加朗朗上口。

(⑤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歌词: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冰译: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冰译的“朝圣者”采用直译,该词具有明显宗教色彩,不适合作为流行音乐的歌词,而意译为“虔诚的”则更具普适性。

⑥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歌词: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冰译: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哀凄”与“留痕”是有朦胧之美的文学性语言。随着网络平台在传播音乐上越来越重要,歌词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公开和明确的表达越来越受青睐。[2]“人们已不再以诗意的态度对待残酷的现实了,而是以现实的态度分解诗学,消解诗意朦胧的艺术感觉。”[3]这种非诗化的、直接的叙事方式,体现在歌词语言运用上的非陌生化的效果,“苍老”与“皱纹”符合此特点。

四、结论

《当你老了》是一个成功的改编案例,表明在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歌词的过程中,编译者需依据特定音乐风格的预设目标接受群体,从主题、内容或者其他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满足听众的期待视域。

参考文献:

[1]罗克凌,陌生化中的诗意审美——浅析济慈《夜莺颂》,绥化学院学报[J].2010(12).

[2]苏品晶,流行歌词文化及其审美流变[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36.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商标翻译浅析及本土化的推动力
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看对文学作品翻译策略的影响因素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诗歌翻译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